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吴晓莉;穆艳顺;张宝玺;赵晓庆
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为把护理不良事件控制在较低水平,避免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发生了38例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认为加强护士法制观念,规范化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环节制度管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1]。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庆华;李璐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为了提高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检出率、更好的了解承德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带菌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应用普通 PCR 法与细菌培养法相结合检测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法与普通 PCR 法检测技术对2012-2013年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2012-2013年459份健康人群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细菌培养法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8株,检出 B 群4株,X群1株、C 群2株,在血清上出现不可分群的流脑菌株1份。普通 PCR 与细菌培养联合应用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11株,检出 B 群6株,X 群2株、C 群2株、w135群1株,不存在不可分群现象。结论通过普通 PCR 法与细菌培养法相结合在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检测中的应用更适应于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检测。
作者:郭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乳癖早见于汉代《中藏经》,是指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是乳房部常见瘤性疾病,由于乳房部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肿块常常不易被发觉,故名乳癖。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说:“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痛疼,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外科真诠》有云:“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在《诸病源候论》中有“癖者,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也。”之说,《医宗必读》也指出:“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故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瘤,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好发于20~50岁的妇女,在此笔者主要讨论的是相当于乳腺增生的一类。
作者:李仕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技术在卵巢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卵巢囊肿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应用术后镇痛泵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肠道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 P ﹤0.01)。结论腹腔镜下实施卵巢囊肿切除术安全可行,患者痛苦小,机体康复快。
作者:樊艳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2012年度武汉市中医院临诊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 BD 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检测系统,对851例患者中段尿液分离菌及药敏试验。结果851例患者的尿液中分离出病原菌248株(29.1%),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比例分别为37.1%、54.4%、8.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性高(67.6%),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G100%耐药。结论中段尿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合理运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泌尿感染和避免耐药的意义重大。
作者:邓敏;李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规范的操作技术和独立工作能力是临床检验工作中重要的两个方面。面对来自学校、教师及学生3方面的种种现状,如何更快更完美地推进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显得尤为迫切。如何设计基础实验与综合性试验,如何把开放实验室与联系临床紧密结合,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决的。其中特别是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重要。
作者:郜乐乐;姚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三黄汤加芒硝纱布湿敷引流对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骨科住院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手术且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外科换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道感染控愈合平均时间为9.4±5.2d,优于对照组的16.2±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黄汤加芒硝湿敷治疗能够促进四肢骨折外固定术后感染针道的愈合,缩短感染针道的愈合时间。
作者:李欣;杨丽芳;赵军山;权永志;常建伟;高翠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急性阑尾炎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5岁儿童多见,小儿阑尾腔细壁薄,肌层组织少,一旦发生梗阻或血运障碍,极易发生坏死穿孔。因此,虽然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由于小儿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且大网膜发育不全,对炎性病变的局限能力弱,一旦发生穿孔即迅速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此外小儿腹膜吸收能力强,短期内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可威胁其生命,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对持续腹痛和发热的患儿进行反复检查,以免漏诊误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武田(Takeda)5月20日宣布,单抗药物 Entyvio(vedolizumab)获 FDA 批准,用于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成人患者的治疗。FDA 于2013年9月曾授予 vedolizumab 优先审查资格。此外,vedolizumab 于2014年3月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建议批准的积极意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洛索洛芬钠缓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在缓冲液中测定 HPC、mCC、HPmC、压力等因素对缓释片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 HPmC、HPC 用量的增加洛索洛芬钠缓释片释药减慢,但随着 mCC 用量增加溶出速率增加,累积释放量亦有明显改善,压力增大释放减慢,但影响不明显。结论通过调节洛索洛芬钠缓释片可以得到满意的释放效果。
作者:黄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的出血,多由高血压引起,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其起病急骤、突然,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失语和大小便失禁及去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并可伴有消化道出血[1]。现将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春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诱因、药物治疗效果及合理性。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病史进行调研,跟踪药物疗效并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8.7%的患儿有明显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59.6%),学龄期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不良反应:西咪替丁与氯雷他啶联用致心前区不适1例(1.1%),肝功能受损1例(1.1%);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联用致药理作用拮抗3例(3.4%)。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不规范治疗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诱因,治疗过程中警惕西咪替丁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谷慧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出现心、脑、肺血管并发症甚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OSAHS 成人发病率高达4%[2],但目前大多数医务人员对该病严重性、普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现将我院6例OSAHS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时间治疗学原则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经住院治疗缓解期出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遵循时间治疗学原则,由社区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并督促用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对照组依从率好为52.0%,依从率差为48.0%;观察组依从率好为90.0%,依从率差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指导服药前显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指导服药后显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控制程度与服药依从性成正相关。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原则,将高血压发生的节律与降压药物的效应相结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就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作者:宋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市近五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比例大小分别为:2008年56.4%、2009年61.7%、2010年65.5%、2011年70.2%、2012年74.1%。依此分析得出: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归根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逐年呈增长趋势,面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受质疑问题。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迅速,并且有较高的病死率。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
作者:牛晓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在病理研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致病机制尚未被确定。中医诊疗认为与肝肾的亏虚以及风寒湿痰瘀有密切关系;西医诊疗认为与患者个体的状况以及过度运动等有密切关系。当前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60岁人群中约一半具有KOA 症状,75岁人群中80%表现有 KOA 症状[1]。本文就KOA 的治疗技术进行了综述,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黄献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发布一份新的工作小组共识声明,列出了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推荐。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强生(JNJ)丙肝新药 OLYSIO(simeprevir)获欧盟批准,联合其他药物,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1和4慢性丙型肝炎(CHC)成人患者的治疗。该药将为欧洲患者提供一种新的三联疗法,同时将提供有史以来首个为期12周的无干扰素且不依赖利巴韦林及其他药物的治疗选择。OLYSIO 的获批,是基于Ⅱ期 COSmOS、3个关键Ⅲ期 QUEST-1、QUEST-2、PROmISE 的数据。丙型肝炎(HCV)是一种血源性传染性肝脏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肝脏造成重大损害。关于 OLYSIO(simeprevir):Simeprevir 是新一代 NS3/4A 蛋白酶抑制剂,为每天1次的口服药物,由 medivir 公司和杨森(Jans-sen)联合开发,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成年患者的代偿性肝病,包括各个阶段的肝纤维化,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阻断蛋白酶,来抑制HCV 在肝脏细胞中的复制。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15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甲氧氯普胺针剂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格拉司琼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程度。结果观察组0、Ⅰ级所占比例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提示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可明显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程度,经济方便,值得应用。
作者: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必修专业课,而且医学检验学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指导临床医师的治疗和用药,同时还是整个社会防治大规模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因此,真正掌握微生物检验课程是每一位医学检验学生的必备技能。在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中,微生物检验实验技术占据着突出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以及由生物医学到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的致病菌和致病病毒,这都对传统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使检验医学系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检验工作,我们认为在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作者:王盛景;申绯翡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