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伟;张则军;赵军;曹国栋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组主要发生于胃肠道的含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高表达CD117,可能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的肿瘤.GISTs这一名词已得到公认并在临床和病理诊断中应用.以往胃肠道间叶组织起源的梭形细胞肿瘤大多诊断为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神经纤维瘤,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大部分肿瘤无典型平滑肌和神经细胞特征.为区别平滑肌瘤和许旺细胞瘤而归为GISTs,其涵盖了绝大部分胃肠道原发性间叶原性肿瘤,而真正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及许旺细胞瘤很少见.这类肿瘤曾经应用过的名称包括恶性潜能不肯定的平滑肌肿瘤,胃肠道自主神经肿瘤,胃肠道起搏细胞肿瘤等[1],此类肿瘤组织来源仍有争议,可分为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近年来随着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GISTs的诊断、治疗已有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苏海龙;刘昌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医学三维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并相互渗透,产生了计算机辅助外科(CAS)技术,并迅速应用于临床.在矫形外科领域,CAS技术主要用于骨关节创伤,复杂骨畸形,人工关节假体的选择,骨肿瘤位置、范围和性质的测定,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得传统的矫形外科手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1].本文主要对CAS技术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尹明杰;唐胜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病案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实践中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客观、真实、完整的文字记录.它不仅是宝贵的原始资料,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病案在医疗活动实践中具有双重作用.为确保发挥病案的有效法律作用,应做好如下工作.
作者:贺秀林;王弥;张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病有很强的加重及复发倾向,药物治疗效果差,以往手术方法很多,如单纯胬肉切除或结膜下转移、胬肉切除并自体球结膜移植、胬肉切除并羊膜移植术等,但术后复发率为20%~30%,多次复发的翼状胬肉造成睑球粘连,甚至影响眼球运动造成复视,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自2001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显微镜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承花;王学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国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制度,OTC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逐渐深入我国每个家庭,成为保障人们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OTC市场即将形成,将对药品生产、经营、销售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利,有利于我国药品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医院开设OTC药房也是医院服务方式的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
作者:薛学温;宋金明;张宏;王志;任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程序,终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自我结束生命的生理性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之间的不平衡是肿瘤形成的基础,细胞凋亡减少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as和Fas配体(FasL)的相互作用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1].近有学者注意到肿瘤病人外周血中高水平可溶性Fas(sFas)的存在,尤其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明显,其水平变化、来源、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病情监测、疗效判断、预后预测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本文对近年来关于sFas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娜娜;刘班;刘成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组织标本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颅内恶性肿瘤病人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的41例恶性颅内肿瘤组织标本应用MTT法进行7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以及与尼莫通(NIM)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经筛选后将敏感药物经静脉或颈内动脉超选择应用.结果 41例颅内恶性肿瘤病理标本对7种化疗药物总体上较为敏感,其单独药物敏感顺序依次为卡氮芥(BCNU)、威猛(VM-26)、甲氨喋呤(MTX)、顺铂(DDP)、足叶乙甙(VP-16)、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与NIM联合药物的抑制率顺序依次为BCNU、VM-26、VP-16、DDP、ADM、VCR.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年以上存活71.9%(23/32),2年以上存活56.3%(18/32).结论常规脑肿瘤化疗药物对不同个体敏感程度不一,因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可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按其结果指导化疗可能有助于提高颅内恶性肿瘤病人的远期存活率.
作者:王厚中;孔军;葛倩;吴唏;吴国庆;王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常用于外伤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出血病人的治疗.由于血小板性质脆弱,离体后容易发生变形、破裂、损伤,只靠临时分离血小板已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站自2002年12月起引进血小板冰冻保存技术,开始制备冰冻血小板.冰冻血小板除具有新鲜血小板的功效外,还具有副作用少、保存期长、安全、快捷、使用方便等优点[1,2],现将其制备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纪成;庄采梅;尹纪军;范晓娟;孙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冠心病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心电图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 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49~6.15,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作者:王艳;许军;顾国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住院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较多,出院后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较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与病人缺乏预防保健知识有关.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2003年8月~2004年5月,我们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于出院后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玲;刘芝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声像图表现大体分两型:低回声实性包块型与囊性包块型,实性病灶边缘不规则,无包膜;囊性病灶壁厚,透声差.病灶多位于乳晕区及乳头深面,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结论超声检查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较大,但需与乳癌、乳腺囊性增生等疾病鉴别.
作者:孙咏梅;房世保;赵诚;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中γ-干扰素(IFN-γ)对其他细胞因子引起的骨吸收及实体瘤骨转移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PBMCs)促进的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新生鼠头顶骨进行体外骨吸收实验,分别验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IFN-γ、粒-巨噬细胞生长因子(GM-CSF)在体外对骨吸收的影响.检测8例实体瘤骨转移阴性及11例骨转移阳性病人PBMCs的骨吸收活性(BRA).结果 IL-1、IL-6、TNF、GM-CSF均可促进体外骨吸收,以IL-1作用强.而上述因子联合培养,BRA明显增强.IFN-γ本身对骨吸收作用不明显,但能使IL-1及细胞因子联合培养引起的骨吸收减弱.IFN-γ可使实体瘤骨转移阳性病人PBMCs诱发的BRA增强明显降低(t=2.34,P<0.05).结论 IL-1、IL-6、TNF、GM-CSF在体外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IFN-γ在体外可使部分细胞因子及实体瘤骨转移阳性病人PBMCs促进的骨吸收作用减弱,提示γ-干扰素可能存在抑制肿瘤转移作用.
作者:张明泳;王红梅;孙文欣;唐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肺痨宁对复治肺结核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7例复治菌阳浸润型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临床对照组(n=33).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肺痨宁,临床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治疗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时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以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临床对照组的IFN-γ、IL-12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3.962、5.275,q=2.898~6.975,P<0.05、0.01).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IFN-γ、IL-1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03~9.575,P<0.05、0.01).临床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FN-γ、IL-1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3.396、2.951,P<0.01).与临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IL-12水平升高,治疗3个月后IFN-γ水平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433、4.463,P<0.01).结论中药肺痨宁可显著提高复治肺结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李同霞;仇美健;纪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EL)照射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LEL对36例错(牙合)畸形矫治病人右侧上颌尖牙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15 min,共照射5次,左侧为对照侧.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于牙移动后7、14和21 d时,分别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侧(t=2.176~3.190,P<0.05).结论 LEL照射能有效地促进正畸牙齿移动.
作者:徐成伟;张则军;赵军;曹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与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待产或临产的孕妇826例,在肛查或阴道内诊前取阴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GBS和UU检测.结果 UU和GBS皆阳性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单一病原体阳性组和全部阴性组(x2=7.45、8.36,P<0.05).结论 UU和GBS之间可能通过协同作用而引起胎膜早破.
作者:刘成;孙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的第一原因[1],眼科手术虽然创伤小,但精神恐惧、麻醉操作及手术引起的眼-心反射,均可增加并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白内障病人的术中危险性.因此,术中行心电监护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我们对122例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进行术中心电监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仁款;赵钧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对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182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82例病人中有153例终确诊,确诊率为84.1%.病因分布如下:感染性疾病92例(60.1%),其中结核病51例,位居FUO病因第一位;肿瘤性疾病27例(17.6%),其中淋巴瘤、白血病占66.7%;结缔组织病23例(15.0%),其中Still病占52.2%;其他疾病11例(7.2%),包括坏死性淋巴结炎、药物热、伪热;29例病人终未被确诊,占15.9%.结论 FUO病人的主要病因是感染性疾病,其中结核病是感染的主要病种.另外,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也是FUO常见的病因.
作者:姜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穿刺是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临床采血、给药、输液、输血的重要途径,静脉穿刺能否做到及时、准确、熟练,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抢救危重病儿的生命尤为重要.现就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技术问题谈几点体会.
作者:江秀叶;宋淑蔚;夏丽梅;孟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7月行阴道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宫外孕38例,以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榆秀;张蕾;张桂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构建抗人端粒酶RNA(hTR)的M1RNA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转染核酶的肝癌细胞株.方法设计并应用PCR技术合成hTR模板的M1RNA核酶,应用pEGFPC1载体构建M1RNA核酶的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AM2000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应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核酶的细胞株.结果测序证实hTR的M1RNA核酶基因被正确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应用脂质体成功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结论成功构建了hTR的M1RNA核酶,并筛选出了稳定表达核酶的肝癌细胞株.
作者:姜英俊;程广;孔心涓;王培戈;李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