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药物在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高峰

关键词:骨折, 活血化瘀药物,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在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手术、牵引、制动、止痛、消肿、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骨折早期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内服、外敷治疗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路径在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即健康教育路径[1],按计划和时间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避免了健康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脊柱附件无骨折、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即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症状较轻患者局部疼痛及运动不适,症状较重患者腰背部肌肉痉挛,翻身困难,不能站立.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病,由于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对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对126例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采取腰背部垫枕和功能锻炼治疗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娥;马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侧输卵管副伞畸形合并同侧卵巢妊娠对侧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女,32岁.孕5产2,因停经35d,阴道不规则出血10d于2013年4月23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3~4/24~28d,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3年3月18日,经期经量同前,前次月经2013年2月23日.于2013年4月12日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暗红,无血块及组织物排出,伴有腰酸,无恶心、呕吐等早其妊娠反应,无明显下腹痛,无肛门坠胀感.

    作者:陈静;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于细菌侵袭和胆囊堵塞引起的胆囊急性炎性反应.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强烈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常伴有右肩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寒颤等,严重时可出现全身黄疸.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变胆囊.有报道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1].我院对4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给与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玲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洛伐他汀30mg/d,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TC、TG、HDL-C和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与剂量相关,且增大剂量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时可提高洛伐他汀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丽静;白丽华;赵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人支气管哮喘相关性药学服务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 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一方面与临床医师或患者对药学知识缺乏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未正确使用吸入制剂而使哮喘控制不佳有关[1].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及控制复发率,我院临床药师已针对哮喘患者开展了药学服务工作,并受到了临床医师的好评.主要开展的药学服务措施如下.

    作者:陈青莲;倪慧;鲁春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当前传染病疾病控制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流行和爆发不断发生.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传染病流行、爆发事件不断发生,一些被认为已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染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使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速度更快[1].因此,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赵吉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用于ICU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营养.治疗2周后比较2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和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前2组ALB、Hb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周后,2组ALB、Hb及体质量指数均高于营养支持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EN可更好地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及出血等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堵塞导致的血流中断,心肌因供血不足导致局部坏死,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症状主要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伴症状烦躁不安、头上出汗,甚至有心律衰竭现象发生,心电图检测有明显改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患者无明显感觉疼痛和其他异常症状,检测心电图也无明显变化,却发生了心肌梗死,因为发病前无任何症状,故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更复杂,很易出现误诊现象,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眼科外用药说明书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眼科外用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该院37种眼科外用药说明书的各项标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说明书中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特殊人群用药、药代动力学等重要项目均有缺项;药品使用方法和疗程以药品开封后的贮藏与使用期限未完全符合标准.结论 我院眼科外用药说明书中存在内容不完整和用语模糊等现象,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艳晓;蒋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0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取甲氨蝶呤(MTX)治疗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7.8%(36/41),行清宫术治疗患者成功率为62.5%(20/32),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成功率为76.0%(19/25),行子宫瘢痕缝补术联合子宫切开取胚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100%(4/4),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均出现大出血症状.结论 超声诊断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首要手段,手术方法的选择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清宫术易引起大出血,应禁止盲目使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连花清瘟胶囊,对照组口服抗病毒口服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7%高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3%,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较好的退热和改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程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药物在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在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手术、牵引、制动、止痛、消肿、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骨折早期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内服、外敷治疗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放性骨折并发气性坏疽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感染管理

    气性坏疽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即由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此类感染发展急剧,预后较差,病死率高[1].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d,是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严重组织碾压伤、开放性骨折、深层肌肉损伤和组织坏死等严重创伤的并发症.若早期不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其伤侧肢体致残、毁损率高,据报道显示病死率可达20%~40%.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开放性骨折合并气性坏疽23例均已进行多次急诊手术清创和切开引流,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蓉;刘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提高护士长管理效能的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科学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医学模式不断的转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病区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主体,提高护理质量则迫在眉睫,而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效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效能.

    作者:谢少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效果影响.结果 12例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治疗效果为优;41例妇科手术、下肢骨折、普外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其中优35例,良6例;上肢骨折臂丛、颈丛麻醉患者8例中,麻醉效果优7例,良1例;局部实施麻醉的肛肠患者25例,麻醉效果优15例,良6例,差4例.结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身体组织功能下降,对麻醉药物的吸收及利用较差,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症状,对患者实施治疗,有利于患者麻醉术后能快速恢复.

    作者:明文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分析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0%,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和生存质量,是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将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娜娜;李春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0-2012年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消毒灭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2年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结果 采集样本5707份,合格5433份,合格率95.20%.样本量与其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空气合格率由86.76%升至97.48%;物体表面合格率由87.77%升至96.9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由87.18%升至91.67%;使用中消毒液浓度合格率由91.89%升至95.45%;使用中灭菌剂浓度合格率由83.33%升至97.87%;紫外线灯合格率由83.85%升至98.38%;消毒物品合格率由85.71%升至94.44%(P<0.01).灭菌物品、灭菌剂、透析水及透析液在每年的生物监测中,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 该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及环境卫生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作者:葛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多巴胺致皮肤过敏反应报告1例

    患者,男,50岁.系车祸伤导致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术前准备,于2013年2月26日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毕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抗感染、化痰、促醒、平衡水盐、呼吸循环支持等对症处理,同时予亚低温治疗保护脑细胞.3月1日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症状,予补液治疗并予多巴胺注射液(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mg:2ml)10μg·kg-1·min-1血持续泵入维持血压并随血压调节剂量.

    作者:刘迪;孙玮;刘慧芳;王丽娜;林曼曼;苗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和单纯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5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00例和对照组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牵引加中频电治疗,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物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平;高建辉;郭铁;王晋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腰椎骨转移瘤1例

    患者,男,73岁.2011年12月因咳嗽、胸痛发现左肺下叶及左肺门肿物,于我科行左肺肿物粒子植入术.2012年12月患者出现腰痛、双下肢乏力伴麻木、活动障碍,且小便失禁,大便干结.查腰椎CT示:4、5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腰椎右侧软组织转移瘤,考虑骨转移.因患者高龄,且病情已属晚期,未行手术及放化疗,2012年12月19日于我科全身麻醉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椎转移瘤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术前完善各项院内基本检查并行CT检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浸润深度,测出肿瘤的三维径线,将数据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肿瘤所需的放射总剂量及125I粒子的数量.术前患者予奥施康定10mg口服,每12小时1次,VAS评分4分.根据巴黎系统的基本规则[1],均匀分布粒子至病灶区内.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暴露术区,在全麻下进针,术中操作顺利,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立即行CT扫描,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术后当日患者腰部疼痛减轻,VAS评分1分,双下肢麻木减轻,并可轻度活动,小便失禁症状减轻,次日排出少量干便.

    作者:梁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