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CCE/ACE更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共识声明

关键词:胰岛素泵, 治疗糖尿病, 临床内分泌学, 型糖尿病, 美国, 患者安全, 合理使用, 工作小组, 学会, 协会, 声明
摘要: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协会( 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 ACE)联合发布一份新的工作小组共识声明,列出了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推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干预护理用药操作120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临床药师干预护理用药操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医院护理合理用药的途径,为医院护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该院临床药师干预护理用药120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临床用药过程中在药品处理、溶媒选择、滴注速度、给药顺序、给药次数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均得以合理使用。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主动参与临床护理用药操作,同时要加强对护理用药操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临床护理中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韦红棉;唐秀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缬沙坦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尿白蛋白及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41例和厄贝沙坦组47例,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压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厄贝沙坦组中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更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缬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均有临床意义,且厄贝沙坦药物对于血压值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蓝晓岚;唐金龙;莫夏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护肝作用。方法将12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照组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等常规护肝药物,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肝治疗2周后,治疗组护肝作用总有效率分别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联合应用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护肝作用疗效可靠。

    作者:鲁学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假性导尿与留置导尿的临床应用体会

    留置导尿在临床使用广泛,使用于尿潴留,尿失禁,手术前后及危重病人尿量的观察,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护理等,但长时间留置导尿后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尿道损伤[1],尿路感染,拔管困难等并发症,本文选取40例尿失禁老年男性患者,比较2组并发症的差异,寻找更适合老年失能失智患者的尿失禁护理方法。

    作者:金静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俏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外伤患者术中并发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28例诊疗分析

    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并不多见,一旦出现,则导致患者再次手术并严重影响预后。笔者对我科2005-2013年术中出现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28例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其原因及防治方法如下。

    作者:慈新;杨义;张永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人体肝脏右前叶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分析

    目的:通过对固体形态的肝脏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肝脏右前叶门静脉系统,为肝外科提供解剖资料。方法对20例固体肝脏进行管道雕刻法解剖,对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进行分析其走向、分布、形式以及数量。结果20例中18例肝脏右前段门静脉三级分支被一斜裂分为2组,斜裂的原因为血管缺失,其中一组血管缺少处于左前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腹部的侧面;另一组分布在该血管缺失处的右后方,对应位置为右前叶背部的侧面;另2例肝脏未发现斜裂。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分布为:1~8支处于腹部侧面,另有1~8支处于背部侧面,3~15是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三级分支的支数。三级分支的形式以A、B 2种字母来代替,A型分支15例,占75%;B型5例,占25%。斜裂内部均发现有一条走行的肝静脉,18例中10例为肝中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右静脉,属1级属支,3例为肝中静脉,属2级属支,2例为肝右静脉,属2级属支,1例为副肝中静脉。斜裂处各点和胆囊窝的中点有一定的距离,平均距离为(60.68±15.80)mm。肝脏右下角和胆囊窝中点相距的距离平均为(110.34±20.54)mm,2个距离数值的比值为(0.45±0.12)。结论血管缺失在肝脏右前叶门静脉中普遍存在。该斜裂将肝脏右前叶一分为二,分别对应右前叶腹部侧面和右前叶背部侧面。肝静脉走行在斜裂中恒定存在。斜裂位于胆囊窝中心和肝脏右下角的中分线处。

    作者:魏保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脊柱侧弯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是骨科患者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一旦出现压疮,不仅会加重原发病情,影响康复,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较为棘手。因此防治压疮是临床护理的一大课题,特别是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再生修复能力低的老年人。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0月对脊柱侧弯患者30例采取相应的压疮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银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中的应用

    在医院护理部领导下,作为一名护士长,在这一全新理念出台的第一时间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讨论。根据产科自身的护理工作特点,制订具有产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及护患沟通,改变排班模式,强化团队意识,建立激励机制、便民措施,引入患者知情监督机制,加强后勤保障及督导检查[1]。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策略探讨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普通市民对此类药物“越来越熟悉”,抗菌药物滥用及各种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加,细菌耐药不断上升[1],使用不当还容易引起过敏、休克乃至死亡[2],极大地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成为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

    作者:何涛;黄金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手术室专科护理体会

    手术室是医师对手术患者进行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之一。传统的护理工作形式,即仅局限于单纯的手术配合已不能满足于现代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不仅影响了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效果而且也限制了手术室护士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现代外科学的发展,专科手术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促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向高度精细化和一专多能方向发展[1]。护士护理能力全而不精、专科配合不娴熟已成为手术中医护默契度的主要因素之一[2]。为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我院手术室自2011年3月起实行专科护理工作模式,即手术室护士分6个专科组,由组长、专科护士、护士三级成员组成,实现专科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即阶梯式,各专科组得到医师的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秋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2例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肺炎支原体( NP)是小儿肺部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且有局部流行趋势。N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N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肺炎患儿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易合并心力衰竭,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但若治疗护理及时,则患儿多可转危为安,预后好。为了做好小儿支原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巧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诺华心血管药物serelaxin遭FDA驳回

    美国FDA本周在关于突破性疗法药物优先审核中否决了诺华公司突破性心血管药物serelaxin上市的请求,表示他们需要更多数据来说明这种药物的疗效。这对诺华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诺华公司此前对serelaxin寄予厚望,认为它将是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一个里程碑。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用药14d 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占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兼职临床药师工作探索与思考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我国也逐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是这一工作的实施者和推广者,和医护一起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保证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是临床药师工作的主要目的。作为妇幼专科医院的一名兼职临床药师,体会到在基层医院作为1名临床药师要开展相关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讨。药师的知识贮备是制约基层医院发展临床药学相关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药师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是医院领导不重视的关键,但是临床药师下临床又确实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基层临床药师必须加强学习,积累医药学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把临床药学工作做好[1]。现阐述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超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体会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倾向,导致超高龄胆管结石的住院人数明显增加,但是超高龄患者的内科并发症多,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使手术风险明显增大。笔者总结开滦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50例超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超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吉瑞更;曹立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舒心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痛定(硝苯地平)治疗,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高于对照组的70.0%和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陈晓兴;陈伟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吡拉格雷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微循环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脑缺血药物吡拉格雷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微血管血流量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N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各给药组对大鼠脑微循环血流的影响,并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血管假vWF、TN、EPCR水平。结果吡拉格雷钠各给药组均使NCAO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升高,并显著性降低vWF、TN、EPCR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结论吡拉格雷钠能够明显改善NCAO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并且对vWF、TN、EPCR均有抑制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蕾;吴玉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脘痛的护理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疼痛剧烈,时作时止,展转不安,而痛苦难忍。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绞痛,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肠胃经官能症等病症。中医学认为此病多由神经刺激,饮食失调,疲倦过度,气血凝滞等所致。虽病机不同,但发病机制上又有共同点,即不通则痛,故除药物治疗外精心护理也很重要,要掌握基本护理原则。

    作者:贾小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吸烟与牙周病606例分析及预防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是吸烟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吸烟可以从多方面影响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为探讨其他高危因素,摸索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1],现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患者128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从而了解吸烟与牙周病的关系。

    作者:焦会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