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虹茹
目的:研究肺部结节性疾病在64层螺旋CT中的表现,进而提高该病的诊断技术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经病理确诊28例的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8例肺部结节患者中,26例患者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患者为肺内病变中,12例患者的肺结节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2例患者存在磨玻璃影。结论结节性疾病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直观的反映出来,但是也存在着误诊的可能,因此肺部结节性疾病的确诊方法还是要依靠病理活检。
作者:曹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小儿哮喘治疗的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加入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氨茶碱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4.9%(37/39),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82.1%(33/39);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喘、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郭虹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122例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认知康复护理及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采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表( LOTCA)评价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同时分析两组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41.0%,高于对照组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注意力及专注力外,观察组的LOTCA总分及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02±1.27)分,高于对照组的(2.25±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康复治疗依从性。
作者:朱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处2011-2013年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治疗后,21例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其中2例出现阿奇霉素用后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已好转并能坚持到疗程结束。阿奇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89.5%,治愈率为55.3%,阿奇霉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结论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常玉贵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应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脱垂痔和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脱垂痔和混合痔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低于治疗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脱垂痔和混合痔,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马基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卫材(Eisai)近日公布了实验性抗癌药物lenvatinib(E7080)Ⅲ期SELECT研究的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调查了口服lenvatinib(24mg)治疗放射性碘131抵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RR-DTC)的疗效,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 ORR)、总生存期( OS)和安全性。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干休所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4例带状疱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六神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疱结痂、止痛、皮损愈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六神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及病程。
作者:郝小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52.5%、25.0%,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0.5%、22.5%,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8±12.5)个月、(25.4±12.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未见显著疗效,相比支气管动脉单介入治疗方法,其不仅增加临床用药量,导致临床毒副作用增强,同时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作者:李瑞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在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自身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药物与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门诊药房是来院就诊患者与医院沟通的桥梁,药房管理在医院运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药品质量与医院的外部形象与收益直接相关。本文详细分析了门诊药房药品失效在环境、人为、制度及其他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杨小川;叶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早期妇女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药物流产的孕49d~3个月妇女1024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流产方法,具体为首先每日晨口服米非司酮,75mg/次,连续服用3d;末次服药24h后于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600μg,并注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随访并记录流产效果。结果1024例妊娠妇女中,完全流产955例(93.3%),不全流产55例(5.4%),流产失败14例(1.4%),药物流产后发生感染16例(1.6%)。1024例妊娠妇女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702例(68.6%),其中服用米非司酮后出现不良反应689例(67.3%),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均自行缓解;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不良反应13例(1.3%),主要表现为手心发痒、面部潮红,用药1h后自行缓解。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安全有效,应用方便。
作者:唐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给予松动坍塌试验的手法治疗,配合使用AQ踝足弹性绷带,通过8字形固定,弹性回缩牵引,使内翻、下垂足回至功能位进行行走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分别对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FMA)、10m步行测量步长、步速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FMA下肢评分均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步速、跨步长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步速、跨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速、跨步长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作者:戴文娟;邵银进;林茂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血液透析低血压( ID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发生率可达到20%~30%。低血压不仅会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而且会导致其他器官的缺血性伤害及病变。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减少和避免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为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雪芹;邵海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5种常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0年本院精神科收治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5例,按照用药不同随机分成5组,即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齐拉西酮组、喹硫平组、利培酮组,分别测定单药治疗前、后10周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餐后2h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5组治疗后的血糖代谢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5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引起患者血糖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应给予特别重视。
作者:王微微;李砚峰;周朝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不孕症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本院接受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不孕症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患者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个组患者术后妊娠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不孕症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妊娠机会。
作者:程长秀;李丽明;傅羽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产妇进行温馨助产,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助产处理,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产后出血、终分娩方式以及对助产模式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均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P﹤0.01),产妇对助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结论运用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可明显缩短产妇各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和产妇对助产的满意度。
作者:贾香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月经过少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治疗的86例月经过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47%(26/43),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0.70%(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月经过少的患者治本是关键,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好,不易反复,安全有效。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采用氯沙坦钾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试验组采用氯沙坦钾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高血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尿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沙坦钾片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同时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杨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体会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急救护理程序采取AMI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进出急诊时间、心肌梗死院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呼吸、舒张压、收缩压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AMI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使护理人员可以准确、全面地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主观原因所致的护理疏忽及遗漏现象,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保障了AMI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作者:郝雁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在外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静脉尿路造影术( IVU)或腹部平片( KUB)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外震波碎石( ESWL)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从总有效率及各疗程有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第3疗程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L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明显缩短排石时间。
作者:王春仙;于洋;索勇;黄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彩色多普勒( TCD )超声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TCD对患者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查,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本院正常体检的44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TCD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大脑的中动脉、前动脉与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偏头痛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较快,且存在明显的后循环,血流异常变化非常突出。
作者:李雪峰;王清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