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临床观察

彭瑞芳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抗生素, 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局部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咯痰量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咯痰量少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分析

    目的:对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进行分析,以增强对头痛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检查后,诊断出血常规异常88例,血糖异常10例,粪常规异常6例,尿常规异常30例,红细浆沉降率异常68例,血气分析异常11例,甲状腺系列异常14例,抗核抗体异常7例,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异常12例。在这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性疾病患者中,主要头痛病因为高血压(14.1%)、心律失常(10.9%)、上呼吸道感染(8.6%)。结论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无明显的临床特征,因此在患者进行治疗前,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作者:颜雁;王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我院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87例分析

    喹诺酮类抗生素( FQs)抗菌谱广、活性强、高效、使用方便、无交叉耐药性,主要包括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1]。FQs的不良反应( ADR)并不突出,但随着其药物品种增多,使用范围扩大,用量增加,FQs的ADR发生率也逐渐上升[2]。为探讨FQs发生ADR的特点及规律,笔者对我院近2年FQs致ADR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坤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内科护理沟通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在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关系即护患关系,它与患者的康复状态息息相关,也与医院的精神风貌不可分割。护患关系通常处理的不到位,尤其是在内科护理中,其危重患者较多,病情较复杂,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或其家属沟通时,易出现矛盾。找出内科护理沟通中常见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

    作者:李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术前健康宣教对围术期患者应激状况和手术配合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宣教对围术期患者应激状况和手术配合度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的患者依据住院患者相关护理理论指导,并根据具体科室要求、患者特殊护理要求,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术前宣教,比较2组患者不良情绪出现情况、临床诊疗满意度、对待手术的态度。结果试验组临床诊疗满意度、对待手术态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情绪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纳入健康宣教有助于减少患者应激状况发生,提高手术配合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XELOX 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XELOX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病情控制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良庚;梁百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及健康宣教、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的评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还能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伶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延长反复静脉滴注甘露醇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体会

    在神经内外科静脉输注20%甘露醇是快速降低颅内压的急救措施。甘露醇为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刺激性强,快速输注时甘露醇局部浓度过高,且每天需使用3~6次,因此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在临床极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反复静脉输注20%甘露醇,2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1]。有报道指出头皮针穿刺引起的静脉炎为17.9%,留置针为16.2%,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2]。留置针以其套管柔软,对血管的刺激小,输液畅通,广泛应用于临床,采用留置套管针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血管壁机械损伤,且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反复静脉注射甘露醇后,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不同的浅静脉炎。留置时间比静脉滴注普通药液时间明显减少,如何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针对以上问题,我科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实施了系统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王丽;孙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产房管理中弹性排班的应用价值

    目的:为满足产房工作的特殊要求,根据医院工作任务量安排人数,制定机动班次。方法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2009年1-6月实施助产士弹性工作制度,开展一对一的全程专责分娩陪伴;对照组选择2008年1-6月实行固定排班制度的护理组,对比2组护理工作效率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年人均接产量高于对照组,年人均工作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管理中弹性排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的妇女作为观察组;按照1∶2选择100例药物流产成功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影响药物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有剖宫产史、子宫后倾屈位、胚囊径≥23mm、孕产次≥3次、停经时间>49d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年龄≥35岁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败率,影响因素复杂,对具有影响药物流产效果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流产,同时服药前需充分与患者沟通,说明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效果。

    作者:孙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发生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危害性较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血液透析是终末期DN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对延长DN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多种并发症,低血糖是常见急症,老年人更易发生[1]。持久严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轻度的低血糖症状有发抖、出汗、虚弱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易激惹,而中到重度的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因而早期诊断和应对低血糖,对老年DN患者非常重要。

    作者:王权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miRNA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美国2012年膀胱癌估计有73510例新病例,14880例死亡[2,3]。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关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早期无创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标记物。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致癌中的作用阐明,为肿瘤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索,也为膀胱癌分子机制阐明及指导临床工作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张朋来;张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凝、降脂、扩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药灌肠佐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佐治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脱落0例)和对照组58例(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56例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内科治疗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 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水平。结果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科治疗的时间为5~13(7.9±1.6)d;56例患者中治愈42例(75.00%),明显好转11例(19.64%),无好转3例(5.36%),治疗有效率为94.64%;患者治疗后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采用内科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安全、可靠,当患者使用内科手段治疗无好转时需及时将其转入外科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剑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基层部队医院麻醉科实施弹性工作制的利弊分析

    目的:对麻醉科工作中的弹性排班制度的利弊进行探讨。对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工作压力调查表对麻醉科医护人员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超负荷工作量、长期精神紧张、患者、家属及社会对麻醉科工作的偏见和过高期望等,对麻醉科医护人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结论根据基层医院麻醉科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分配不均衡的特点、合理安排人员的班次。既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又提高了科室管理效率。

    作者:潘志强;沈桂仙;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新生儿护理中护患纠纷隐患与防范

    新生儿护患纠纷诱发因素主要有新生儿产后特殊性、未严格遵循操作原则、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法律意识不足等。为避免护患纠纷医护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强新生儿监测,广泛实施人性化护理,加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从而加强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有效率,并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张新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8.46±2.5)d短于对照组的(10.86±2.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相对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艾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理干预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手术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将两组患者分别与全国常模进行测评对比,并将随访5年2组患者的癌变控制率和5年内患者存活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人际关系略高于全国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中偏执、敌对及精神病性SCL-90细胞因子与全国常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SCL-90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癌变控制率和5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口腔癌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行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消除患者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并能显著提高癌变控制率和存活率,明显改善口腔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纺;张桂华;李农;王玉娟;赵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超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高频电波( LEEP )刀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行LEEP刀手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97例,治愈率达99.0%;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盆腔继发感染,未对妊娠分娩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各类宫颈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史宝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外科治疗胆道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外科治疗疗效。方法通过对该院2008-2010年收治的16例胆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4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全部痊愈,1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死亡1例,其中死亡患者为晚期肝脏肿瘤以及胆道出血,术后出血停止,但出现了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应根据胆道出血的具体的原因及出血位置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茂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