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芹;林玉秀;刘享亨
我院2003年11月对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老年妇女在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探查胃穿孔修补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晓虹;高成杰;宁吉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当前,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实习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中专护生,年龄较小,应变能力差,实习初期心理压力较大.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及自卑.适应能力较强的护生一般在一个月内适应角色变化,但也有部分护生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影响了实习进程.现将中专护生角色转换期心理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石秀娟;张培信;孙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寻找肝癌新生血管标记物.②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34例肝癌标本CD105和Nestin的表达.③结果肝癌组织中CD105和Nestin均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上,肝癌组织中CD105、Nest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t=27.022、63.438,P<0.001);有包膜浸润、门脉癌栓及肝内转移病人CD105的表达明显增强(t=2.768~6.371,P<0.01);而Nestin的表达与上述3种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④结论CD105可以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用于抗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和治疗.
作者:于建宪;孙颖;陈桦;纪萍;黄维清;张七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②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6 h、12 h、1 d、2 d、3 d、7 d和14 d亚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的表达.③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 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1 d和2 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神经细胞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 h和6 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 h和1 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至再灌注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④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纹状体区对缺血更为敏感,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宏;郭云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下子宫内膜新生血管中CD105、CD34、Ⅷ因子的表达.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以CD105、CD34、Ⅷ因子为标记物,对153例子宫切除术后的新鲜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了微血管密度(MVD)的定量测定,分析了不同生理状态下子宫内膜中MVD的差异.③结果以CD105为标记物,增生期、分泌期、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MVD分别为24.375±5.143、32.163±8.608、31.095±6.025.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与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的MVD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302~25.435,P<0.01).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萎缩的微血管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447,P<0.05).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中,CD105染色与Ⅷ因子、CD34染色计得的MVD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5.187~14.942,P<0.01).④结论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MVD有显著差异.如果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进入临床应用阶段,选择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状态时进行治疗,对女性肿瘤病人生殖周期的影响较小.
作者:于建宪;常宏;纪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非典型性哮喘,又名隐匿性哮喘、咳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它以咳嗽为惟一症状,而临床上无明显能觉察的呼吸困难和喘息[1],故极易误诊或漏诊.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小儿CVA 47例,误诊18例.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立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主要的屈光手术方法之一,有疗效好、恢复快、可预测性强等优点.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瓣皱褶和移位、角膜上皮内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干眼、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此外还有较少见的丝状角膜炎.2002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对476例病人(931眼)行LASIK手术,术后出现丝状角膜炎2例(3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文杰;徐教伦;郑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②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PTEN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肺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5%,癌旁肺组织为9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3.61,P<0.01).PTE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x2=5.31~8.50,P<0.05、0.01),而与肺癌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等均无关(x2=1.08~2.73,P>0.05).④结论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伟;于文成;时衍同;熊玲;秦筱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降低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的途径.②方法将专利蓝染色的94例乳癌病人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连续切片行病理学检查.③结果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为94.7%,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6.0%,总符合率为91.0%,假阴性率为13.3%.病人年龄,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是否活检或化疗及操作者的经验和技能等对假阴性率有一定影响.④结论蓝染色准确标记定位可以降低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
作者:王希山;朱春江;张可;张学功;李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有过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等,防止再次发生卒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和再发卒中的惟一有效方法.现就卒中的可干预因素、二级预防的循证医学结果及建议治疗方案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秦广平;李江;张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探讨EB病毒、FAS及FAS-L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及相互关系.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③结果LMP-1、FAS、FAS-L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x2=4.188,P<0.05).LMP-1的表达与FAS及FAS-L呈正相关(x2=4.365、4.000,P<0.05).④结论EB病毒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之一,FAS与FAS-L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为引起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赵晓红;姜伟;纪祥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对掌指骨进行X线测量,并探讨其与身高的相关关系.②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186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摄片,分别测量各掌骨、指骨长与宽,同时测量身高,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出男女各骨长和宽,其与身高的比值作为身高指数.③结果得出各掌骨长宽、各节指骨的长宽、各骨的身高指数,各骨的身高指数存在性别差异.④结论掌指骨的身高指数可为法医学、人类学对身高和性别的判定,以及临床短指征的初步筛选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孙秀香;陈忠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健康教育前后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卫生状况.③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总分、躯体化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2.45~9.57,P<0.01、0.05);健康教育后病人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t=1.98~3.56,P<0.05).④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其心理卫生状况.
作者:赵云;王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未经特异性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可达40%~70%,及时抢救,精心护理极为重要.2003年9月~2004年11月,我院共收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5例,经积极治疗、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珍花;王群先;陈爱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10月~2003年12月,我院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江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尿道憩室是临床较常见女性尿道疾病,由于部位隐蔽、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1985年3月~2004年5月,我院共收治17例,均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建;马鲁飞;孙立国;郑学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生于5%~25%的中老年妇女[1].压力性尿失禁对病人的心理、日常生活、工作、社交活动,甚至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为了解倍美力软膏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2001年4月~2004年10月,我们对76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航;徐美春;郭继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20世纪80年代末鼻内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给耳鼻咽喉、眼科等相关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同时为鼻腔泪囊造口术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1989年Mc-donogh等[1]首先报道了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1990年Metson[2]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手术.与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鼻内镜下手术视野直观、清晰,手术部位更为准确,操作更加精细,避免了以往手术方法易给面部留下瘢痕和畸形等不足,同时也可对由鼻腔所致鼻泪管阻塞的病因进行处理.因此,开展鼻内镜鼻泪管手术十分必要.
作者:鞠建宝;刘玉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通过检测人乳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MMP-2和MMP-9三种蛋白酶的表达,探讨其在乳癌演进和异质化过程中的改变及意义.②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人乳癌标本、5例正常乳腺标本及5例良性增生乳腺组织标本中三种酶的表达.③结果Cathepsin-D、MMP-2和MMP-9在乳癌的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肿瘤细胞中呈异质性过表达,而良性增生乳腺组织呈阴性或弱表达;Cathepsin-D阳性表达与瘤细胞分化程度(分级)有关(x2=8.35,P<0.05);而MMP-2和MMP-9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7.66、17.67,P<0.05).④结论乳癌Cathepsin-D、MMP-2和MMP-9的表达与正常或良性增生乳腺组织有质的差别,是乳癌不断演进和异质化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之一,与乳癌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作者:张采欣;纪祥瑞;张景芳;郝风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①目的观察甲壳质衍生物壳寡糖对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影响.②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0只,制备右桡骨中段3 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壳寡糖.于术后9、17、30、42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骨折局部BMP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的骨折愈合情况比对照组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9、17 d时,实验组骨折局部BM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15.579、28.817,P<0.01);实验组BMP高峰出现在术后17 d,而对照组出现在术后30 d.④结论壳寡糖能促进成骨细胞合成BMP,使BMP峰值提前,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张伟;沈若武;王守彪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