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疗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张淑美;赵焕

关键词:疗养院, 人员管理, 医院
摘要:为适应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我院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增强社会竞争力,营造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我院2004年开始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争聘任工作.通过竞争聘任,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促进人才流动,形成有责任、有竞争、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运行机制[1],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后运动平板试验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

    ①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在冠状动脉造影之前,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③结果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大于0.1 mV诊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67%、76%、50%.代谢当量≤6.0诊断多支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86%、85%、52%.④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郁金;孙平;付兆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病人心功能改善前后PC Ⅲ、LN和HA的变化

    ①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病人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将78例冠心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心功能不全)和对照组(心功能正常),观察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术后异舒吉20 mg/d静滴,共用14 d.治疗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观察组病人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PCⅢ、LN、HA的浓度.③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PCⅢ、LN、H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4.17~16.69,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PCⅢ、LN、H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352~4.271,P<0.05、0.01).④结论血清PCⅢ、LN、HA在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三指标检测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马海龙;王丽;张卫丰;李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FC对STEMI急诊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评价

    ①目的研究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对170例STEMI行急诊PCI,选取其中达到TIMIⅢ级血流的病人150例,测定其CTFC;术前5 min和术后30 min行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术前、术后ST段下降情况,28 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其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窒射血分数(EF).③结果150例TIMIⅢ级血流病人中,CTFC检查示正常血流灌注者仅102例,占68%,慢血流灌注者48例.正常血流灌注病人的病死率低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5.25,P<0.05),ST段回落率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31.34,P<0.01),FS和EF值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t=5.85、6.51,P<0.01).④结论CTFC对心肌血流灌注诊断优于TIMI分级法,可以作为评价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手段之一.

    作者:尹作民;马海龙;刘为生;滕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卵巢癌组织PTTG蛋白表达及其与bFGF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①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3例卵巢癌、23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血管数量.③结果卵巢癌组织PTTG蛋白表达率为66.7%,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x2=19.957,P<0.01;P=0.03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x2=4.823,P<0.05),淋巴结转移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5.799,P<0.05).卵巢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与bFGF蛋白表达及MVD呈明显正相关(x2=6.758,t=2.008,P<0.05).④结论卵巢癌组织中PTTG蛋白高表达,可能通过激活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形成而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军;王言奎;刘莉莉;崔娜;张树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肾移植病人临床特点与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日益完善,老年尿毒症病人进行肾移植的比例逐年上升,且长期存活率与青年组无明显差异.我院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共对13岁以上病人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71例,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病人27例,现对老年肾移植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杜爱华;任爱香;黄静;石新艳;胡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AMI病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的无复流现象分析

    ①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并对无复流现象发生机制进行探讨.②方法采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病人170例,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TIMI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病死率.③结果急诊支架安置术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98.8%,TIMIⅢ级血流150例(88.2%),发生无复流现象20例(11.8%).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58%,住院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4.1%.④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但仍有少数病人会出现无复流现象.

    作者:滕军;宋玲;尹作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腹部手术并补片法治疗腹股沟疝21例分析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行下腹部手术同时采用补片法治疗并发腹股沟疝病人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兆丰;任东林;邹瞭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首次透析综合征致呼吸心搏骤停2次成功复苏1例

    病人,女,72岁.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1月余,于2004年11月3日收入院.查体:老年女性,贫血病容,心率82 min-1,律齐,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作者:崔莉;郭海纹;沈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性聋病人助听器的选配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出现了听觉功能退化.选配恰当的助听器可提高听力障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1997年7月~2003年7月在我科选配耳内式标准助听器的213例老年性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爱华;于海玲;纪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调脂及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标记全身炎症存在的急性相反应物质[2],是反映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辛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对冠心病病人CRP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明芬;孙学民;吕淑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配合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开展了10例肝移植手术,现将其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赵作雨;于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结肠息肉电切除术216例护理体会

    2002年3月~2004年10月,我院行结肠息肉电切术2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芝;柳艳平;赵显芝;金延春;仇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既往或(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①目的探讨既往或(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左室)功能的影响.②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25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兼有既往和梗死前心绞痛者46例(A组),单纯既往心绞痛者112例(B组),单纯梗死前心绞痛者43例(C组),梗死前无心绞痛者51例(D组),比较既往或(和)梗死前心绞痛对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左室功能等的影响.③结果A组CK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F=8.17,q=4.13,P<0.05);A组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B、D组(F=6.52,q=9.14、3.27,P<0.05),B、C组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q=4.02、2.95,P<0.05).A组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x2=4.74,P<0.05).A、B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明显好于C、D组(u=2.284,P<0.05).A组左室排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组和C组LVEF均显著高于D组(F=13.85,q=3.52~12.86,P<0.05).而A组Critina记分则明显低于其他各组,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D组(F=9.36,q=4.15~15.32,P<0.05).④结论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二者协同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纪义国;尹作民;王鲁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以下简称SSSS),是极为少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疾病,国内罕见报道.其皮肤损害严重,以皮肤剥落、渗液为主要特征.在治疗中皮肤护理具有重要作用,现将SSSS病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毕秀兰;宋金霞;黄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甘露醇与呋塞米辅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

    ①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呋塞米对辅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效果.②方法将180例口服有机磷中毒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96例,经催吐和洗胃后给予200 g/L甘露醇以及呋塞米灌胃和静脉推注;B组为对照组,84例,给予催吐和洗胃.两组同时应用相应胆碱酯酶拮抗剂、复能剂并给予相关支持疗法.③结果A组病人治疗中应用拮抗剂量小、病程短,预后明显好于B组(uc=2.82,t=51.86,x2=7.25,P<0.05、0.01).两组病人血胆碱酯酶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t=3.98~33.83,P<0.01),A组血胆碱酯酶活性较B组抑制轻,回升快.④结论联合应用200 g/L甘露醇与呋塞米可以有效地将洗胃后残留毒物排除体外,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卫丰;王琳;马海龙;王鲁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肠外瘘病人36例护理体会

    2004年1~8月,我院共收治肠外瘘病人36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俊茹;陆连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岛市民5876例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①目的了解目前青岛市民健康状况,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提供科学依据.②方法收集近5个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员资料,从年龄、性别两方面对常规体检项目进行分析.③结果5 876例健康体检者中不同性别、年龄者体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9~260.75,P<0.01).④结论应重视普及中老年男性市民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慧英;刘薇;袁梅;代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低分子质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①目的探讨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效果.②方法将60例新近发生的U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皮下注射LMWH(0.4 mL,每12 h 1次,连续7 d),加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只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果.③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92,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13.93、22.42,P<0.01).治疗组仅1例发生皮下淤斑.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t=1.73~1.91,P>0.05).④结论UAP病人急性期应用LMWH治疗,安全、有效和便利.

    作者:吴群玫;王鲁民;郭伟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国青岛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①目的探讨青岛地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②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86份正常人外周血DNA的基因型分布.③结果本研究人群MTHFR 677位点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8%、48.8%、38.4%,T等位基因频率为62.8%;1298位点基因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9%、22.1%,C等位基因频率为11.0%,此位点未发现纯合突变型.④结论青岛汉族人群中MTHFR基因677及1298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其他研究结果有较大不同,可能由于多态性分布存在地域及群体差异性有关.各地区MTHFR基因型分布调查可以为相关疾病研究提供相应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张成森;潘旭东;刘翠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中各种管道的护理

    危重病人行高压氧(HBO)治疗时,常带有各种管道进入加压舱,如气管套管、气管插管、胸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及各种软组织引流管等.在HBO治疗期间,如何保持各种管道的正常功能,是确保HBO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1994年8月~2003年4月,我院共有258例带有各种管道行HBO治疗的病人,由于做到了入舱前后各个环节细致的护理,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学玲;于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