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观察及护理

孔桂芬;杨建萍

关键词: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 药物疗法, 联合, 恶心, 呕吐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化疗期间常规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止吐药物、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能顺利完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抗生素临床应用浅析

    目的:对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0例儿科住院患儿,对患儿的抗生素种类、用药频率以及使用合理性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本院800例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为88.5%,药物使用多为头孢菌素类以及青霉素类,患儿治愈率为97.5%,药物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和口服药物为主,药物使用剂量没有超标现象。结论本院儿科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作者:姚奇;罗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2例患者中有畸胎瘤17例占40.48%,主要处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1例,占26.19%,主要处于后纵隔;胸腺瘤8例,占19.05%,都处于前纵隔;淋巴瘤6例,占14.28%,主要处于前纵隔。肿瘤全切39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38%。结论纵隔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需结合胸部 CT 与X 线确定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外科治疗,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以本院门诊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 RE 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症状、内镜诊断标准诊断后,对患者采取抑酸剂和胃促动力药物治疗。结果用药疗程结束后,治愈患者1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9.47%。2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内镜是诊断老年 RE 的有效方式,诊断后采取抑酸剂药物和胃促动力药物对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管仁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缩宫素和子宫按摩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宫颈注射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性措施预防产后出血。观察比较两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宫缩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量为(210.3±21.6)ml,低于对照组的(354.4±26.5)ml,两组产后24h 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5%,对照组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注射宫缩素和子宫按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增强产妇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提高了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提出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增强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集的8800份病历,其中3000份病历中使用抗生素,后分析统计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类别以及联合使用情况。结果抗生素使用率为34.09%。3000份病历中,抗生素单用率为74.67%、二联用药率为21.03%、三联用药率为4.30%。外科使用率、内科使用率高于其他科室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临床抗生素应用类型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使用使用频率高的包括:头孢曲松、青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头孢克肟等。3000份病历中,不合理病历一共225份(7.50%),其中用药剂量不合理使用率、无适应证用药使用率高。结论本院临床抗生素使用比较合理,但是在抗生素使用中,还是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不断加强抗生素管理,增强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作者:甘晓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目的:讨论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肿瘤术后放疗患者72例,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疗效。结果72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和健康教育,显效43例(59.72%),有效22例(30.56%),无效7例(9.72%),总有效率90.28%。结论加强脑肿瘤术后放疗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显效的比例和总有效率。

    作者:才会敏;刘秋红;赵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69例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对照组)和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根据宫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判断临床疗效,观察出血情况,并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2、24h 的出血量,根据止血时间、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评价治疗情况并记录分娩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为40.0%(14/35),低于对照组的64.7%(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2、24h 的出血量分别为(214.6±51.6)ml 和(327.5±62.9)ml,均低于对照组的(322.5±82.4)ml 和(462.1±8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引起 COPD 的原因很多,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个体遗传因素是 COP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中的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亦是迄今发现的较肯定的遗传性危险因素[1]。机体的气道高反应性与环境因素中的一些诱发因素相互作用,是 COPD 发生的重要环节。常见的环境因素如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都是诱发COPD 发生及加重的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2]。

    作者:侯开花;姜鲜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45例,分为非鼻饲组、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根据吞咽功能的实际情况和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视为标准对3组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非鼻饲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0.0%(8/10),一般护理组为26.7%(4/15),综合护理组为10.0%(2/20),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鼻饲组与一般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般护理组吞咽困难有效率53.3%(8/15)低于综合护理的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应用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上,并且可以很好地避免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

    作者:徐燕;张延停;乔丰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012年新矿集团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11月 ADR 报告85例,分别从 ADR 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引起 ADR 的种类、ADR 的临床特征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 患者中男53例(占62.35%),女32例(占37.65%);年龄4个月~86岁。ADR 涉及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科及其附件损害多,其次是血管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引起 ADR 的药物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多,其次是中成药、循环系统药。引起 ADR 的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多,共涉及4种药物,报告11次,占41.6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老年人、儿童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 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先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选择佳的麻醉用药方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靶控血浆浓度,观察组55例靶控效应室浓度,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药物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麻醉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药物总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为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靶控血浆浓度、靶控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靶控效应室浓度麻醉起效快,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优选的麻醉靶控方法。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盐酸纳美芬用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复苏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64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纳洛酮麻醉复苏,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纳美芬麻醉复苏,对两组患者苏醒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用药5min 苏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用药10min 苏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复苏离开手术室后均有躁动、谵妄、意识障碍、嗜睡等麻醉后常见不良反应;试验组8例(22.86%),对照组6例(20.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 >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术麻醉后复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挺;张庆;刘祥;王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收治的58例老年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71.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89.66%(26/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6.90%(2/29)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13.7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谭平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充足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其他基础护理,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临床症状护理及饮食、运动指导,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除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3例出现呼吸紊乱症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等问题出现。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LC 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郁莉;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拉米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伴有病毒复制的活动性肝炎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病情反复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活动性肝炎肝硬化36例,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 d,安络化纤丸6g,2次/ d,连续服用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生化指标、病毒学改变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36例中口服拉米夫定及安络化纤丸12个月后,26例(72.2%)肝功能明显好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胆红素下降,清蛋白升高;4例(11.1%)腹腔积液消退,肝硬化活动得以控制,病情稳定;24例(66.7%)HBV - DNA 定量<103cp/ ml。停药后3~6个月16例(44.4%)相继出现肝功能异常和HBV - DNA 升高,12例(33.3%)再次口服拉米夫定和安络化纤丸有效。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伴有病毒复制时,口服拉米夫定、安络化纤丸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停药过早可导致复发,再次给药仍有效。

    作者:袁美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防治胃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防治胃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96例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8%(46/48)高于于对照组的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防治胃溃疡复发疗效显著。

    作者:王林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HIV 感染人群用药过量现象严重

    美国罗德岛医院进行了首个系统性地评价和分析 HIV 感染与用药过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HIV 感染者中,用药过量的风险上升了75%。用药过量是造成 HIV 感染者死亡的主要的非艾滋病病因,同时也是注射用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HIV 感染者通常会使用阿片类药物作为治疗药物之一,但有些人却不顾自己的病情,违法使用阿片类药物。以上两种情况都增加了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用药的风险。虽然 HIV 感染与注射用药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清楚,但 HIV 和过量用药之间的潜在关系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d。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34/43),低于观察组的93.02%(4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身体特征等状况良好,没有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等不良症状。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溶血性贫血等症状。结论炎琥宁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汇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临床中出现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胎盘早剥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科学严密的护理和干预,8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除9例由于孕周偏小,选择终止妊娠之外,其余全部痊愈,母婴健康出院。结论胎盘早剥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及时启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可起到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

    作者:屈英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结核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64例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特征,其中包括恐惧与焦虑、孤独无助、失落自怜、自卑、盲目乐观,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心理护理),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黄自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