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在心内科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胡波;范红伟;马广骏

关键词:医学生, 心内科, 临床实习, 问题, 对策
摘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师过渡的关键阶段。近几年来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出现,给心内科的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针对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实习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心内科临床的医疗人才,同时为提高临床带教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性分析以及病原菌研究

    目的:研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以及病原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ICU中进行机械通气时长>48h的患者。检查后将其分成VAP组53例及非VAP组51例,对两组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并研究VAP组患者病原菌的构成情况。结果 VAP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ICU时间均长于非VAP组,留置胃管、使用抑酸剂、糖皮质激素、亚胺培南、第2代头孢菌素,肺感染型肺部疾病及肺外感染比例均显著高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VAP作为因变量,根据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可知,留置胃管、使用抑酸剂、糖皮质激素、亚胺培南及肺外感染均是VAP的危险因素。53例VAP患者的标本共培养各类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占73.47%,革兰阳性菌26株,占26.53%,革兰阴性菌比例显著大于革兰阳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中VAP发病因素较多,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其病原菌情况,结合VAP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梅;张欣;庹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经口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急诊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急救中行紧急气管插管的危重病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气管插管的技术特点及在临床急救应用的经验。结果急救中有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越早实施气管插管,插管成功率越高,插管所用时间越短,抢救成功率越高。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行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技能,果断而及时地实施气管插管,切勿延误抢救时机。

    作者:邢胜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术后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术后静脉镇痛,研究组则采用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镇痛与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镇痛与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中效果明显,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作者:李定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药泡脚降温的护理体会

    高热是儿科很多疾病共同的表现,给高热患儿降温便成了急诊护士经常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及时、有效地给患者降温也是进行满意度调查重要的一项内容。我科自2012年9月开始对门急诊高热不退的患儿开展了中药泡脚,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12年9-2013年9月高热不退患儿1526例,男780例,女746例;年龄6个月~14岁。使用中药泡脚的患儿1198例。

    作者:何家伟;方映玲;谢秋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附件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25例。单一组使用普通抗生素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单一组的8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用于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发挥清热除湿、益气补血功效,不良反应少,可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病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郗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赛庚啶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喘息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赛庚啶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儿童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赛庚啶组和酮替芬组各98例,2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氨茶碱及氨溴索糖浆。阿奇霉素10mg/(kg· d)静脉滴注,每天1次,氨茶碱2~3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适量氨溴索糖浆口服。在此基础上赛庚啶组给予赛庚啶0.1mg/kg口服,每天2次;酮替芬组给予酮替芬0.5 mg/kg口服,每天2次。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消失和流涕消失时间。结果赛庚啶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酮替芬组的69.4%,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酮替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赛庚啶佐治儿童喘息较酮替芬具有明显效果,因操作简便,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葛必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治策略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 AL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诊治的ALD患者64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结果6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GGT、ALT与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LD损害程度与患者饮酒量之间有密切联系。ALD患者经戒酒、营养支持与保肝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

    作者:王恒珍;崔学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观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妇女特有的疾病,不仅给孕妇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会给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严重后果,为减少母婴病死率和避免新生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因此,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以往以硫酸镁为常用药,但由于其可加重恶心,引起身体不适,疗效欠佳。笔者在解痉降压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喜英;王春霞;李录花;蒋文化;李辉;马志明;高丽梅;李瑾花;方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9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干预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延缓患者病情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马秀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非手术综合疗法,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袁黎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 miRNA-142-5 P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综合征( ACS)患者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收治的ACS患者40例作为ACS组,另选取2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稳定性冠心病组,选取20例不患ACS类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基于逆转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3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结果3组年龄、男女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高血脂比例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S组患者的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miRNA-142-5P表达水平增高,对ACS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封志岚;孙荣涛;齐建伟;谷月红;强秀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自拟通便散贴敷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通便散贴敷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穴贴组和对照组各32例。穴贴组给予自拟通便散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芦荟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疗效维持时间。2组疗程均为5d。结果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68.7%,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便散贴敷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便秘疗效确切。

    作者:朱艳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外固定架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在我国,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是常见的。成年人与儿童均易发生胫腓骨骨折。其中,胫骨干骨折在临床上为常见,其次是胫腓骨双骨折。在人体的骨胳中,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质量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腓骨骨折由于高能、高速运动导致损伤,常伴有软组织缺损、损伤,难以进行临床处理[1]。胫腓骨骨折时,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有异常活动、骨擦音、纵轴叩击痛。易触及骨折端,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可出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胫腓骨骨折后常使用外固定架固定术,部分患者由于术后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常遗留骨折部位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导致关节粘连或僵硬,带来终身的不便和痛苦。我科自2012年对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蒲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

    目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5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胺碘酮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林科兵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酚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地佐辛复合氟比洛酚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中不同使用时间对患者疼痛感受及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比较。方法将60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1组行联合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手术消毒前予氟比洛酚酯50mg静脉注射。观察2组行联合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手术消毒前予地佐辛5mg静脉注射。对照组手术消毒前予地佐辛5mg静脉注射,间隔10min后予氟比洛酚酯50mg静脉注射。分别记录3组患者初始时、搬动体位时、联合麻醉后3min、消毒前、切皮前、返病房前、术后12h、术后24h的血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疼痛指数(数字法)。结果观察1组患者搬动体位时SpO2下降程度明显大于观察2组及对照组,观察2组、对照组差别不大。3组麻醉后的SpO2差别不大。观察1组患者在搬动体位时疼痛指数明显低于观察2组及对照组,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行联合麻醉前用氟比洛酚酯,手术前用地佐辛可显著提高腰-硬联合麻醉在股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颖;陈启国;蒋朝霞;刘元雪;廉慧亭;赵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多变,且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呼吸系统问题,患者并发症多、愈后差,需医护人员进行周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综合分析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各大医院纷纷建立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测,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与优质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到了促进作用[1]。现对我院接收的3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冯翠;夏小敬;孙利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医学生在心内科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师过渡的关键阶段。近几年来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出现,给心内科的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针对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实习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心内科临床的医疗人才,同时为提高临床带教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波;范红伟;马广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综合临床干预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出现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90例,给予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包括温水灌肠、洗胃、母乳喂养、按摩下腹部等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90例咽下综合征中显效70例(77.78%),有效18例(20.00%),无效2例(2.22%),总有效率为97.78%。结论早期综合临床干预手段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莉;陈国辉;张筱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我科1997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35例,应用自行设计的带旋股内侧血管深支为蒂的股骨大转子后部骨膜瓣移位植入和头骺部开窗植骨为主的综合术式[1],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7~14岁;有外伤史9例,疑为该病发病原因,其余原因不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跛行、关节功能障碍等。

    作者:傅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防范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本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量表》,研究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差异并探讨提升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良好;(2)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友好关系、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利他行为、人格成长、生命活力、正性情感、生活满意、负性情感;(3)幸福感部分维度在人口学统计指标上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建议从引导免费师范生及早进行人生规划、重视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积极生活事件提高愉快体验等方面去提升免费师范生幸福感各维度水平,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刘莉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