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华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3例,均予微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3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其中轻、中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重度糜烂的患者(P<0.05),单纯型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高于颗粒型糜烂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高于乳头型糜烂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且无不良反应的治疗形式,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苏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增强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在现代临床护理中,管理是改善护理质量的关键。护士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求护士长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消化内科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三秀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麻醉科工作中的弹性排班制度的利弊进行探讨。对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工作压力调查表对麻醉科医护人员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超负荷工作量、长期精神紧张、患者、家属及社会对麻醉科工作的偏见和过高期望等,对麻醉科医护人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结论根据基层医院麻醉科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分配不均衡的特点、合理安排人员的班次。既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又提高了科室管理效率。
作者:潘志强;沈桂仙;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比观察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予普通钢板治疗,试验组予锁定钢板治疗,随访半年。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于术后1、3、6月对患者行Neer肩关节评分,比较Nee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个月Neer肩关节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6个月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华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康复,有效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围术期生殖道感染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妇产科围术期生殖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糜烂创面及黏膜充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糜烂创面及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生殖道感染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姚红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安全管理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对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并为手术室的管理提供实践性导向。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1805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医疗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医疗差错率为0.1%低于对照组的0.9%,护理满意度为98.9%高于对照组的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护理安全干预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事件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宣教对围术期患者应激状况和手术配合度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的患者依据住院患者相关护理理论指导,并根据具体科室要求、患者特殊护理要求,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术前宣教,比较2组患者不良情绪出现情况、临床诊疗满意度、对待手术的态度。结果试验组临床诊疗满意度、对待手术态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情绪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纳入健康宣教有助于减少患者应激状况发生,提高手术配合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及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及血脂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T和斑块积分分别为(1.02±0.11)mm和(3.15±0.59)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1.66±0.32)mm和(5.85±1.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显著降低血糖、血脂,降低颈动脉IM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蒋文化;李录花;翟明霞;李辉;方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联合家庭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9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联合家庭氧疗,为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BODE评分。结果治疗组因突发脑梗死死亡1例,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1例。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BODE指数分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ODE指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联合家庭氧疗对COPD稳定期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荣道;杨杰;蒙菁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 PLI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PLF)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9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均有显著疗效,后路椎弓根钉联合融合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医疗成本。
作者:杜兵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地西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酒依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立哌唑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戒断症状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戒断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戒断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酒依赖患者疗效较好,且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奇;冯芳;刘艳江;石秀华;李克松;张国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彬;李中华;刘玉英;刘万瑜;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碱对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肠镜患者循环系统波动的影响。方法100例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首先注射麻黄碱0.1mg/kg(3mg/ml),而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紧接着匀速泵入丙泊酚1.5m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取代麻黄碱,其余方案同观察组。2组均由同一肠镜检查医师再实施肠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给药后即刻、1min、3min的SBP值、DBP值、HR值均低于基础值(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给药后即刻、1min、3min的SBP值、DBP值、HR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肠镜检查前使用小剂量麻黄碱能够减轻肠镜检查时血压及心率的下降,提高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牛民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心血管病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观察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因素。结果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感染现象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年龄、吸烟史、意识昏迷、侵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吞咽困难等均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因素多样,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宝玫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复常率、复常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急性黄疽型肝炎(AI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性重型肝炎(CSH)、肝炎后肝硬变(LC)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何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一些药物在使用前须做药物过敏试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皮肤药物过敏试验阴性而使用药物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此种现象称为药物过敏试验“假阴性”[1],为减少出现药敏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总结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0年1月-2013年3月份出现的皮肤药敏试验“假阴性”结果的3个病例,发现其在做药敏试验时有共同但常被护士忽略的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霞;马忠金;刘东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辅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强心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13%(P<0.05)。2组治疗12周后LVEF、CI、C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优化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氧的利用率,从而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宋锡欣;张凌燕;庞亚楠;林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成为各行各业至关重要的发展要素。以信息收集、处理及生成为核心职能的会计工作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得到迅速发展和创新。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大趋势,它将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集成管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和资源[1]。医院会计电算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门学科通过运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将信息学、管理学知识渗透融合进会计工作中,代替传统人工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会计学科知识的改革创新,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巨大变革。
作者:陈国栋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