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腺苷脱氨酶联合糖类抗原 CA19-9在黄疸鉴别中的意义

倪丽娜;栾希英

关键词:谷氨酰转肽酶, 碱性磷酸酶, 腺苷脱氨酶, 糖类抗原CA19-9, 黄疸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腺苷脱氨酶( ADA)、糖类抗原CA19-9升高程度在黄疸类型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黄疸患者614例,根据黄疸类型将614位患者分为肝细胞性黄疸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后者又分为良性梗阻性黄疸和恶性梗阻性黄疸两组,分析 GGT、ALP、ADA、CA19-9水平在各组间分布差异。结果 GGT、ALP 值在梗阻性黄疸组中较肝细胞性黄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A 值在肝细胞性黄疸组较对照组与梗阻性黄疸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ALP、CA19-9值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组中较良性梗阻性黄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GGT、ALP 显著升高,而 ADA 无明显升高的黄疸考虑梗阻性黄疸;GGT、ALP 轻中度升高,而 ADA 显著升高的黄疸考虑肝细胞性性黄疸;GGT、ALP、CA19-9均显著升高者考虑恶性梗阻性黄疸。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获益更多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3.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早产儿死亡的主导因素。全球每年约有6.8%的成年人死于糖尿病导致的心脏病或卒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这两种药物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ACEI 和 ARB 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两种药物对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为验证这一假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陈教授等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表明 ACEI 类药物减少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而 ARB 类药物无上述获益。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5月1日出版的 JAMA Intern Med 杂志上。建议临床上应将 ACEI 类药物作为降低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一线药物。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俊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剖宫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高危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仅观察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由专人记录及测量产后出血情况,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发生率和产后2h、24h 出血量),出血治疗情况(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并记录两组产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2.6%)低于对照组(51.6%),且产后2h、24h 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降低止血时间,同时应配合及时有效的护理。

    作者:张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肿瘤患者留置 PICC 共76例,对留置PICC 肿瘤患者7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解决措施。结果 PICC 置管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0例,其中1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患者置管不成功,3例患者穿刺口出现渗血,16例出现静脉炎,1例出现导管异位,2例患者皮肤出现过敏,2例患者导管发生脱出,1例患者导管出现堵塞,1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1例患者出现拔管困难。结论在 PICC 留置过程中,要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视并积极解决,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作者:黎余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创伤性骨折应用辨证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应用辨证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辨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得分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较好促进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丁雪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效果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96例中晚期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模式的护理,观察组进行家属参与模式的护理,并于治疗1个月、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以及希望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2个月生存质量、自我效能感以及希望水平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效果非常好,能够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意识和生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作者:何育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95例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对其实施细致周到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95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经过围术期的悉心护理,治愈者33例(34.74%),好转59例(62.11%),无效者3例,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6.84%。结论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时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曲凤珍;于占杰;邵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64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燕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普通护理,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治愈率87.18%(34/39)高于对照组的6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 =0.02)。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概率较大,术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升预后,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林家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直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下端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肛肠疾病治疗中效果优越,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杨国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止咳时间、气喘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胸 X 线片阴影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并可缩短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雅敏;吴雅玲;宋伟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产妇均行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和记录产妇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15min、20min 以及术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5min、10min、15min、20min 产妇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较麻醉前均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产妇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麻醉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叶文超;沈杰;万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百生肼和利福喷汀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百生肼、利福喷汀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05-2011年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0例,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治疗为标准组,以百生肼、利福喷汀、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治疗为非标准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2、5、8月末痰菌阴转,标准组分别为10例(33.3%)、13例(43.3%)、16例(53.3%);而非标准组为18例(60.0%)、22例(73.3%)、26例(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X 线胸片吸收情况,标准组总有效率63.3%(19/30),非标准组总有效率86.7%(2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百生肼、利福喷汀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总有效率较优。

    作者:林清;顾文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的特点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的特点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56例,对其进行焦虑情绪特点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后的结果。结果56例患者经焦虑情绪特点分析和心理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后的 SAS 评分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效分析患者焦虑情绪的特点和合理化的临床护理可以促进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慧;刘秋红;才会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正对含羟嗪药物进行安全性审查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就心脏病问题对含有羟嗪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含羟嗪药物在欧盟大多数国家被批准用于多种疾病,包括作为术前瘙痒和焦虑治疗,以及用于睡眠障碍。5月8日,EMA 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次审查是应匈牙利药品管理局的要求而进行,该机构担心这类药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作者:摘自: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专业术语的变化--解决癌症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肿瘤是一个庞大的疾病范围,从惰性肿瘤到速生病变(被标记为癌症)。因此,应对癌症筛查和护理的方法做出一些改变,如使用惰性和癌前疾病的新术语。临床上将其命名为上皮来源的惰性病变(IDLE),这些病变(通常被标记为癌症)和它们的前体细胞如果不治疗也不会造成伤害。此外,癌前病变或癌症高危疾病不应该使用这个词,这种变化的基本原理是 IDLE 与低度恶性潜能。筛查使 IDLE 和前体细胞得到临床关注,如果未确认,可能会过度治疗。为了使潜在的可能性降到低,应采取新策略来更好地定义和管理 IDLE。所以,筛选准则应加以修订,以降低检测“IDLE”的机会和意外来增加筛选实验的灵敏度。这项变化目前被称为癌症的病变术语,将会使医生转变观念并且认知风险,做组织活检时能明确判断,对潜在低度恶性病变建立观察和登记制度。确保利益的同时强调避免伤害,将提高患者的筛查和治疗,并且能有效预防癌症的死亡。

    作者:摘自:恒兴医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以本院门诊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 RE 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症状、内镜诊断标准诊断后,对患者采取抑酸剂和胃促动力药物治疗。结果用药疗程结束后,治愈患者1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9.47%。2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内镜是诊断老年 RE 的有效方式,诊断后采取抑酸剂药物和胃促动力药物对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管仁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未给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阴道切缘阳性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3.1%,对照组治愈率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脉管癌栓显示为阴性,4例患者为阳性;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脉管癌栓显示为阴性,9例患者为阳性,观察组阴性率为86.2%,对照组阴性率为69.0%,两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宫颈癌患者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小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作者:王阿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进行引产的中期妊娠孕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引产,比较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宫缩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的宫颈 Bishop 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孕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中具有引产率高、不良反应小、宫颈 Bishop 评分高、减少清宫率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化疗期间常规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止吐药物、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能顺利完成。

    作者:孔桂芬;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