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

彭郁莉;王艳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胆囊炎, 急性,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充足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其他基础护理,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临床症状护理及饮食、运动指导,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除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3例出现呼吸紊乱症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等问题出现。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LC 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高危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仅观察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由专人记录及测量产后出血情况,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发生率和产后2h、24h 出血量),出血治疗情况(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并记录两组产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2.6%)低于对照组(51.6%),且产后2h、24h 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降低止血时间,同时应配合及时有效的护理。

    作者:张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7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后 FBG、2hPBG 均降低,且观察组 FBG、2hPBG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前 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后 HAMD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糖尿病治疗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患者的血糖达标。

    作者:冯瑞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146例,与同期行开腹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或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患者42例进行比较,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随访。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腹腔镜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开腹组术后出现并发症者2例,术后随访有3例患者仍感觉手术切口处疼痛感。结论采用腹腔镜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

    作者:田革联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关注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

    吡格列酮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吡格列酮的使用可能小幅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长期使用风险增加。鉴于吡格列酮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的结果,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该对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进行关注,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吡格列酮可能带来的疾患,主动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结核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64例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特征,其中包括恐惧与焦虑、孤独无助、失落自怜、自卑、盲目乐观,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心理护理),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黄自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止咳时间、气喘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胸 X 线片阴影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并可缩短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雅敏;吴雅玲;宋伟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妇科的首选手术方式,本院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已占妇科手术的90%以上。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时二氧化碳(CO2)气腹及头低脚高体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患者的生理功能,在麻醉处理上会出现各类问题。本文就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做一综述。

    作者:黄俊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8例,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78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具体为胃肠道反应20例(25.64%)、神经毒性15例(19.23%)、骨髓抑制8例(10.26%)和口腔黏膜炎12例(15.38%)。结论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患者,通过对化疗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应用分析,且合并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胃癌的病死率,而且恢复了患者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楠;张程;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均≥50%;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肌缺血35例,左前降支34例,左回旋支4例,双支3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3例,左前降支26例,左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2例,双支病变3例。结论不典型心绞痛部位不典型,症状多样化,相较于女性男性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心脏增大且合并糖尿病的男性患者病变较严重。

    作者:裴雁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鼻内镜综合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综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1年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息肉患者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后分别对疗效、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内镜行综合治疗鼻息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士卿;王亚玲;高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征稿启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本刊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科技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3296,CN 13-1389/ R;国内邮发代号:18-115。本刊宗旨:开展临床用药学术研究,探讨临床药物合理应用,传播与交流药物合理应用学术信息,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科研与学术工作的开展,介绍国外临床药物合理应用信息,提供专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学术平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引起 COPD 的原因很多,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个体遗传因素是 COPD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中的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亦是迄今发现的较肯定的遗传性危险因素[1]。机体的气道高反应性与环境因素中的一些诱发因素相互作用,是 COPD 发生的重要环节。常见的环境因素如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都是诱发COPD 发生及加重的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2]。

    作者:侯开花;姜鲜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用于人工流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人工流产的妊娠妇女20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4组,组4为对照组,组1、组2及组3阴道后穹窿分别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400μg 和600μg。比较各组妊娠妇女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术中出血量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组1、2、3的宫颈充分软化程度均高于组4,且组2、3均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8/50),高于组1的2%(1/50)及组2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1、2、3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组4,组2、3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阴道穹窿置入应用人工流产术中可提高宫颈软化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中疼痛,缓解术中疼痛,且400μg 为应用佳剂量。

    作者:冯会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1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并给予宫颈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胶丸的治疗方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1例在治疗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呈下降趋势,彩超均提示下段瘢痕妊娠处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弱,其中15例在血 HCG 下降至正常或较低水平;彩超提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后于 B 超监护下行清宫术,术中出血约50~320ml。1例患者行注射甲氨蝶呤1次后复查彩超示子宫下段肌层异常回声处血流信号减弱,血 HCG 下降未达满意水平,但患者坚决要求行 B 超监护下清宫,术中出血较多,约800ml,给予补液,输血,应用宫缩药物并按摩子宫等治疗后出血减少。14例因血 HCG 下降不满意而行子宫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术中出血约50~160ml。1例患者因已41岁,合并子宫腺肌病,在胚胎死亡,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后要求切除子宫而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约150ml。结论宫颈注射甲氨蝶呤并口服米非司酮胶丸的治疗方案简单易操作,可取得明显效果,降低了清宫术中出血量,减少开腹手术的概率。

    作者:李冬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美国专家认为“肥胖不是病”

    2013年6月,美国医学会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近期,美国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儿童肥胖》杂志主编 D. L. Katz 在《自然》杂志上发文反驳这一观点,认为肥胖不是病。Katz 承认,体质指数(BMI)≥30kg/ m2是肥胖相关疾病、残疾或死亡的高危因素,但并不能说是一种疾病。例如,心脏病与糖尿病尽管在肥胖人群中发生率更高,但并不是所有 BMI 升高者都会患这些疾病,同样不肥胖的人也可罹患这两种疾病。他指出,如把肥胖归为一种疾病,会让成千上万的人一夜之间成为“患者”,且会误导其认为自己身心不健康。他认为,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积累脂肪也是身体的一种本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临床中出现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胎盘早剥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科学严密的护理和干预,8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除9例由于孕周偏小,选择终止妊娠之外,其余全部痊愈,母婴健康出院。结论胎盘早剥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及时启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可起到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

    作者:屈英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国产疫苗正名:不良反应处于正常范围

    2014年可谓是国产疫苗的多事之秋。年初的乙肝疫苗事件将国产疫苗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民众对国产疫苗质量与安全的质疑。4月30日,媒体再次曝出,陕西西安8名儿童接种过期疫苗,再次引起恐慌。在国产疫苗遭受质疑的同时,儿童免疫接种纷纷转向高价进口疫苗,各地纷传高价进口疫苗脱销。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62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补液、补充血溶量、抗休克等常规性治疗,治疗组31例用奥美唑钠注射液40mg 静脉推注,2次/ d,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2U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1次/ d;对照组用奥美唑钠注射液40mg 静脉推注,2次/ d,疗程3d。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大便颜色变化、隐血、不良反应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是93.55%,对照组有效率是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有16例在6h 内出血停止、5例在12h 内出血停止;4例在49h 出血停止、4例在56h 内出血停止;2例在74h 内出血停止。对照组有18例在24h 出血停止、3例在48h 内出血停止;2例在73h 出血停止、7例在76h 内出血停止。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钠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有效方法,止血效果好,而且安全、快速。

    作者:黄君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瘢痕缺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剖宫产瘢痕缺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治疗的102例剖宫产妊娠患者,其中67例为瘢痕缺损者,有35例为瘢痕完整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子宫瘢痕缺损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缺损组患者瘢痕距宫颈内口的距离短于完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后位子宫多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次数、年龄、子宫缝合、24h 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结果显示,后位子宫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OR =3.99,95% CI(1.72,9.38),P <0.05〕;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子宫缝合层数及手术失血量之间没有相关性(P >0.05)。结论后位子宫是剖宫产瘢痕缺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子宫缝合层数及手术失血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作者:赵秀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俊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