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英泽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d。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34/43),低于观察组的93.02%(4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身体特征等状况良好,没有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等不良症状。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溶血性贫血等症状。结论炎琥宁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汇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患者在脑肿瘤放疗期间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需进行放疗的脑肿瘤患者79例,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护理,找出适合他们的护理方法。结果79例脑肿瘤放疗患者经过系统有效的护理,治愈23例,好转4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61%。结论对脑肿瘤放疗期间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相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立娜;魏丽萍;刘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伴有病毒复制的活动性肝炎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病情反复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活动性肝炎肝硬化36例,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 d,安络化纤丸6g,2次/ d,连续服用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生化指标、病毒学改变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36例中口服拉米夫定及安络化纤丸12个月后,26例(72.2%)肝功能明显好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胆红素下降,清蛋白升高;4例(11.1%)腹腔积液消退,肝硬化活动得以控制,病情稳定;24例(66.7%)HBV - DNA 定量<103cp/ ml。停药后3~6个月16例(44.4%)相继出现肝功能异常和HBV - DNA 升高,12例(33.3%)再次口服拉米夫定和安络化纤丸有效。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伴有病毒复制时,口服拉米夫定、安络化纤丸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停药过早可导致复发,再次给药仍有效。
作者:袁美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本院2010-2012年抑酸剂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制酸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抑酸剂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的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抑酸药销售总金额及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占各年度抑酸药销售金额的85%以上,H2受体拮抗剂所占比例极少且逐年下降;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比例逐年上升。结论本院抑酸剂应用合理,质子泵抑制剂因其安全高效的特点占本院抑酸剂使用的主导地位,但 H2受体拮抗剂因其价格优势部分被临床所认可。
作者:陆茵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断指再植术在显微外科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已成为手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手术过程常涉及骨的再接以及血管、神经、肌腱的吻合。特殊情况下需进行植皮,断指术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和加剧[1]。断指再植术术式选择需根据断指实际情况来决定,断指一般分为完全离断和不完全离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不同程度上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以及感觉障碍等。断指再植术除了需要医生精心的血管吻合技术外,术后护士密切的观察、有效地治疗及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
作者:李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观察组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保护神经组织,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樊应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均≥50%;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肌缺血35例,左前降支34例,左回旋支4例,双支3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3例,左前降支26例,左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2例,双支病变3例。结论不典型心绞痛部位不典型,症状多样化,相较于女性男性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心脏增大且合并糖尿病的男性患者病变较严重。
作者:裴雁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为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两者成分所占比例为5∶1[1-2]。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注射用盐酸溴己新是从鸭咀花碱(Va-sicine)得到的半合成品,具有减少和断裂痰液中黏多糖纤维的作用,使痰液黏度降低,痰液变薄,易于咳出。其次是其能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液中的唾液酸(酸性黏多糖成分之一)含量减少,痰液黏度下降,有利于痰咳出[3-4]。本药的祛痰作用与其促进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及祛痰作用有关。该药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本品与抗生素联用,疗效更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盐酸溴已新时,输液管道内会出现乳白色浑浊。现对发生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方灵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64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燕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3.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早产儿死亡的主导因素。全球每年约有6.8%的成年人死于糖尿病导致的心脏病或卒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这两种药物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ACEI 和 ARB 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两种药物对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为验证这一假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陈教授等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表明 ACEI 类药物减少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而 ARB 类药物无上述获益。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5月1日出版的 JAMA Intern Med 杂志上。建议临床上应将 ACEI 类药物作为降低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一线药物。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高龄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高龄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75例,在施行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从胃管注入中药煎剂,采用的护理方式主要有情志护理、静脉营养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75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后均恢复良好,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67%。结论经过中西医结合的精心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李晓红;王慧敏;袁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9例产妇,对其在产前、分娩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轻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82例,重度疼痛8例,分娩顺利,未出现转剖宫产现象。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及并发症。
作者:李柯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临床人工流产术前通过不同给药方式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就诊于本院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298例患者,分为4组:PO(口服)组98例:术前3h 空腹顿服400μg 米索前列醇;PV(阴道放置)组76例:术前3h 于阴道后穹隆部放置0.9%氯化钠溶液湿化的400μg 米索前列醇;SL(舌下含服)组69例:术前3h 舌下含服400μg 米索前列醇;CG(空白对照)组55例:不使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比较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PO、PV、SL 组宫颈扩张程度均大于 CG 组,PV、SL 组的扩张程度大于 PO 组,PO、PV、SL 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 CG组,PO、PV、SL 组患者的阴道流血、下腹痛的发生率均低于 CG 组,其中 PV 组高于 PO、SL 组,PO 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 PV、SL、CG 组,CG 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高于 PO、PV、SL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扩张宫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红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收治的58例老年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71.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89.66%(26/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6.90%(2/29)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13.7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谭平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8例,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78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具体为胃肠道反应20例(25.64%)、神经毒性15例(19.23%)、骨髓抑制8例(10.26%)和口腔黏膜炎12例(15.38%)。结论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患者,通过对化疗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应用分析,且合并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胃癌的病死率,而且恢复了患者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楠;张程;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吡格列酮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吡格列酮的使用可能小幅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长期使用风险增加。鉴于吡格列酮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的结果,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该对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进行关注,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吡格列酮可能带来的疾患,主动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否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其血浆 Hcy 水平,按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对照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分为低、中、高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分结果,分析各组间血浆 Hcy、吸烟、年龄、血糖、血脂等临床生化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血浆 Hcy 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2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的血浆 Hcy 高于1支组,高分数组及中分数组的血浆 Hcy 高于低分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P <0.05)。结论血浆 Hcy 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
作者:刘帆;黄新平;黄伟;杨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5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28/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兰洣;陈思炬;杨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直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下端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效果优越,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杨国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中西药保留灌肠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后脱疮期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38例 PPH 术后脱疮期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消炎、止血治疗3~4d、中药坐浴、肛泰栓纳肛换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5%甲硝唑液加康复新液小剂量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3.9±1.1)d 少于对照组(5.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药保留灌肠在 PPH 术后脱疮期出血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
作者:余志友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