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mTcO4-动态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断价值

刘彬;左书耀;王国明;马超;王叙馥;武凤玉;吴红玉;杨贵凤

关键词:甲状腺炎, 亚急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99mTcO4-动态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经临床证实的亚甲炎病人行99mTcO4-动态显像,根据就诊时血清FT3、FT4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期组(25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期组(12例);依显像后甲状腺单叶或双叶显像异常分为单叶显像异常组(11例)和双叶显像异常组(26例),分别对其动态显像中的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单叶显像异常和26例双叶显像异常的亚甲炎病人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显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甲亢期和12例甲减期亚甲炎病人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显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0.03),甲亢期甲状腺血流灌注相多表现为血流灌注增强(13/25),血池丰富(17/25);延迟相甲状腺轮廓不清、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18/25).甲减期动态显像多表现为血流灌注减低(7/12),血池减少(9/12);延迟相甲状腺隐约显影、局部明显稀疏、缺损(9/12).结论 99mTcO4-动态显像不仅能反映亚甲炎病人的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还可判断甲状腺受累的程度和范围及功能变化,有助于亚甲炎的临床诊断.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牛羊膜联合应用rb-bFGF对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

    目的 观察牛羊膜覆盖烧伤创面联合应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对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以Ⅱ度烧伤创面为主的中小面积热力烧伤病人43例,试验创面面积为1%~2%.将每例病人相同性质的创面等分为3份,分别应用有孔牛羊膜(治疗组)、牛羊膜(对照组1)、凡士林油纱布(对照组2)覆盖烧伤创面,3组均联合应用rb-bFGF.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相比,以深Ⅱ度烧伤创面为主的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F=25.36,q=7.25、3.46,P<0.01);在治疗以浅Ⅱ度烧伤创面为主的病人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2相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F=12.29,q=5.21,P<0.01),而与对照组1相比没有明显差别(q=2.60,P>0.05).结论 有孔牛羊膜覆盖烧伤创面及联合应用rb-bFGF能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

    作者:郭华;徐国士;刘贝贝;朱志军;柯家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RNA干扰survivin基因对HepG2细胞凋亡及化疗影响

    目的 探讨RNA干扰survivin基因对HepG2细胞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HepG2细胞 survivin基因的 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hRNA-survivin-387.将HepG2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阴性对照组(每孔加pshRNA-survivin-NC为3.2 μg)、低浓度转染组(每孔加pshRNA-survivin-387为0.8 μg)、中浓度转染组(每孔加pshRNA-survivin-387为1.6 μg)、高浓度转染组(每孔加pshRNA-survivin-387为3.2 μg),作用48 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将HepG2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阴性对照组(每孔加pshRNA-survivin-NC为0.2 μg)、实验组(每孔加 pshRNA-survivin-387为0.2 μg),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分别与顺铂(2.0 mg/L)作用24、36、48、60 h后的增殖水平.结果 各浓度转染组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F=228.87,q=10.45~38.21,P<0.01),高浓度转染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低浓度转染组(q=23.99,P<0.01).顺铂对实验组细胞的细胞抑制率在24、36、48、60 h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F=235.88~910.86,q=28.04~52.28,P<0.01).结论 pshRNA-survivin-387转染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增强肝癌细胞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孙瑶;雷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组织c-met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

    目的 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以及CD105 标记的MVD.结果 c-me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χ2=31.929,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H=92.435,P<0.01).结直肠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χ2=4.000~9.018,t=2.605~4.024,P<0.05、0.01),c-met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c-met 阴性者(t=2.752,P<0.01).结论 c-met在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的表达及MVD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作者:张可爽;孔心涓;赵清喜;姜英俊;田字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实习护生护理记录书写的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以往的带教中普遍存在重操作、轻记录的现象.

    作者:孙文欣;李君;万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EMMPRIN和MMP-2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法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MMP-2的表达.结果 47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及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66.0%,二者均与胰腺癌的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χ2=6.61~9.91,P<0.05).EMMPRIN和MMP-2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大小、病人性别、病人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6,P<0.01).结论 EMMPRIN和MMP-2可能共同参与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可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作者:战明侨;李玉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附139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病人139例.在全麻下用自制气囊建立腹膜腔或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超声刀距离肾实质3~5 mm切除囊壁.结果 139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57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2 mL.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8 d,平均5.3 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7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多种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囊肿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是外科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作者:王旭振;陈强;孙立江;李海清;荆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固定矫治病人龈沟液及其sICAM-1含量的检测

    目的 通过对固定正畸病人不同矫治时期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GCF)及GC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 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固定矫治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牙齿拥挤错病人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12~17岁),分别于矫治开始前1周,矫治开始后1、4、8周,记录16、21、23、36、41、43牙的近中颊侧共186个位点牙周临床指标,滤取并称量GCF,ELASE法检测sICAM-1的含量.结果 与矫治前1周相比,矫治中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和GCF、sICAM-1的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 矫治开始后1、4、8周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7.21~8.05,P<0.01);GCF量矫治开始后1、4、8周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5.18~25.37,P<0.001);GCF中sICAM-1的含量矫治开始后4、8周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4~14.93,P<0.001).结论 固定正畸对病人牙周组织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杨永洁;王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IFN-γ+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肠道病毒71感染关系

    目的 研究干扰素Ⅱ型(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IFN-γ在血清中表达水平与肠道病毒71 (EV71)感染的关系,探讨EV71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取急性期手足口病病儿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EV71感染者及正常对照儿童IFN-γ基因第一内含子+874位点T/A单核苷酸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78例手足口病病儿中有43例为EV71感染.EV71感染病儿血清中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477,P<0.01).EV71感染病儿IFN-γ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149,P<0.05).EV71感染病儿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486,P<0.05).EV71一般感染组IFN-γ基因型分布与脑炎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炎组IFN-γ等位基因A频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χ2=6.211,P<0.05).结论 IFN-γ表达水平和其基因第一内含子+874位点多态性与EV71感染有关,与是否发生EV71脑炎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赵娜;陈宗波;钱娜;陈真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99mTcO4-动态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99mTcO4-动态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经临床证实的亚甲炎病人行99mTcO4-动态显像,根据就诊时血清FT3、FT4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期组(25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期组(12例);依显像后甲状腺单叶或双叶显像异常分为单叶显像异常组(11例)和双叶显像异常组(26例),分别对其动态显像中的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单叶显像异常和26例双叶显像异常的亚甲炎病人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显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甲亢期和12例甲减期亚甲炎病人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显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0.03),甲亢期甲状腺血流灌注相多表现为血流灌注增强(13/25),血池丰富(17/25);延迟相甲状腺轮廓不清、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18/25).甲减期动态显像多表现为血流灌注减低(7/12),血池减少(9/12);延迟相甲状腺隐约显影、局部明显稀疏、缺损(9/12).结论 99mTcO4-动态显像不仅能反映亚甲炎病人的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还可判断甲状腺受累的程度和范围及功能变化,有助于亚甲炎的临床诊断.

    作者:刘彬;左书耀;王国明;马超;王叙馥;武凤玉;吴红玉;杨贵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GM-CSF漱口液对白血病病儿口腔溃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漱口液漱口对白血病病儿化疗后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白血病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甲氨喋呤+三联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剂量为3 g/m2.对照组(50例)应用14 g/L碳酸氢钠+甲硝唑液漱口;实验组(40例)应用14 g/L碳酸氢钠+甲硝唑+GM-CSF液漱口,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程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病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27.5%,对照组为3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58,P<0.05).实验组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786,P<0.05).对照组溃疡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Z=2.848,P<0.05).结论 GM-CSF漱口液漱口防治白血病病儿化疗后口腔黏膜溃疡效果优于常规漱口液.

    作者:赵春玲;王薇;郭鹏菊;王俊;孙立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仿生牙即刻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仿生牙与病牙置换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铸造工艺技术制作与实验山羊牙槽窝形态完全一致的纯钛仿生牙并即刻种植,用Periotest装置和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仿生牙的初期稳定性,通过对仿生牙抗脱位拉力测试及X线片观察分析其骨结合情况.结果 实验山羊的6颗仿生牙植入时稳定系数(ISQ)的平均值为66.47±3.85(58.00~76.67),Periotest值(PTV)的平均值为-3.95±1.45(-6~0),仿生牙初期稳定性好;3个月后仿生牙脱位力值大于同名生理牙,X线片显示仿生牙与牙槽骨紧密贴合无透射间隙,仿生牙与牙槽骨产生了良好的骨整合.结论 应用铸造工艺技术制作与自然牙槽窝形态完全一致的纯钛仿生牙行龈上即刻种植,初期稳定性好,能够产生良好的骨整合.仿生牙与病牙置换方法可行.

    作者:丁玉宝;杨建军;耿新杰;徐宏;邓悦;赵文科;王万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生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举证责任倒置实施以来,该政策对医生的影响.方法 应用自制问卷,对青岛、西安两地9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256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举证责任倒置一方面给医生的医疗行为带来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医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发生过纠纷、被起诉的医生,对其以后的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结论 医院除应加强对医生医疗技术、法律知识培训外,还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缓解医生的心理压力,解除其心理问题.

    作者:聂晓瑛;姜宏;舒志荣;胡雁;鲍国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胃癌组)、1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正常组)和21例癌旁胃黏膜组织(癌旁组)标本LKB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KB1正常组100.0%强阳性表达,癌旁组61.9%强阳性、38.1%弱阳性表达,胃癌组46.7%弱阳性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0.412,P<0.001).胃癌组LKB1阳性表达与pT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χ2=9.386、4.275,P<0.05),与病人年龄、性别、大体分型、解剖位置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5).结论 LKB1基因表达与胃癌存在密切关联,检测其在胃癌组织或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葛明珠;崔涛;梁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阶梯式留置尿道支架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病儿的效果

    目的 探讨阶梯式留置尿道支架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 对2000-2010年82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病儿在进行尿道扩张同时阶梯式留置尿道支架管,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82例病儿治愈69例(85%),其余13例再次行狭窄段切开尿道成形术.结论 在进行尿道扩张同时阶梯式增加留置尿道支架管的管径治疗尿道狭窄早期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以上经上述方法扩张失败者则应行狭窄段尿道切开尿道成形术.

    作者:赵汉鹏;卢旭生;沈益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第三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路晓雯;崔新建;刘林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白血病儿童家庭环境分析

    目的 了解白血病儿童的家庭环境,为开展家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入住我院的白血病病儿60例、住院非白血病病儿60例以及正常儿童600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其家庭环境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 白血病儿童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评分明显低于非白血病病儿以及正常儿童家庭,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病儿以及正常儿童家庭,差异均有显著性(F=7.74~8.89,q=2.912~9.891,P<0.01).而非白血病儿童与正常儿童家庭相比,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及控制性10个分量表家庭环境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白血病儿童家庭环境存在缺陷,为改善病儿预后和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应对其家庭环境进行干预.

    作者:王薇;赵春玲;吴枫;李堂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2只,于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 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1 d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第4、8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显示, 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8.97、10.44,q=2.599~10.391,P<0.05);壮骨颗粒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50.63、85.89,P<0.05).结论 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作者:詹金华;陈德喜;万修阳;郎继孝;李巍;刘玉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M-TOAST)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18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别进行M-TOAST分型与DWI影像学分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WI病灶特点与M-TOAST病因分型有关(χ2=242.715,P<0.001).其中,14例皮质-皮质下梗死、22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有关(χ2=11.987、33.253,P<0.001);10例皮质梗死病因与心源性栓塞有关(χ2=28.866,P<0.001);59例小穿通支梗死病因与小血管病变有关(χ2=147.406,P<0.001).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 DWI影像学表现与M-TOAST分型有关.

    作者:郭星宏;赵仁亮;王雁;张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跟腱断裂术后早期等速康复训练的效果

    目的 通过尝试对跟腱断裂术后病人早期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探讨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跟腱断裂术后病人18例,手术后4周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共8周.康复后对ARNER-LINDHOLM评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进行评价. 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ARNER-LINDHOLM评分优良率94.4%.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t=8.25~26.90,P<0.05).无感染和再断裂病例. 结论跟腱断裂术后4周行等速康复训练是安全和有效的,为跟腱断裂后早期活动提供了依据.

    作者:朱金强;滕学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冈上肌腱钙化关节镜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讨冈上肌腱钙化的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3例冈上肌腱钙化病人,应用关节镜行微创手术清理病灶,评价其术后的疼痛缓解情况,HSS肩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疼痛得到了即刻缓解.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3个月,HSS评分优良率达92.3%,无感染病例.结论 冈上肌腱钙化应用关节镜行微创清理术,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马振华;滕学仁;朱金强;张其亮;胡光亮;戴世友;刘玉新;李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