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庆云;何丽;刘斋;雷立存;祁宇轩
目的 分析该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资料及药物使用情况,了解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用药费用和疾病负担.方法 对2013年1月80例内科方法 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1月入院糖尿病男女患者比例1.86:1,患者80%在45岁以上;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用药中,心血管系统用药频次(432次)高,其中防治心绞痛所占比例(46.20%)大,出院患者诊断高的并发症为高脂血症(63.75%).结论 该院1月糖尿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费远高于抗糖尿病药物费用,主要来源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作者:刘思思;刘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领域,其发病率日趋增长.近统计表明病死率已居第一位[1].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且与家属的支持密不可分.本文就晚期癌症患者在家中应注意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方法展开讨论.
作者:李晓芳;冯运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多中心性骨肉瘤亦称为多灶性骨肉瘤、骨母细胞性骨肉瘤、骨肉瘤病、硬化性骨肉瘤病等,是一种极少见的髓内骨肿瘤,恶性度高,肿瘤可累及多骨或单骨多处,常伴发肺内转移.由Durhan于1883年首次报道.多发性骨肉瘤发病率占骨肉瘤总数的2.7%~4.9%[1],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多升高,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侯博;杨素君;王玉芳;董晓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对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的测量,并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指导个体化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TDM是近20多年来形成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支,是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浓度测定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其通过各种现代化测试手段,定量分析生物样品(包括血、尿、组织、唾液等)中药物及代谢产物浓度,探索血药浓度安全范围,并应用各种药物动力学方法计算佳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等,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使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开展TDM工作,不仅意味着提供准确的血药浓度测定值,而且需要对数值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释.近年来,国内外对TDM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看法,同时,由于新药物的不断问世,TDM工作也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内容.
作者:李润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科近年治疗多例Bennett、Rolando骨折,以往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疗效确切.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近一年简化手术方式,采用闭合复位骨折脱位克氏针内固定,同样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均为男性,年龄20~65岁,中位年龄36岁.机器绞扎伤8例,车祸伤2例;Bennett骨折4例,Rolando骨折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h内,均为闭合性损伤.
作者:奕央华;杨亚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解玉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为儿童龋齿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对玉林市城区21所幼儿园337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检查,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学龄前儿童,均为2012年1~12月玉林市城区21所幼儿园在园儿童.
作者:吉惠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头孢他啶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头孢他啶50~100mg·kg-1·d-1,分2次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蒙脱石散口服,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调整,比较2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他啶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安全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群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11月入住医院脑外科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治疗前后欧洲卒中神经功能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GOS、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好,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彦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9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2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及肝损害的处理方法.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抗结核保肝治疗中,保护肝细胞,减少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韩彩丽;石丽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共同组成的消化性溃疡病发率比较高[1],并且根据相关医学调查统计结果,目前消化性溃疡小儿患者数量迅速上升,发病主要原因是胃黏膜保护功能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胃酸过多[2].为了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现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小儿患者92例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幼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盐酸兰地洛尔粉针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4种常用输液于室温(25℃)配伍4h内的含量,并测定不溶性微粒及pH值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放置4h后,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在上述4种输液中4h内稳定性良好.
作者:武媚然;姜亮萍;邵珠民;姬怀雪;孟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该院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进行分析,以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2012年1~12月的出院病历1200份,依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基本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来判定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该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21.6%.结论 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点评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周蓓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泵输注异丙酚镇静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上肢、肩、锁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A、B组各20例.A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再微量泵输注异丙酚,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止给药.B组先行术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给予氟哌啶+芬太尼.根据Ramsay镇静分级标准,观察2组镇静效果.结果 A组镇静满意率为95.0%高于B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镇静效果确切,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汉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与抗生素的关系.方法 调查分析60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患儿中,抗生素药物使用≥2种50例(83.33 %),抗生素药物多选用2、3 代头孢菌,患儿耐药性程度较高.结论 小儿住院患者易发生肠道感染,抗生素的选用应综合评价患儿病情,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从而减少患儿发生院内肠道感染的可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坦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3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给予坦螺环酮治疗,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SAS、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痊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0.0%.除出现口干5例、头昏及眩晕3例、嗜睡1例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坦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孟宪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在洗胃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口服毒物中毒需洗胃治疗且神志清楚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洗胃前应用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对照组以石腊油作润滑剂,常规留置洗胃管后行洗胃术.比较2组胃管置管成功率,洗胃中疼痛、呛咳、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管置管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观察组舒适度(疼痛、呛咳)、洗胃不良反应(呕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应用于洗胃术中,能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及患者耐受性,减少洗胃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辉;王玉华;张延威;杨跃涛;张丽;赵麦良;朱慧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中医辨证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 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医辨证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律失常一直以来多用经典药物治疗,有些药不良反应也比较大,近年来通过研究和临床应用,发现部分非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氨茶碱本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心脏性水肿的治疗,近年经研究和临床应用证实该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发现心肌缺血时,腺苷释放明显增加可致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氨茶碱可阻断其发生.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后也可引起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小剂量氨茶碱即可消除.
作者:孙钊;陈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感染、堵管、渗漏、静脉炎等.我科通过对1000例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梅;付印;关兰荣;苏秀霞;张林红;王红艳;国献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α-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进行抗病毒处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7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α-干扰素可缩短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程,减轻严重程度,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