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张延停;乔丰爽
目的:评价本院2010-2012年抑酸剂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制酸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抑酸剂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的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抑酸药销售总金额及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占各年度抑酸药销售金额的85%以上,H2受体拮抗剂所占比例极少且逐年下降;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比例逐年上升。结论本院抑酸剂应用合理,质子泵抑制剂因其安全高效的特点占本院抑酸剂使用的主导地位,但 H2受体拮抗剂因其价格优势部分被临床所认可。
作者:陆茵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11月 ADR 报告85例,分别从 ADR 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引起 ADR 的种类、ADR 的临床特征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 患者中男53例(占62.35%),女32例(占37.65%);年龄4个月~86岁。ADR 涉及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科及其附件损害多,其次是血管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引起 ADR 的药物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多,其次是中成药、循环系统药。引起 ADR 的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多,共涉及4种药物,报告11次,占41.6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老年人、儿童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 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先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氨蝶呤基础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明显提高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蔡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瘢痕缺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治疗的102例剖宫产妊娠患者,其中67例为瘢痕缺损者,有35例为瘢痕完整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子宫瘢痕缺损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缺损组患者瘢痕距宫颈内口的距离短于完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后位子宫多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次数、年龄、子宫缝合、24h 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结果显示,后位子宫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OR =3.99,95% CI(1.72,9.38),P <0.05〕;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子宫缝合层数及手术失血量之间没有相关性(P >0.05)。结论后位子宫是剖宫产瘢痕缺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子宫缝合层数及手术失血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作者:赵秀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分娩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母婴同室护理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和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结果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产妇及家属喂养、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等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产妇及家属沐浴护理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改善产妇及家属对于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谢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1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并给予宫颈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胶丸的治疗方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1例在治疗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呈下降趋势,彩超均提示下段瘢痕妊娠处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弱,其中15例在血 HCG 下降至正常或较低水平;彩超提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后于 B 超监护下行清宫术,术中出血约50~320ml。1例患者行注射甲氨蝶呤1次后复查彩超示子宫下段肌层异常回声处血流信号减弱,血 HCG 下降未达满意水平,但患者坚决要求行 B 超监护下清宫,术中出血较多,约800ml,给予补液,输血,应用宫缩药物并按摩子宫等治疗后出血减少。14例因血 HCG 下降不满意而行子宫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术中出血约50~160ml。1例患者因已41岁,合并子宫腺肌病,在胚胎死亡,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后要求切除子宫而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约150ml。结论宫颈注射甲氨蝶呤并口服米非司酮胶丸的治疗方案简单易操作,可取得明显效果,降低了清宫术中出血量,减少开腹手术的概率。
作者:李冬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良反应的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8例,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78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具体为胃肠道反应20例(25.64%)、神经毒性15例(19.23%)、骨髓抑制8例(10.26%)和口腔黏膜炎12例(15.38%)。结论对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患者,通过对化疗药物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应用分析,且合并心理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胃癌的病死率,而且恢复了患者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楠;张程;侯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妇科的首选手术方式,本院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已占妇科手术的90%以上。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时二氧化碳(CO2)气腹及头低脚高体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患者的生理功能,在麻醉处理上会出现各类问题。本文就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做一综述。
作者:黄俊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充足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其他基础护理,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临床症状护理及饮食、运动指导,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除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3例出现呼吸紊乱症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等问题出现。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LC 治疗急性胆囊炎围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郁莉;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患者在脑肿瘤放疗期间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需进行放疗的脑肿瘤患者79例,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护理,找出适合他们的护理方法。结果79例脑肿瘤放疗患者经过系统有效的护理,治愈23例,好转4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61%。结论对脑肿瘤放疗期间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相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立娜;魏丽萍;刘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肿瘤患者留置 PICC 共76例,对留置PICC 肿瘤患者7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解决措施。结果 PICC 置管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0例,其中1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患者置管不成功,3例患者穿刺口出现渗血,16例出现静脉炎,1例出现导管异位,2例患者皮肤出现过敏,2例患者导管发生脱出,1例患者导管出现堵塞,1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1例患者出现拔管困难。结论在 PICC 留置过程中,要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视并积极解决,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作者:黎余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就心脏病问题对含有羟嗪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含羟嗪药物在欧盟大多数国家被批准用于多种疾病,包括作为术前瘙痒和焦虑治疗,以及用于睡眠障碍。5月8日,EMA 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次审查是应匈牙利药品管理局的要求而进行,该机构担心这类药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本刊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科技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3296,CN 13-1389/ R;国内邮发代号:18-115。本刊宗旨:开展临床用药学术研究,探讨临床药物合理应用,传播与交流药物合理应用学术信息,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科研与学术工作的开展,介绍国外临床药物合理应用信息,提供专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学术平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奥硝唑与甲硝唑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硝唑组和甲硝唑组。奥硝唑组患者采用奥硝唑治疗,甲硝唑组患者则采用甲硝唑治疗,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硝唑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硝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奥硝唑组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头晕2例,皮疹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甲硝唑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21例,头晕5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上,奥硝唑较甲硝唑疗效更为确切,治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王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用于人工流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人工流产的妊娠妇女20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4组,组4为对照组,组1、组2及组3阴道后穹窿分别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400μg 和600μg。比较各组妊娠妇女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术中出血量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组1、2、3的宫颈充分软化程度均高于组4,且组2、3均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8/50),高于组1的2%(1/50)及组2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1、2、3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组4,组2、3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阴道穹窿置入应用人工流产术中可提高宫颈软化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中疼痛,缓解术中疼痛,且400μg 为应用佳剂量。
作者:冯会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2-2013年诊治的12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患者一般状况好,症状轻,能耐受口服者,可给予左氧氟沙星500mg 口服,1次/ d,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2~3次/ d,连用14d。若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较重,以静脉滴注给药为宜,可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 静脉滴注,1次/ d;甲硝唑注射液500mg 静脉滴注,1次/8h。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痊愈98例,痊愈率81.7%;显效13例,显效率10.8%;好转9例,好转率7.5%;总有效率100%。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安全有效,价格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赵素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普通护理,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治愈率87.18%(34/39)高于对照组的6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 =0.02)。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概率较大,术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升预后,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林家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伴有中等量蛋白尿的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合并有中等量蛋白尿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来氟米特,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 尿蛋白以及血浆清蛋白含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24h 尿蛋白以及血浆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均下降,血浆清蛋白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的24h 尿蛋白下降程度以及血浆清蛋白上升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来氟米特对伴有中等量蛋白尿的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本院进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的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40例干预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健康指导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在减少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健康指导合格率。
作者:谢敏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眼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眼科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 =50)与系统、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n =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眼病病变恶化率为2%,低于对照组8%。结论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防止不良事件发生,保障生存质量。
作者:石慧慧;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