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丽
目的:观察三黄膏纱布条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38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治疗组以三黄膏外敷止痛,对照组外敷美宝湿润烧伤膏( MEBO),比较观察其局部疼痛例数、创面痊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外敷止痛效果较外敷 MEBO 好。
作者:魏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8例,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78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具体为胃肠道反应20例(25.64%)、神经毒性15例(19.23%)、骨髓抑制8例(10.26%)和口腔黏膜炎12例(15.38%)。结论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患者,通过对化疗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应用分析,且合并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胃癌的病死率,而且恢复了患者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楠;张程;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未给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阴道切缘阳性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3.1%,对照组治愈率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脉管癌栓显示为阴性,4例患者为阳性;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脉管癌栓显示为阴性,9例患者为阳性,观察组阴性率为86.2%,对照组阴性率为69.0%,两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宫颈癌患者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小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作者:王阿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行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对照组31例,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41%;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观察组平均住院(7.1±1.6)d,夜间咳嗽消失时间(3.8±1.0)d,血清 C -反应蛋白治疗前(44.27±6.85)mg/ L,治疗后(4.12±0.75)mg/ L;对照组平均住院(11.8±1.4)d,夜间咳嗽消失时间(7.2±1.2)d,血清 C -反应蛋白治疗前(45.03±7.21)mg/ L,治疗后(7.68±1.05)mg/ L。两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夜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后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缩短疗程并缓解患儿各项不良症状。
作者:蒙日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眼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眼科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 =50)与系统、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n =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眼病病变恶化率为2%,低于对照组8%。结论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防止不良事件发生,保障生存质量。
作者:石慧慧;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前来就诊的35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记录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患者大多表现为中度或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4.3%、31.4%,且有8.6%患者发生极重抑郁情况;护理后,患者大多表现为无焦虑或轻度焦虑,仅2.9%患者发生重度焦虑,未出现极重焦虑情况,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患者大多表现为中度(57.1%)或重度抑郁(31.4%);护理后,48.6%患者无抑郁发生,且未出现重度抑郁患者,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3.1)分,且无任何护患纠纷发生,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结论对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能够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姮;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分析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64例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特征,其中包括恐惧与焦虑、孤独无助、失落自怜、自卑、盲目乐观,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心理护理),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黄自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吡格列酮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吡格列酮的使用可能小幅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长期使用风险增加。鉴于吡格列酮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的结果,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该对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进行关注,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吡格列酮可能带来的疾患,主动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均≥50%;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肌缺血35例,左前降支34例,左回旋支4例,双支3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3例,左前降支26例,左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2例,双支病变3例。结论不典型心绞痛部位不典型,症状多样化,相较于女性男性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心脏增大且合并糖尿病的男性患者病变较严重。
作者:裴雁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本院进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的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40例干预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健康指导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在减少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健康指导合格率。
作者:谢敏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细菌培养结果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急性腹泻患者160例,分析其临床诊断、特征、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160例急性腹泻患者中,62例为急性肠炎,6例为消化不良,18例为急性菌痢,60例为胃肠功能紊乱,其余14例腹泻待查;粪便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有43例(26.88%),其中包括16例副溶血弧菌、11例志贺菌属、6例沙门菌、5例类志贺邻单胞菌、3例温和气单胞菌以及2例霍乱弧菌;针对此43例粪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临床诊断确认分别为:2例消化不良,4例胃肠功能紊乱,25例急性肠炎,9例急性菌痢以及3例腹泻待查。结论副溶血弧菌为主要的急性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其次为志贺菌属。在以往临床对急性腹泻患者的诊断中,有过分依赖便常规化验的现象存在,应引起重视。
作者:方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复苏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64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纳洛酮麻醉复苏,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纳美芬麻醉复苏,对两组患者苏醒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用药5min 苏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用药10min 苏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复苏离开手术室后均有躁动、谵妄、意识障碍、嗜睡等麻醉后常见不良反应;试验组8例(22.86%),对照组6例(20.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 >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术麻醉后复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挺;张庆;刘祥;王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2-2013年诊治的12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患者一般状况好,症状轻,能耐受口服者,可给予左氧氟沙星500mg 口服,1次/ d,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2~3次/ d,连用14d。若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较重,以静脉滴注给药为宜,可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 静脉滴注,1次/ d;甲硝唑注射液500mg 静脉滴注,1次/8h。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痊愈98例,痊愈率81.7%;显效13例,显效率10.8%;好转9例,好转率7.5%;总有效率100%。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安全有效,价格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赵素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介入化疗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介入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2例,均采取了术前、术后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52例宫颈癌患者经过介入化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和指导,其中显效的有31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38%。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术后反应期时间,临床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姜霞;姜宏宇;许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化疗期间常规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止吐药物、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能顺利完成。
作者:孔桂芬;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9例产妇,对其在产前、分娩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轻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82例,重度疼痛8例,分娩顺利,未出现转剖宫产现象。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及并发症。
作者:李柯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直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下端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效果优越,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杨国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7例产妇,按自主选择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31例不采取任何镇痛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在生产疼痛程度、生产时长、终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麻醉镇痛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难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活跃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后两个产程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宫内窘迫、窒息和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给药方式简便、用药见效快,达到分娩有效镇痛、加快生产进程的效果,并且对胎儿并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杰;万建国;叶文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11月 ADR 报告85例,分别从 ADR 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引起 ADR 的种类、ADR 的临床特征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 患者中男53例(占62.35%),女32例(占37.65%);年龄4个月~86岁。ADR 涉及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科及其附件损害多,其次是血管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引起 ADR 的药物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多,其次是中成药、循环系统药。引起 ADR 的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多,共涉及4种药物,报告11次,占41.6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老年人、儿童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 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先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5例,分为非鼻饲组、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根据吞咽功能的实际情况和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视为标准对3组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非鼻饲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0.0%(8/10),一般护理组为26.7%(4/15),综合护理组为10.0%(2/20),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鼻饲组与一般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般护理组吞咽困难有效率53.3%(8/15)低于综合护理的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应用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上,并且可以很好地避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
作者:徐燕;张延停;乔丰爽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