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黄艺

关键词:产后出血, 催产素, 卡前列甲酯栓
摘要:目的 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和催产素联合使用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同时探讨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正常分娩的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患者催产素,给药方式为注射给药,剂量为20U,观察组另通过肛门给药方式给予卡前列甲酯栓,剂量为2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为(13.4±4.0)ml,观察组为(8.7±3.5)ml.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理作用较催产素作用更强,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极佳,并且给药途径多用药方便,得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降糖方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2%(27/35)、91.4%(32/3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丙泊酚和七氟烷全麻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七氟烷全麻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和观察组(采用七氟烷),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T0时SBP、DBP、MAP和HR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T3、T4和T5时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 时DBP和MAP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HR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和T5时两组患者间SBP、DBP、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和七氟烷均可维持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贾立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院2012年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 点评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份门(急)诊处方72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进行点评、统计、分析.结果 门(急)诊不合理处方407张,占检查处方的5.65%,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配伍禁忌、超说明书用药等.结论 主要问题在用法用量上,需进一步加强门(急)诊合理用药的管理,不断提高门(急)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科门诊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用药经验,提高治疗效果,大幅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方法 分析2012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门诊部200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观察组50例采用单独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对照组150例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B6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2.00%)低于对照组(99.33%),不良反应发生率(38.00%)高于对照组(4.00%),人均治疗天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B6治疗,治愈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少,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对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德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成年人活动义齿修复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成年人活动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和固定义齿修复患者各60例,两组在修复前均对口腔余留牙、基牙的牙周情况进行观察,固定义齿修复组给予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组给予活动义齿修复,对比两组患者在义齿修复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复诊情况及修复12个月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修复1个月内,活动义齿修复组复诊118次,平均2.0次;固定义齿修复组由于临时固定试戴,复诊107次,平均1.8次.修复1个月内两组复诊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6个月,活动义齿修复组复诊41次,平均0.7次;固定义齿修复组复诊34次,平均0.6次.修复6个月内两组复诊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12个月,活动义齿修复组复诊72次,平均1.2次;固定义齿修复组复诊13次,平均为0.2次,修复6~12个月两组复诊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义齿修复组和固定义齿修复组在义齿初戴时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7±2)分和(39±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2)分和(27±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成年牙列缺损患者,行活动义齿修复的适用范围广,修复效果显著,且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侯兴奇;朱继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对足月孕妇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拟引产的足月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引产,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至临产时问(17.5±4.2)h短于对照组的(26.3±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有效率(83.3%)、阴道分娩(66.7%)高于对照组的(51.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软产道裂伤、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可以用于足月引产,且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锦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MCA、NIHSS及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MC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明芳;马飞;韩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剂量与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 对小剂量与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5例.大剂量组剂量为50.0mg,连续服用1疗程,小剂量组剂量为12.5mg,连续服用1疗程,两组患者服用药物的总量均为500mg.对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较治疗前均减小,治疗后子宫大小与子宫肌瘤大小与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闭经发生率均较高,但是两组之间闭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3.2±21.1)g/L和(125.9±33.9)g/L,小剂量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2.5±21.9)g/L和(126.9±37.6)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能够有效的缩小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的体积,并对患者的激素水平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作为首选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易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及诊治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在院接受检查的50例非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组,对可能导致患儿发病的11项因素进行检查和分析,患者均给予热毒宁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的营养不良,缺乏微量元素、哮喘、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合并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合并症监测发现两组患儿的钙、铁、锌、血红蛋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儿的年龄划分,观察组中0~2、2~4、4~6、6~8、8~10岁患儿的发病率依次为44%、23%、19%、9%、5%、其中0~2岁阶段患儿的发病率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50例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治疗,治疗后26例治愈,22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6.0%.结论 加强儿童的营养支持,增加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是预防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良好方式,对发病患者给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秀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头孢噻肟与头孢唑林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头孢噻肟与头孢唑林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14d.结果 观察组治愈15例,显效4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8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噻肟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钟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述儿科护理人员的配置现状及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医院的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也逐渐增加.儿科以其特殊性,对护理的要求也就相对特殊,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的护理风险也相对较高.要降低儿科的护理风险,减少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的纠纷,就要对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科学的管理.本文对儿科护理人员的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就目前的儿科护理人员的配置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减小儿科的护理风险,降低护患之间的纠纷.

    作者:孟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包括曲美他嗪在内的常规治疗,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心排出量(CO)]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CO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可在该类心力衰竭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郭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妇科收治的确诊为子宫脱垂的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运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给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给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术后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脱垂,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复发率,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7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维持酸碱及液体平衡,必要时给予吸氧,合并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单纯用沙丁胺醇治疗,试验组行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R)、肺活量(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第1秒大呼气容积(FEV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建议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京莉;李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剂科PDCA循环发现问题及计划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检查药剂科工作质量,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应用卫生部质量管理PDCA循环原理,将药剂科5次PDCA检查发现问题、计划(对策)、实施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药剂科5次PDCA检查发现问题全部及时解决,已让全体药师牢固树立质量管理PDCA循环理念.结论 药剂科进行质量管理5次PDCA循环改进,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可逐步杜绝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罗明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 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作用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4%(16/105),试验组为4.76%(5/1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环节出发,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着显著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纪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医院用药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析医院用药安全隐患,加强医院计算机药学合理用药信息系统维护,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杜绝不合理用药及纠纷.查找隐患,创新思路,研究医院计算机药学合理用药信息系统维护快捷方法,研究对策,应用对策,观察效果.狠抓对策落实,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黄光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造影增强超声在肝肿瘤射频消融前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肝肿瘤射频消融前后造影增强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肝肿瘤和肝癌转移患者46例,46例肝肿瘤患者共52个病灶.在患者采取肝肿瘤射频消融前利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的大小、形状确定肿瘤射频消融的范围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在射频消融治疗后,再次利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肿瘤的灭活程度.结果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的超声造影图像中显示,52个病灶中表现为动脉早期轻度增强或弥漫的有28个,病灶有增大趋势的有24个,其中肝肿瘤无晕征和肿瘤边界不清的均是22个增强明显的.射频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对肿瘤灭活进行诊断,正确率为95.5%,与增强CT的结果完全一致,而常规彩超的诊断正确率为6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应用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东昌;谢国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法,26例对照组使用面罩机械通气法.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19.2%;观察组治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观察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低于对照组,呼吸(R)、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新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1382例,对所有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进行督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明确可能对儿科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 在对1382例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732件次.其中以护患沟通问题存在的隐患大,占30.6%,其次依次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人员人力不足和护理人员技术问题,分别占到19.8%、14.6%和11.6%;患儿及家属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安全,但是所占比例不大,为11.2%.结论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人力不足以及护理人员技术较差,患儿及家属不合作等,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和技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罗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