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王俏梅

关键词:利多卡因, 稳心颗粒,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心肠易激宁液治疗抑郁状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组方心肠易激宁液治疗抑郁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采用心肠易激宁液口服,对照组36例采用匹维溴铵口服,连续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单项症状、症状积分、抑郁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肠易激宁液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稳定可靠。

    作者:王海芬;韩宝娟;赵慧敏;郝恒瑞;郭增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心房颤动( 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并行CABG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术前1周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连续7d的心电监护,记录AF的发生情况。检测术前和术后7d 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AF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持续时间和快心室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组间术后AF起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术前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7d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CABG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花光斌;朱国玺;李立明;杨蓓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赛诺菲儿科五合一疫苗Shan5通过WHO资格预审

    赛诺菲( Sanofi)疫苗事业部赛诺菲-巴斯德( Sanofi Pasteur)近日宣布,儿科五价联合疫苗 Shan5已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资格预审( prequalification status)。Shan5是一种全液体五合一优质安全疫苗,可对≥6周龄婴幼儿提供针对5种疾病的有效保护: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乙型肝炎,乙型流感嗜血杆菌。该疫苗由赛诺菲旗下印度Shantha公司生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症32例诊疗体会

    笔者对收治的32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治经验,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常权;朱金华;李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低钾血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老年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多种原因影响钾的摄入、吸收、细胞内外的转移或利尿药使用不当而引起血清钾浓度<3.5mmol/L所致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血清钾浓度在3.0~3.5mmol/L为轻度低钾血症,在2.5~2.9mmol/L为中度低钾血症,<2.5mmol/L重度低钾血症)[1]。老年人由于牙齿不好,饮食单调,加上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影响食欲,导致钾的摄入不足。同时,老年人中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又偏高,治疗过程中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一些降糖药物都会使钾的排泄和消耗增加,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低钾血症,然而老年人机体反应性差,低钾症状不典型或症状和体征常被原发病所掩盖而较易忽略,具有潜在危险性,临床上需提高警惕,并及时预防和治疗。现对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成功治疗、护理108例老年患者因各种疾病收住入院并发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谭正巧;叶凤仙;安杨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聚焦超声与波姆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聚焦超声与波姆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宫颈糜烂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波姆红外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6%,2组均未出现宫颈内膜增生、宫颈结痂及宫颈瘢痕等并发症,观察组宫颈管狭窄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波姆红外线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无创、不良反应低、高效、安全等优点,对于未生育妇女尤其适用。

    作者:钟柳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舒心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痛定(硝苯地平)治疗,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高于对照组的70.0%和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舒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陈晓兴;陈伟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2例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肺炎支原体( NP)是小儿肺部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且有局部流行趋势。N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N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肺炎患儿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易合并心力衰竭,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但若治疗护理及时,则患儿多可转危为安,预后好。为了做好小儿支原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巧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社区医院患者输液有序的安排技巧

    新医改、新农合给社区护理带来了新的生机,燕郊开发区社区服务站,设于燕郊开发区医院,是河北省三河市4个社区中心之一,是新医改,新农合前沿。药品网购全覆盖,患者住院报销比例95%,首付费用款0元。关键是药品网购无中间环节,且设定网购药品品种(130余种),就医价格非常低。患者一周住院输液治疗,预交300元住院压金即可。老百姓住的起院,看得起病,病源量大幅上升。社区医院中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试等是工作重点,比邻京津,一些后续治疗,回到了社区,虽然没有重症患者,但辖区居民有春秋两季常规输液的习惯,每年的3~5月或8~10月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社区居民均常规来院输液,每年2次。工作量相对集中。

    作者:陈秋莲;孙亚东;王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士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的沟通在工作、生活中相当重要,尤其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沟通到位,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站在门口,让陪护来取,巡视病房站在床尾,离的比较远与患者交谈都是不尊重患者的表现。询问牵扯到隐私问题使患者感到不舒服,甚至难堪,这样无形中会使护士与患者形成一层隔膜,因此,内容和距离应平衡,距离在人的运动中才能发挥作用。

    作者:冯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策略探讨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普通市民对此类药物“越来越熟悉”,抗菌药物滥用及各种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加,细菌耐药不断上升[1],使用不当还容易引起过敏、休克乃至死亡[2],极大地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成为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

    作者:何涛;黄金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癌痛程度,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继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增生( EH)是妇科常见病,其病因主要由激素和炎症刺激引起[1]。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 TCRE)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为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开辟了新的途径[2]。本文回顾我科采用 TCRE治疗41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艳霞;付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癫痫病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3例,中西医组采用中医汤药等疗法配合服用常规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西医组按照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6.16%优于西医组的8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金格;朱金华;李征;刘常权;高艳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58例我科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按就诊先后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mg·kg-1·次-1,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1mg·kg-1·次-1,2次/d静脉滴注,疗程3~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优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作者:周进;柯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VEGF及FL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82例直肠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9%(59/82),FLT-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7%(67/82)。VEGF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有关( P<0.05)。FLT-1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及FLT-1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与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葛立锋;温林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临城街道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获取途径调查

    目的:了解临城街道一般人群对艾滋病认知现状及主要获取途径,为全市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匿名问卷的形式以临城区域老契菜场、丰茂菜场和东荡菜场为单位,对3个菜场的流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汇总调查问卷等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城街道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5.8%,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3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的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2.2%、85.2%、81.7%,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电视为87.8%,其次为报纸、宣传资料46.1%、广播33.0%、网络30.4%、医院20.0%、周围的人10.4%。结论临城街道人群对艾滋病的整体认知水平较高,次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大AIDS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力度。

    作者:张红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临床药师干预护理用药操作120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临床药师干预护理用药操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医院护理合理用药的途径,为医院护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该院临床药师干预护理用药120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临床用药过程中在药品处理、溶媒选择、滴注速度、给药顺序、给药次数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均得以合理使用。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主动参与临床护理用药操作,同时要加强对护理用药操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临床护理中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韦红棉;唐秀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缬沙坦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尿白蛋白及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41例和厄贝沙坦组47例,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压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厄贝沙坦组中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更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缬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均有临床意义,且厄贝沙坦药物对于血压值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蓝晓岚;唐金龙;莫夏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 PCI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PCI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ND)来比较2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和6周的临床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2周开始各时期HAND评分下降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各时期HAND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怀兰;吴忠印;高艳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