学术投稿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早期急性心机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石丰富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门冬氨酸钾镁,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64.29%,病死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21%,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46%低于对照组的50.00%,心功能改善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并降低病死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常规用药范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灯盏花素,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空腹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灯盏花素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灯盏花素.

    作者:王玉果;郭文平;谢立娟;王建华;朱慧军;李瑞岭;张万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128例术后护理体会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城市发病率已跃居女性各种肿瘤的首位[1].治疗仍然是以手术根治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手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观察及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明红;刘克英;王丛英;熊飞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缺血分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壁瘤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心肌缺血分级与室壁瘤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2级缺血组56例,3级缺血组49例.患者入院4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发生率.结果 3级缺血组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且室壁瘤发生率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级缺血组室壁瘤发生率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对于3级缺血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作者:王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给予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及出院时、出院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完全依从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护理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曾玲;李磊;张仁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救护车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为规范救护车消毒管理和院感防控工作,保障院前急救和转运中医疗安全和质量,我科通过分析在诊治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健全了各种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刘伟;韦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3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与围产期缺氧及产伤有关,前者常见于早产儿,后者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的新生儿.本症在胎龄<32周,体质量<1500g的小儿中发病率40%~50%,病死率50%.存活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智力低下、脑性瘫痪及脑积水等[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30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林彩;周育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泵输注异丙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泵输注异丙酚镇静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上肢、肩、锁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B组各20例.A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再微量泵输注异丙酚,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止给药.B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给予氟哌啶+芬太尼.根据Ramsay镇静分级标准,观察2组镇静效果.结果 A组镇静满意率为95.0%高于B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镇静效果确切,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汉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率峰值(PEFR)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FEV1、PEFR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

    作者:张正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层护理在内科护理实践中的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层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高,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运用[1].本文主要以我院内科5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分层护理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08-2011年平南县人民医院医学论文发表状况分析

    目的 为了解平南县人民医院医学论文发表状况.方法 从中国知网检索2008-2011年平南县人民医院发表的医学论文按年度、学科、期刊等分类统计.结果 2008-2011年医学论文共发表147篇,按年度分类,2008年34篇,2009年26篇,2010年38篇,2011年49篇.按期刊分布,从低到高前5个期刊篇数依次为<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中国妇幼保健>、<中外医疗>、<内科>、<中国实用医药>.按学科分布发表数量位于前5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临床医学、眼科与耳鼻咽喉科、肿瘤学、妇产科学、外科学.结论 该院医学论文呈增长发展趋势,学科分布合理,以临床医学为主.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细胞毒性药物集中配置安全防护措施及工作体会

    静脉配置中心(PIVAS)是指在洁净的操作环境中,由受过培训的药学和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进行科学集中配置的场所.这其中的细胞毒性药物不仅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而且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均有抑制作用,细胞毒性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经口吞入进入人体而使操作者受到低剂量的危害[1].PIVAS凭借其在环境、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配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现将我院启用PIVAS近3年来有关配置人员的安全防护介绍如下.

    作者:许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5例老年痴呆患者鼻饲并发症护理对策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本病起病缓慢,病程呈进行性加重[1].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AD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中患有AD占4%~5%.AD患者并发症多,安全问题复杂,护理难度大.我科以离休干部为主要收治对象,年龄77~98岁,基础疾病多,且多伴有AD,自理能力差,很多患者需要长期鼻饲.如何减少长期鼻饲患者并发症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敏;董瑞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冲洗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冲洗在预防口腔颌面部损伤术后伤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类型的冲洗液和冲洗方法 对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口进行术前冲洗.结果 用合适的冲洗液及正确的冲洗方法 可以降低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口术后感染发生率.结论 冲洗能够防止或减少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口术后感染,促进正常愈合.

    作者:林钊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宣肺解毒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宣肺解毒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应用自拟宣肺解毒汤治疗,对照组应用病毒唑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结果 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与88.6%,P>0.05),但治疗组发热、喘息、咳嗽等指标的改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宣肺解毒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满意,症状改善时间缩短.

    作者:曹静静;孙瑞菊;吴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11月入住医院脑外科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治疗前后欧洲卒中神经功能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GOS、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好,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彦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0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对经病理诊断的NSCLC 50例进行三维适形放疗,采用3~5个适形野,分次量2Gy,每周5次,肿瘤剂量60~70Gy,7周左右完成.结束后3个月进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70%,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0.2%、18.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NSCLC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ICC置管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堵塞的处理对策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插入到锁骨下静脉,或者上腔静脉的置管方法,也称之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1].由于高龄患者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住院时间长,疾病反复发作,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及缝线等优点为其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管道,有效保护了血管.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据国外文献报道置管后堵管发生率10%以上,做好护理尤其重要.本科室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有35例高龄患者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有11例出现导管不同程度堵塞.本文对这些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术后出现导管堵塞的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卓素联;方青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院2013年一季度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情况,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和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每月随机抽查25名的门诊医师,每个医师随机抽查50份共1350份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有178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3.19%,处方书写不规范166张,处方用药不适宜22张.超常处方5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2.30%、1.63%、0.37%.结论 门诊处方尚存在许多问题,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

    作者:戈复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52例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祸、自杀、意外事故导致颅脑损伤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大多有意识障碍,处于昏迷及深昏迷状态,病情险恶,具有突变、多变、易变的特点,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且脑损伤致死的总病死率可达50%[1].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陈祥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与建议

    通过对我院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我院临床用药情况,还可以增强医师与药师合理用药教育意识[1].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2012年下半年采用随机抽样法,每月抽取处方600张,共抽查门诊处方3600张,覆盖各科室,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建议:为了提高药学人员的药物理论水平;定期给药师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培训,提高药师审核处方水平;加强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力度;对开据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医师和审核调配的药师,与医疗质量考评挂钩,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2、3].举办处方分析知识讲座;开展每月处方点评工作,将处方检查情况公示.通过以上措施来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的素质,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