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娜
我院长期担任驻昆某部的新兵训练卫勤保障任务,自2013年起由原来的冬季征兵调整为夏季征兵,在新兵训练卫勤保障中体现出与以往冬季训练有明显的区别。
作者:王月兵;李秀银;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为满足产房工作的特殊要求,根据医院工作任务量安排人数,制定机动班次。方法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2009年1-6月实施助产士弹性工作制度,开展一对一的全程专责分娩陪伴;对照组选择2008年1-6月实行固定排班制度的护理组,对比2组护理工作效率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年人均接产量高于对照组,年人均工作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管理中弹性排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高频超声诊断确诊,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肿大淋巴结位置:脐周26例,右下腹32例,混合部位5例,其他部位5例;所有患者均为淋巴结肿大,大面积为1.7cm ×2.7cm;其中10例患者脐周或右下腹出现3~5个增大不明显的淋巴结,大面积为1.3cm ×1.3cm,血流较丰富,其中2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盆腔与肠间隙积液,经治疗后肿大淋巴结回缩。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影像检查方式。
作者:郭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科学的综合护理方法,显著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重获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廖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8例,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深部肌内注射。必要时15min重复注射。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7例患者止血效果满意,均无再次发生大出血,保留了子宫,总有效率97.92%。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建立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各项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规范护理工作。结果规范的工作制度及流程,在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使体检中心服务质量得到改进,受检者满意度提高,整个体检中心的形象上升了一个台阶。结论建立符合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促进体检中心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永梅;徐云芳;张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能获得的好证据,同时结合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利用宫腔镜在显示器下切除或破坏子宫内膜,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是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我科于2012年9月-2013年3月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65例,根据65名患者的个体情况开展EBN,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丹;万卫红;曹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加肝素封管在永久性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用纯肝素封管。对比2组导管阻塞、溶栓后再通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例数少于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永久性静脉置管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连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12h用药,用药1d,而对照组则在术后用药,用药3d,比较2组住院时间、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结果2组住院时间、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用药剂量,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岳金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的妇女作为观察组;按照1∶2选择100例药物流产成功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影响药物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有剖宫产史、子宫后倾屈位、胚囊径≥23mm、孕产次≥3次、停经时间>49d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年龄≥35岁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败率,影响因素复杂,对具有影响药物流产效果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流产,同时服药前需充分与患者沟通,说明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效果。
作者:孙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手术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将两组患者分别与全国常模进行测评对比,并将随访5年2组患者的癌变控制率和5年内患者存活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人际关系略高于全国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中偏执、敌对及精神病性SCL-90细胞因子与全国常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SCL-90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癌变控制率和5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口腔癌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行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消除患者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并能显著提高癌变控制率和存活率,明显改善口腔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纺;张桂华;李农;王玉娟;赵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抚触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健康概念,抚触或按摩。有报道,抚触能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提高小儿的情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新生儿抚触,也称新生儿触摸,是通过医护人员或母亲的双手科学、有技巧地触摸婴儿皮肤的一种育婴新方法。通过抚触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可达到视觉、触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使大量温和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使婴儿更加有安全感,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越早触摸效果越好,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第2天即可开始。
作者:胡亚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为高血压并发心脏功能异常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32例)和EH并发心力衰竭组(40例),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对比3组BNP和LAD、LVEDD及LVEF水平。探讨BNP与LAD、LVEF和LVEDD的相关性。结果 EH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EH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BNP、LA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AD、LVEDD呈正相关(γ=0.768,0.8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0.82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EF,LVEDD三种心功能指标呈显著相关性,联合BNP水平及相关心功能指标检测用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彬;李中华;刘玉英;刘万瑜;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难治性高血压( R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常伴有较严重的靶器官损伤和高发心脑血管风险,治疗上十分棘手。2008年美国心脏学会发布了RH治疗指南,并将其定义为:患者诊室血压>140/90mm Hg(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130/80 mm Hg)已按佳方案服用≥3种降压药物(好包括一种利尿剂);或患者达到目标血压水平,但服用了≥4种以上降压药物。此类高血压能占到高血压患者的20%~30%[1],临床上不乏见到。自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科在RH患者中选取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患者36例,在不改变原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应用自拟抑压方1号加减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达91.67%,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宏;李桂元;韩俊丽;张世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物和骨基质的比例减少或称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使得骨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根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为三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2)症状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遗传性骨质疏松,内分泌疾病所致骨质疏松,与饮食及药物有关的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及其他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微结构退化,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系指不伴随引起骨质疏松状态的其他疾病或紊乱[2]。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报道如下。
作者:孙凯;刘红丽;金社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焦虑与抑郁评分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缓解其负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有效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董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小贴士在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将960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0例。 A组使用口服药物小贴士,B组未使用口服药物小贴士。动态观察2组住院及非住院期间服药依从性、复诊率、住院间期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平均住院间期明显延长,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B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下降,平均住院间期明显缩短,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长。结论口服药物小贴士能明显提高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红良;赵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1月内出院病例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料。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58.6%,外科系统高于内科系统;联合用药35.7%,病原学送检率为15.2%。术前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部分病例未采取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结论基层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特别是加强用药指征和病原学检查。
作者:丁圣楠;程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我国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约为10%~25%,且8%与死亡有关。我科运用院内外科制剂制痂酊治疗老年患者带入压疮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一梅;徐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