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眉
患者,女,26岁,于2013年2月22日以“咳嗽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006年诊断为“肺结核”,给予2HRZE/4HR标准化方案(H:异烟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半年,治愈停药.2008年因“肺结核”复发,给予2 HRZES/6HRE标准化方案治疗(S:链霉素)再次治疗8个月,治愈停药.患者本次入院前1个多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低热,给予对症处理,体温降至正常,仍有咳嗽,疑结核复发就诊检查,查痰发现抗酸杆菌,随收住院治疗.查体:体温36.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00/70mm Hg(1mm Hg =0.133kPa).左上肺呼吸音稍弱,余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80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胸片示左上肺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迎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颈椎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随着电脑、电视的普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加重,逐渐出现年轻化趋势.不良姿势、长期震动,积累损伤和年龄增长是肯定的发病诱因,其病理变化为:由于颈部长期劳损,颈椎键盘髓核脱水变性,纤维环破裂,椎间盘脱出或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孔及椎管狭窄,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椎及交感神经刺激,导致临床上复杂多样的表现,笔者运用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均数-2个标准差状况,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营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城区21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正常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85名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均数-2个标准差(营养不良)儿童68例,发生率为2.01%.结论 在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发展趋势,尽管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仍需用对营养不良儿童家家属提供儿童营养指导,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吉惠华;叶泽忠;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清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气管插管清醒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清醒期的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增加对临床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晶;朱云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引流进行早期胰腺假性囊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8年3月-2012年10月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4.87%,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45 ~65min,支架置入后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3 ~9d,留存支架的平均时间为4~11个月,内镜治愈72例,没有出现复发囊肿的现象.支架移除后体质量指数(MBI)和疼痛评分(NR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早期胰腺假性囊肿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安全,创伤小.
作者:赵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无缝隙护理在临床工作中体现出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无缝隙护理是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要求有临床相关连续性的护理服务模式.患者在“门诊就诊—住院护理—院外康复”的全程中缺少系统的、相互连续的护理服务.住院患者作为医院的服务对象,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1].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通过挖掘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缝隙,进行分析改进,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瑞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的1种给药方法,是药剂学中新型的领域.经皮给药制剂具有临床上的独特优点,首先避免了首关效应、维持恒定的血液浓度和药理效应从而可增强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药物释放时间带来的频繁给药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剂量有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皮给药的途径.因此,如何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关键.醇质体是由磷脂、高比例乙醇和水组成的一种新型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包封率高、其粒径较小,有很高的变形性,可完整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基于醇质体的独特优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醇质体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将扮演越来你越重要的角色.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袁海玲;武新安;杨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脑出血的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手术室是实施外科手术、实施抢救工作的主要场所.护理人员是手术室的主导力量,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自2010年起,我科结合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实行安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罗库溴胺和琥珀胆碱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肌松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以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做全麻诱导后,治疗组用罗库溴胺0.6mg/kg,对照组用琥珀胆碱2mg/kg快速静脉推注,90s后行气管插管.观察术前气道评估、声门暴露分级及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2组术前气道评估、声门暴露分级及气管插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胺是目前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肌松剂的良好选择.
作者:李志红;赵运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恶性腹腔积液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分离15例结肠癌患者的腹腔积液培养获得成熟DC,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培养获得CIK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MTT法检测各组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恶性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可获得成熟的DC细胞,高表达HLA-DR、CD80、CD83、CD86分子.DC与CIK共培养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CIK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功能正常的成熟DC细胞,与CIK共培养后可增强其体外杀伤毒性.
作者:李晶;张娜;杜昱蕾;胡增祥;王新胜;李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并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均完成了临床随访,60例完成了整个服药过程及颈动脉超声复查.10个月后对照组斑块IMT值及斑块面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治疗组斑块IMT值及斑块大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可以有效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斑块的进展.
作者:安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56例,均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替代治疗或冷沉淀,并同时给予维生素K1静脉输注,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出院后改用维生素K4口服维持治疗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凝血因子和维生素K治疗后,牙龈出血、血尿在1~2d内消失,皮下出血点、淤斑在3 ~5d得到明显改善.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诊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凝血因子和维生素K治疗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安全有效.
作者:付利;苏毅;孙浩平;范方毅;李业成;帅燕容;谢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32岁,操作时左手食指不慎被刀具割伤1h就诊.伤口处清创缝合后,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1500IU(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10420-4,1500IU/支).注射前询问其有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否认后做破伤风皮试.取0.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ml(内含15IU)做皮内注射,20min后检查皮试结果阳性.依据病情需要,采用脱敏注射法注射,将TAT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0ml,分1、2、3、4ml共4次肌内注射,每次注射后均观察30min,期间患者无异常表现.第4次注射观察30min后患者诉皮肤瘙痒感,未出现皮疹,注射完毕2h后患者全身皮肤瘙痒感加重,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臀部注射部位触及硬块,阴茎包皮系带处出现大小约2cm×3cm的局部水肿.生命体征平稳,立即予0.9%氯化钠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维生素C 1.0g静脉推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瘙痒感逐渐缓解,斑丘疹逐渐消退,阴茎包皮水肿逐渐减轻.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1次/d,3d后患者上诉症状完全消失,臀部肿块也逐渐消失.
作者:申晋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39岁,因车祸后右小腿擦伤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经外科清洗包扎后,医师处方开TAT 1500IU肌内注射,皮试.患者到我科进行注射时,护理人员在皮试前仔细询问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患者陈述1个月前曾注射过TAT.患者做TAT皮试过程中无特殊不适,20min看皮试结果.嘱若有不适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皮试后未感不适,查:皮丘1.5~2cm、无瘙痒,皮丘周围无红晕,皮试判断结果为阳性.给予TAT脱敏注射方法,即分多次小剂量注射药液.
作者:代秀萍;王丽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提高脊柱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自尊,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针对本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脊柱手术中体位摆放、暴露患者隐私、术后影响患者舒适度、不利于观察伤口及换药、长时间受压易造成局部皮肤受损等问题,在广泛听取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意见后,我们对原有病员服进行改进,制作了脊柱手术专用病员服,经临床应用10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小敏;朱慧萍;邓铭铭;谢健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1个月~3岁婴幼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8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A组42例和B组43例,A组采取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B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科学.
作者:潘竑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该院2010-2012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注射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皮肤潮红.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儿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效果满意,高效安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使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Ⅱ期压疮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Ⅱ期压疮患者108例,分组对比研究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76%、总有效率99%,对照组治愈率52%、总有效率93%,观察组比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0%硫酸镁湿敷治疗Ⅱ期压疮明显优于传统保持创面干燥者.
作者:邵健美;陆风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41岁,已婚,汉族,主因间断性下腹痛7d于2013年6月27日23时58分入院.患者7d前无诱因出现下腹疼痛,间断胀痛,伴腰酸,无转移痛及放射痛,无发热、腹泻,无阴道不规则出血.自行口服消炎药(具体不详)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于我院急诊行B型超声示:右髂窝可见大小约11.5cm×6.7cm低回声,内可见多个无回声,较大者约6.3cm×6.0cm,宫体左后方可见大小约14.5cm ×6.7cm低回声,内可见多个小无回声.入院查体:T 36.5℃,P74次/min,R20次/min,BP 146/84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无亢进和减弱,未闻及气过水声.
作者:郭志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