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

袁乐

关键词:医学生, 职业价值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 医疗事业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代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随之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改变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而如何让这种改变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生,更好地适应当代医疗事业的需要,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潜心研究的问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分层护理在内科护理实践中的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层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高,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运用[1].本文主要以我院内科5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分层护理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10mg·kg-1·d-1 静脉滴注,连用5d后停用4d,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连用3d后停用4d;治疗组予红霉素12.5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d,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 静脉滴注,连用3d后停用4d,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连用3d.比较2组退热、止咳、治疗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退热、止咳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具较好临床效果,可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症状,及时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伟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视神经纤维层病变的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的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神经纤维层缺损变化.方法 对52例(104眼)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及52例(104眼)正常人眼的OCT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4眼糖尿病患者中视神经纤维平均厚度(77.62±13.29)μm较正常组(98.38±11.76)μm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即出现神经纤维层变薄,OCT检查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萍;南娜;郝青;刘瑞;赵欣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母草肌内注射与米索前列醇含服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益母草肌内注射与米索前列醇含服在阴道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正常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40例随机分为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组和益母草+米索前列醇组,每组80例.米索前列醇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含服米索前列醇片,益母草组在胎儿娩出后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2h后肌内注射,益母草+米索前列醇组在益母草组基础上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含服米索前列醇片.观察产后2h及24h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益母草+米索前列醇组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米索前列醇组和益母草组,第三产程短于米索前列醇组和益母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益母草均可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给药方便,益母草联合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有良好的作用,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周海军;谢纲;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黄疸时胆红素、心肌酶变化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又分为肝细胞前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后性黄疸.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经皮胆红素(TCB)>220.6 μmol/L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在此仅就我院近3年来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中肝细胞前性黄疸及肝细胞后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心肌酶变化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红;田丽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D-二聚体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择诊断为T2DM的患者171例,按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分为无糖尿病并发症组52例和有糖尿病并发症组119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6例,观察3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D-D水平.结果 伴或不伴并发症的T2DM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D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伴糖尿病并发症组D-D水平高于无糖尿病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T2DM患者血浆D-D水平可了解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的情况,动态观察D-D的浓度变化,可监测和早期干预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任国庆;牛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价安全性,分别在治疗0、1、2、4、6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有效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AMD评分2组治疗第1、2、6周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第1周HAMD总分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效且安全,且起效时间早于氟西汀.

    作者:邱志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住院药房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该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抗生素用量、用药金额、用药天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1月医院住院药房抗生素用药金额占29.9%,2012年1月-2013年1月占29.7%.2011年1月-2013年1月常用抗生素用药金额居前3位的依次是: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抗真菌类.DDDs排在前5位的抗生素为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钠.结论 该院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抗生素药物应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抗生素合理应用率.

    作者:彭德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二级医院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属的护理负担,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护理人员对手术方法的认知程度以及手术中护理配合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康复,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手术方面知识的学习、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手术配合体会如下.

    作者:邱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早期急性心机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64.29%,病死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21%,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46%低于对照组的50.00%,心功能改善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并降低病死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常规用药范畴.

    作者:石丰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便秘的健康教育及应用体会

    小儿便秘与腹泻都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但腹泻往往被重视,而便秘往往被忽视,到发病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就诊,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据统计,正常人群小儿便秘的发病率为0.3%~28%[1],严重便秘对患儿的社会活动,心理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现将小儿便秘的健康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治疗阻塞性输卵管的量效关系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对阻塞性输卵管再通疗效,探讨其佳用量及量效关系.方法 5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同轴导管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再通成功后对照组20例灌注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5ml+生理盐水5ml),研究组A、B、C组不同组别各10例,灌注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A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2ml+生理盐水8ml;B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5ml+生理盐水5ml;C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8ml+生理盐水2ml).在患者术后第12个月行输卵管造影观察通畅率,随访1年内受孕率.结果 研究组B组的再通成功率高,对照组次之,然后是研究组A组和研究组C组.术后12个月随访输卵管通畅率、通而不畅率及再闭塞率,研究组通而不畅率和再闭塞率较对照组低,其中研究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丹参浓度过高和过低会影响再通成功率,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能显著降低再粘连导致的通而不畅率及再闭塞率.

    作者:杨辉;郭真真;苏健芬;鲁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发生反流误吸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胃肠反流是危重病患者在行胃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胃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反流的发生率为24.9%~39.8%[1].反流误吸导致的胃-肺感染途径已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是肠内营养严重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危及生命.现总结我院ICU 2010年1月-2013年1月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发生反流误吸36例,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

    作者:李桂香;闫波;郭华;李霜;尹丽丽;王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结果影响分析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的程度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结果 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当天空腹静脉血标本30份,使用人工方法 造成中、重度溶血,分别测定非溶血标本Ⅰ组、中度溶血标本Ⅱ组、重度溶血标本Ⅲ组的AFP和CEA值,每样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 ⅠAFP值为3.58±1.42,ⅡAFP值为3 04±1 33,ⅢAFP值为2.55±1.28,ⅠCEA值为2.38±1.42,ⅡCEA值为3.13±1.35,ⅢCEA值为4.27±1.23,Ⅰ组与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不同程度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CEA结果 均有影响,在操作时须注意标本溶血而影响检查结果.

    作者:钱婷婷;张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抗肿瘤药物的治疗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对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的测量,并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指导个体化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TDM是近20多年来形成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支,是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浓度测定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其通过各种现代化测试手段,定量分析生物样品(包括血、尿、组织、唾液等)中药物及代谢产物浓度,探索血药浓度安全范围,并应用各种药物动力学方法计算佳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等,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使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开展TDM工作,不仅意味着提供准确的血药浓度测定值,而且需要对数值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释.近年来,国内外对TDM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看法,同时,由于新药物的不断问世,TDM工作也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内容.

    作者:李润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腔镜在基层医院中的运用和护理配合

    宫腔镜检查是一项近期已广泛应用的妇科检查方法,适用于诊断和治疗.具有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妇科检查与诊断中易被广大妇女患者所接受[1].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4月行宫腔镜下手术2000例,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项爱芳;曹咏梅;陈静;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伦理委员会审查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及建议

    药物临床研究直接涉及受试者的生命健康,如何处理好医药学发展与人的生命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药物临床研究阶段必须关注、处理的伦理道德问题.而伦理委员会便是各国药物临床试验阶段从伦理审查角度保障受试者安全与权益的重要角色[1].

    作者:杜文力;吴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甘露醇注射液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甘露醇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甘露醇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章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婴幼儿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致死亡2例

    例1.男,7d,因发热、流清涕,进食差就诊.查体温39℃,无前囟、眼眶凹陷,面唇略发绀,心、肺、肝、脾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抗病毒、对症、补液治疗,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患儿在输入利巴韦林注射液(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30ml,约10min余,突然出现面唇发绀、呼吸急促,继而惊厥,心率急速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1%肾上腺素1/4支静脉推注,洛贝林1/4支静脉推注,同时行胸外按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刘明星;陈昱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急诊处方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方法 调查急诊1周处方,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1张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423张(48.56%),其中处方使用单一抗菌药物318张(75.18%);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13.24%,注射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86.76%.结论 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偏多,存在无指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现象,应加强干预管理.

    作者:王保庆;姬怀雪;邵珠民;徐菊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