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挺;张庆;刘祥;王昕
目的:探讨安诺治疗仪对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本科住院的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降糖、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给予降糖、扩血管基础上使用安诺治疗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g尼龙丝触压觉、128Hz 音叉振动觉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10g 尼龙丝触压觉、128Hz 音叉振动觉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诺治疗仪对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蒋明晖;张桥;林媛媛;朱汝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均≥50%;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肌缺血35例,左前降支34例,左回旋支4例,双支3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3例,左前降支26例,左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2例,双支病变3例。结论不典型心绞痛部位不典型,症状多样化,相较于女性男性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心脏增大且合并糖尿病的男性患者病变较严重。
作者:裴雁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本院2010-2012年抑酸剂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制酸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抑酸剂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的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抑酸药销售总金额及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占各年度抑酸药销售金额的85%以上,H2受体拮抗剂所占比例极少且逐年下降;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比例逐年上升。结论本院抑酸剂应用合理,质子泵抑制剂因其安全高效的特点占本院抑酸剂使用的主导地位,但 H2受体拮抗剂因其价格优势部分被临床所认可。
作者:陆茵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益宫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即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本院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方法将16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单纯诊断性刮宫治疗组)和治疗组(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益宫颗粒治疗),每组82例。两组治疗7d 为1个疗程。以阴道的流血停止时间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9.3%(65/82),高于对照组的95.1%(7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全身症状总有效率为98.8%(81/82),高于对照组的30.5%(2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益宫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调整改善贫血及相关围绝经期临床症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田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直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下端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效果优越,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杨国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缩宫素和子宫按摩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宫颈注射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性措施预防产后出血。观察比较两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宫缩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量为(210.3±21.6)ml,低于对照组的(354.4±26.5)ml,两组产后24h 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5%,对照组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注射宫缩素和子宫按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增强产妇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提高了产妇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就心脏病问题对含有羟嗪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含羟嗪药物在欧盟大多数国家被批准用于多种疾病,包括作为术前瘙痒和焦虑治疗,以及用于睡眠障碍。5月8日,EMA 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次审查是应匈牙利药品管理局的要求而进行,该机构担心这类药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为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两者成分所占比例为5∶1[1-2]。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注射用盐酸溴己新是从鸭咀花碱(Va-sicine)得到的半合成品,具有减少和断裂痰液中黏多糖纤维的作用,使痰液黏度降低,痰液变薄,易于咳出。其次是其能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液中的唾液酸(酸性黏多糖成分之一)含量减少,痰液黏度下降,有利于痰咳出[3-4]。本药的祛痰作用与其促进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及祛痰作用有关。该药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本品与抗生素联用,疗效更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盐酸溴已新时,输液管道内会出现乳白色浑浊。现对发生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方灵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1例胃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头孢唑林钠2g,1次/12h 静脉滴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第3天,患者搔抓右大腿内侧皮肤后出现小片皮肤剥脱。第4天,患者右下肢皮肤剥脱较前扩大,会阴部出现大片状皮肤红斑,红斑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和表皮松解。停用五水头孢唑林,加用甲泼尼龙60mg,复方甘草酸苷60mg 静脉滴注。4d 后,患者皮疹逐渐好转至消退。
作者:房敏杰;童本定;魏青;吴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百生肼、利福喷汀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05-2011年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0例,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治疗为标准组,以百生肼、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治疗为非标准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2、5、8月末痰菌阴转,标准组分别为10例(33.3%)、13例(43.3%)、16例(53.3%);而非标准组为18例(60.0%)、22例(73.3%)、26例(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X 线胸片吸收情况,标准组总有效率63.3%(19/30),非标准组总有效率86.7%(2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百生肼、利福喷汀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总有效率较优。
作者:林清;顾文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2例患者中有畸胎瘤17例占40.48%,主要处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1例,占26.19%,主要处于后纵隔;胸腺瘤8例,占19.05%,都处于前纵隔;淋巴瘤6例,占14.28%,主要处于前纵隔。肿瘤全切39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38%。结论纵隔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需结合胸部 CT 与X 线确定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外科治疗,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以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0例被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方式,而对于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在护理前后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 SF -36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也可以增强患者体质。
作者:彭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癌性疼痛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患者82例,根据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辨证护理、情志护理等来配合治疗。结果82例癌性疼痛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显效49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24%。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丹;姜霞;许大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应用辨证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辨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得分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较好促进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丁雪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普通型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本院收治的5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热毒宁组(27例),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西医对症治疗组(27例),予维生素 C、维生素 B6加入10%葡萄糖静脉滴注,布洛芬或赖氨匹林退热。结果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77.8%;西医对症治疗组退热有效有效率74.1%。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热毒宁组与西医对症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手、足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毒宁组转重症比例为29.6%,西医对症治疗组转重症比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ALT、AST、尿素氮、肌酐、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ALT、AST、尿素氮、肌酐、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毒宁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红蛋白、血小板、ALT、AST、血糖、尿素及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西医对症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热毒宁对手足口病所致发热具有肯定的退热作用,与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赖氨匹林)疗效相当。热毒宁对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且过敏反应很少见。
作者:黄定栋;张舒婷;卓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分析两组产妇的焦虑情绪以及分娩质量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娩方式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合理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有利于消除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顾海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眼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眼科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 =50)与系统、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n =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眼病病变恶化率为2%,低于对照组8%。结论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防止不良事件发生,保障生存质量。
作者:石慧慧;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注射清开灵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因注射清开灵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0例。研究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并将其按照不良反应损害器官分类,统计人数分布状况与所占比例。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多出现于全身性损害,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在消化与神经体统方面的损害比例较小。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2min ~2h,多为1h 出现反应;年龄多集中于10~25岁。结论医师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与适应证,在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护,让药物使用更为合理,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产生概率,提升治疗有效性。
作者:侯明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止咳时间、气喘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胸 X 线片阴影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并可缩短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雅敏;吴雅玲;宋伟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32例,A 组抑郁症患者运用度洛西汀治疗,B 组抑郁症患者运用艾司酞普兰治疗,治疗后6周,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4、6周的 HAMD 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治疗女性抑郁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