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李本正

关键词:卡维地洛, 螺内酯, 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在此基础上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4.47%(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80例,对所有患者有无院内感染进行观察,回顾性分析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32例(17.78%);经分析,侵袭性操作、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抗生素应用时间≥7d、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均为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论在为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展开治疗与护理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高危因素是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的关键。

    作者:葛永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规范医院药库管理,提高临床用药

    目的:研究制定医院药库的规范化管理办法。方法分析医院药库从采购流程、药品入库、保管、领用、盘点各环节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结果我院药库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药品库存合理,药品的滞销、失效、破损等问题发生率显著降低减少,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减少药品的浪费,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论医院需不断提高药库管理模式。

    作者:张巧珍;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卡培他滨与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效果、毒性反应及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毒性反应发生率及第1、2、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均有显著疗效,毒性反应患者可耐受,均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时间。

    作者:刘一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参与儿科感染病例51例会诊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儿科细菌感染性病例会诊情况及特点,为临床药师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儿科细菌感染性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例情况、会诊方式、会诊原因、会诊建议、采纳情况及疾病转归等。结果2012年临床药师参与儿科感染性病例会诊51例次,其中新生儿多,占54.9%;会诊建议采纳率为100.0%,临床总有效率为90.2%。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细菌感染性病例会诊有一定效果。

    作者:韦又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创伤性脾破裂在腹部闭合伤中较为常见,以往临床治疗以全脾切除术为主,术后患者易发生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凶险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由于脾脏内部脾动脉呈节段性分布,且接收周围韧带血供,这就为脾部分切除术创造了解剖基础[2]。笔者于2011年8月-2013年5月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65例实施手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拥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呼吸道九联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该院2109例住院、门诊呼吸道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呼吸道九联检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同时检测9种病原体即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素(IFA)、乙型流感病素(IFB)、副流感病毒(PIVs)的IgM。结果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患者有808例(38.31%);其中以MP为多见,有632例(29.97%),其次为 RSV,IFB 位居第三;混合感染有339例(16.07%);感染者以儿童为主,有1898例(90.00%)。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好,检测项目多,易于早期发现病原体且价格不高,宜于在各医院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赵鹤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均具有显著疗效。阿奇霉素和甲泼尼龙均可起到有效的抗炎作用,对气道重塑起到抑制作用,并抵抗肺纤维化,两者临床疗效相似。

    作者:徐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含阿魏酸药物制剂含量分析及质量表征分析

    阿魏酸是桂皮酸的一种衍生物,其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释放5-羟色胺,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血栓素 A2(TXA2)生成,其存在形式多为脂类物质。此外,在白细胞减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阿魏酸也是一种基本原料,其具有良好的护肤、健美作用[1]。有文献报道[2],在多种中成药制剂中,均含有阿魏酸,阿魏酸也是用于测定部分中成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探讨含阿魏酸药物制剂含量分析及质量表征研究进展,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阿魏酸含量的相关因素、阿魏酸质量表征检测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秀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自拟中药方汤剂洗胃加灌肠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溴鼠灵中毒1例

    溴鼠灵为第二代抗凝血杀鼠药,其中毒机制是干扰肝脏利用维生素 K1的作用,抑制凝血因子及影响凝血酶原合成,导致凝血时间延长的同时,其分解产物严重破坏毛细血管内皮作用。我科应用中药汤剂洗胃加灌肠配合血液灌流治疗溴鼠灵中毒患者1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云;刘祥伟;苗木;刘迪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金免疫层析试验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 ELISA 与 GICA 检测方法对6250例门诊标本及术前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比较 ELISA 与 GICA 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GICA 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不明期梅毒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低于 ELISA 法和 TPPA 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 ELISA 法与 TPPA 法各时期 TP 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 GICA 法相比, ELISA 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可用于临床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之中。

    作者: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口服抗生素、降糖等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溃疡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在此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2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之后,PaCO2和 PaO2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科学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早期药物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肺功能恢复,科学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儿童肱骨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肱骨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 Campblle′s 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Campblle′s 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骨髁上骨折,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翔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应用胃-空肠管输液泵,进行持续24h 输入经加热稀释的瑞素营养液,对照组采用深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2组患者摄入的营养液的热量一致,观察比较2组病程以及腹胀、肺不张、瘘口吻合、胃瘫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术后第1、7天体质量、淋巴细胞和前白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病程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得到锻炼和恢复,能使食管癌术后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得以早日康复。

    作者:张宇峰;刘秀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输卵管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输卵管炎的临床及 X 线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慢性输卵管炎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子宫输卵管 X 线造影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对12例慢性输卵管炎患者都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临床结合 X 线造影检查,是诊断慢性输卵管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并能为临床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洪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超声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在治疗急性咽喉炎、肺炎、慢性阻塞性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整理回顾该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的患者病历182份,分析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182例患者中,151例(82.97%)经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3~5d 后达到祛痰、平喘、消炎的功效,无不良反应发生。出现胸闷气促加重31例(17.03%),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29例继续治疗,完成疗程,效果好,2例仍不能耐受而停止治疗。结论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掌握好应用的注意事项能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艳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根据所行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18例。试验组采取根治性手术,对照组采取姑息性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采取根治性手术,明显减少患者复发率,疗效确切,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时,保证在临床各项条件范围内实施,才能保证根治性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玉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存质量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后,生存质量被重点运用在对特定肿瘤与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结局的测评,并出现了大量疾病专业化相关测定量表[1]。生活质量量表为现代医学,尤其是急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对生存质量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使得生存质量量表更好地运用到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定当中,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土芬;李业伟;陈凯琪;蒙云;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0.56%,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雅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