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护理方法研究

李柯莉

关键词:分娩疼痛, 产科护理,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研究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9例产妇,对其在产前、分娩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轻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82例,重度疼痛8例,分娩顺利,未出现转剖宫产现象。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及并发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筛查及初步干预研究

    目的:构建农村地区社区人口健康档案,掌握该地区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初步干预方式,为科学的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可行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某村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抽样,抽取594例,将问卷调查和生化检查相结合,以1990年 WHO 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为判断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2型糖尿病筛查,并结合相关条件对患者进行初步干预。结果在排除27例已知糖尿病患者后,对567例未知患者全部进行75g OGTT 筛查,共得到476例正常居民,91例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出患者占总筛查人数的16.05%。594份健康档案中正常居民476例,占80.13%;通过调查问卷确定的患者27例(4.54%),男16例,女11例;通过75g OGTT 筛查所确定的患者91例(15.32%),男52例,女39例。老年组患病率高于青年组。初步干预6个月后,单一护理干预组和运动、护理联合干预组的理论知识知晓率、饮食控制率、主观幸福率、合理运动率和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对农村人口中2型糖尿病的调查与筛查,初步了解了该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干预,较好地提高了群众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为该地区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防治夯实了基础。

    作者:马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对我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探讨

    对本院2010-2013年高危药品管理的改进措施及干预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药剂人员和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

    作者:薛玉华;吕娜;高青青;张立刚;杨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临床中出现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胎盘早剥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科学严密的护理和干预,8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除9例由于孕周偏小,选择终止妊娠之外,其余全部痊愈,母婴健康出院。结论胎盘早剥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及时启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可起到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

    作者:屈英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行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对照组31例,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41%;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观察组平均住院(7.1±1.6)d,夜间咳嗽消失时间(3.8±1.0)d,血清 C -反应蛋白治疗前(44.27±6.85)mg/ L,治疗后(4.12±0.75)mg/ L;对照组平均住院(11.8±1.4)d,夜间咳嗽消失时间(7.2±1.2)d,血清 C -反应蛋白治疗前(45.03±7.21)mg/ L,治疗后(7.68±1.05)mg/ L。两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夜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后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缩短疗程并缓解患儿各项不良症状。

    作者:蒙日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腺苷脱氨酶联合糖类抗原 CA19-9在黄疸鉴别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腺苷脱氨酶( ADA)、糖类抗原CA19-9升高程度在黄疸类型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黄疸患者614例,根据黄疸类型将614位患者分为肝细胞性黄疸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后者又分为良性梗阻性黄疸和恶性梗阻性黄疸两组,分析 GGT、ALP、ADA、CA19-9水平在各组间分布差异。结果 GGT、ALP 值在梗阻性黄疸组中较肝细胞性黄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A 值在肝细胞性黄疸组较对照组与梗阻性黄疸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ALP、CA19-9值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组中较良性梗阻性黄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GGT、ALP 显著升高,而 ADA 无明显升高的黄疸考虑梗阻性黄疸;GGT、ALP 轻中度升高,而 ADA 显著升高的黄疸考虑肝细胞性性黄疸;GGT、ALP、CA19-9均显著升高者考虑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倪丽娜;栾希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细菌培养结果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急性腹泻患者160例,分析其临床诊断、特征、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160例急性腹泻患者中,62例为急性肠炎,6例为消化不良,18例为急性菌痢,60例为胃肠功能紊乱,其余14例腹泻待查;粪便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有43例(26.88%),其中包括16例副溶血弧菌、11例志贺菌属、6例沙门菌、5例类志贺邻单胞菌、3例温和气单胞菌以及2例霍乱弧菌;针对此43例粪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临床诊断确认分别为:2例消化不良,4例胃肠功能紊乱,25例急性肠炎,9例急性菌痢以及3例腹泻待查。结论副溶血弧菌为主要的急性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其次为志贺菌属。在以往临床对急性腹泻患者的诊断中,有过分依赖便常规化验的现象存在,应引起重视。

    作者:方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1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并给予宫颈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胶丸的治疗方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1例在治疗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呈下降趋势,彩超均提示下段瘢痕妊娠处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弱,其中15例在血 HCG 下降至正常或较低水平;彩超提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后于 B 超监护下行清宫术,术中出血约50~320ml。1例患者行注射甲氨蝶呤1次后复查彩超示子宫下段肌层异常回声处血流信号减弱,血 HCG 下降未达满意水平,但患者坚决要求行 B 超监护下清宫,术中出血较多,约800ml,给予补液,输血,应用宫缩药物并按摩子宫等治疗后出血减少。14例因血 HCG 下降不满意而行子宫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术中出血约50~160ml。1例患者因已41岁,合并子宫腺肌病,在胚胎死亡,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后要求切除子宫而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约150ml。结论宫颈注射甲氨蝶呤并口服米非司酮胶丸的治疗方案简单易操作,可取得明显效果,降低了清宫术中出血量,减少开腹手术的概率。

    作者:李冬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氨蝶呤基础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明显提高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蔡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应用三黄膏纱条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黄膏纱布条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38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治疗组以三黄膏外敷止痛,对照组外敷美宝湿润烧伤膏( MEBO),比较观察其局部疼痛例数、创面痊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外敷止痛效果较外敷 MEBO 好。

    作者:魏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本刊“用药指导”栏目征稿启事

    “用药指导”栏目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感染性疾病、流行病、传染病等常见病几多发病的新药的介绍,包括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物的选择和比较,用药注意事项,老药新用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推行洁净手术室管理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推行洁净手术室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本院收治的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1156例,分别观察两年中的手术切口的总感染率、不同类型手术切口的总感染率、手术室两年平均菌落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手术切口的总感染率为1.90%,其中择期手术感染率为1.05%,急诊手术感染率为4.38%,Ⅰ型切口总感染率为0.26%,Ⅱ型切口总感染率为0.52%,Ⅲ型切口总感染率为1.12%;2011、2012年手术室的平均菌落数分别为(46.4±4.9)cfu/ m3和(39.5±3.8)cfu/ m3。结论手术室开展洁净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正对含羟嗪药物进行安全性审查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就心脏病问题对含有羟嗪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含羟嗪药物在欧盟大多数国家被批准用于多种疾病,包括作为术前瘙痒和焦虑治疗,以及用于睡眠障碍。5月8日,EMA 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次审查是应匈牙利药品管理局的要求而进行,该机构担心这类药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国产疫苗正名:不良反应处于正常范围

    2014年可谓是国产疫苗的多事之秋。年初的乙肝疫苗事件将国产疫苗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民众对国产疫苗质量与安全的质疑。4月30日,媒体再次曝出,陕西西安8名儿童接种过期疫苗,再次引起恐慌。在国产疫苗遭受质疑的同时,儿童免疫接种纷纷转向高价进口疫苗,各地纷传高价进口疫苗脱销。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获益更多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3.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早产儿死亡的主导因素。全球每年约有6.8%的成年人死于糖尿病导致的心脏病或卒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这两种药物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ACEI 和 ARB 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两种药物对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为验证这一假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陈教授等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表明 ACEI 类药物减少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而 ARB 类药物无上述获益。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5月1日出版的 JAMA Intern Med 杂志上。建议临床上应将 ACEI 类药物作为降低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一线药物。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前来就诊的35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记录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患者大多表现为中度或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4.3%、31.4%,且有8.6%患者发生极重抑郁情况;护理后,患者大多表现为无焦虑或轻度焦虑,仅2.9%患者发生重度焦虑,未出现极重焦虑情况,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患者大多表现为中度(57.1%)或重度抑郁(31.4%);护理后,48.6%患者无抑郁发生,且未出现重度抑郁患者,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3.1)分,且无任何护患纠纷发生,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结论对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能够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姮;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来氟米特治疗伴有中等量蛋白尿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伴有中等量蛋白尿的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合并有中等量蛋白尿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来氟米特,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 尿蛋白以及血浆清蛋白含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24h 尿蛋白以及血浆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均下降,血浆清蛋白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的24h 尿蛋白下降程度以及血浆清蛋白上升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来氟米特对伴有中等量蛋白尿的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2例患者中有畸胎瘤17例占40.48%,主要处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1例,占26.19%,主要处于后纵隔;胸腺瘤8例,占19.05%,都处于前纵隔;淋巴瘤6例,占14.28%,主要处于前纵隔。肿瘤全切39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38%。结论纵隔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需结合胸部 CT 与X 线确定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外科治疗,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胃癌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胃癌术后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常规西医护理、中医治疗的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07例胃癌术后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后,手术及化疗痛苦均减轻,住院时间缩短,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合适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许大雪;姜宏宇;韩天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普通型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本院收治的5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热毒宁组(27例),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西医对症治疗组(27例),予维生素 C、维生素 B6加入10%葡萄糖静脉滴注,布洛芬或赖氨匹林退热。结果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77.8%;西医对症治疗组退热有效有效率74.1%。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热毒宁组与西医对症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手、足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毒宁组转重症比例为29.6%,西医对症治疗组转重症比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ALT、AST、尿素氮、肌酐、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ALT、AST、尿素氮、肌酐、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毒宁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红蛋白、血小板、ALT、AST、血糖、尿素及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西医对症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热毒宁对手足口病所致发热具有肯定的退热作用,与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赖氨匹林)疗效相当。热毒宁对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且过敏反应很少见。

    作者:黄定栋;张舒婷;卓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对其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结果86例膀胱癌患者经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后,有效7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70%。结论对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姜宏宇;许大雪;王恩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