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巴胺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石飞

关键词:多巴胺, 复方丹参, 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直径(LV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LVD 均低于治疗前,LVEF 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6%(1/61)低于对照组的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头痛古今方剂用药及配伍规律对比

    头痛是临床各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从古至今诸多医家均积累了大量治疗头痛的经验方药,基于数据挖掘方法也发现了古今方剂用药规律。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的进步,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在方剂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方剂存书繁多,官方修订了《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三部方书,其中《太平圣惠方》又是我国现存早的大型官修方书,宋代很多方剂沿用至今,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清代是中医方剂学从经验积累发展到主动探索配伍理论,再次取得重大发展和辉煌成就的重要时期,清代方剂数量达到相当的规模,医家对方药的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1]。现代方剂研究则是选用近十年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朱默里;肖贺;胡志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行血糖控制,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总有效率、血糖及血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7%低于对照组的90.0%(P <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及血脂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重,且患者治疗效果差,而积极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则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式。

    作者:杨兵兵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孟鲁斯特钠口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信必可都保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丙卡特罗治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PAQLQ 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 PAQLQ 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信必可都保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以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均明显优于丙卡特罗,更值得临床适当的广泛应用。

    作者:赵敬霞;张丽玲;吕永川;罗晓雷;谢彩霞;胡民;赵丽娜;冯景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动态评估防跌倒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跌倒后常致伤、致残,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笔者探讨了对肝硬化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防跌倒的动态评估,并采取有效防跌倒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静彩;周俊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因素。134例头位难产产妇中选择剖宫产97例(72.39%),选择阴道分娩37例(27.61%);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100例,其中选择剖宫产76例(76.00%),选择阴道分娩24例(24.00%)。结论头位难产的病例比较多,头位难产的原因也较复杂,进行识别有一定的困难,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对母儿造成伤害。

    作者:王桂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可进行非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采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1例,治愈率为85.0%。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班爱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几种药性、功能、主治近似的同科药材介绍

    在同科药材中,有些品种的药性、功能、主治均很近似,但又有区别。为方便记忆、准确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归纳整理了4个科27个品种药材的异同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生理变化性质及部位与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部位与脑卒中并发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 MMADD 量表评定,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并发抑郁将其分为抑郁组124例和非抑郁76例。经头部 CT 或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不同部位,观察项目包括卒中发生的侧性(左、右、双),卒中性质(梗死、出血、多梗),病灶层次(皮层下、皮层)及病灶的前后,对观察项目予以记录。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病灶前后有显著差异(P <0.05),卒中侧性、卒中性质及病灶层次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发生与病灶前后有相关性,而与卒中侧性、卒中性质,病灶层次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头部 CT 或 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部位进而指导临床上脑卒中并发抑郁疾病的预防。

    作者:李娜;梁彦芳;高俊芳;申静敏;毛俊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孕妇保健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保健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健康体检的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体检和孕产期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孕妇保健操,对比2组分娩情况和产程用时。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1%,且产程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孕产妇开展孕妇保健操,可增强孕产妇的体质,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官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6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手术方式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目前,常用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方法包括腹腔内置网腹股沟疝修补术、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由于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进入腹腔,具有腹腔干扰少、手术费用低的优点,逐渐成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首选术式[2,3]。本文总结我院施行69例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成功经验,旨在探讨 TEP 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该手术的进步推广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从脾胃论中风的病机及诊治效果观察

    目的:从脾胃健康角度探讨中风病病机与诊治方法。方法将8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综合性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中药治疗,对照组采取现代神经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脾胃论角度对中风患者展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有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止血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可实现快速止血的治疗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彦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部超声在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盆腔肿块患者随机分为腹部超声组和阴道超声组各44例。比较2组盆腔肿块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8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共取出49个盆腔肿块,术前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准确率为91.8%(45/49),阴道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准确率为95.9%(4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部超声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5.5%,阴道超声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盆腔肿块的诊断中,腹部超声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与阴道超声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雷鸿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该院接受 PPH 治疗的第三度、第四度痔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100例痔病患者 PPH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13例出现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经止血处理后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为(3.2±0.8)d;100例中,绝对回缩99例,回缩率为99%。结论对痔疮患者采取 PPH 手术进行治疗,疗效好,治疗安全性高,有助于缩短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强;雷庆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优化护理模式,深化整体护理,落实护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方法实行责任包干、量化绩效,落实整体护理。结果实行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后,转变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营造了科室的服务氛围,重视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细化了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了护患沟通技巧,更注重细节管理、环节质量。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红田;徐义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4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122例。 B 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A 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收缩压、脉压及舒张压水平。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9.2%高于 B 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均优于治疗前,且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取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能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脉压差,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同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碘普罗胺注射液是一种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因高渗透压引起的不良反应;溶液呈中性,不会影响带电荷的蛋白质和细胞膜结构,也不干扰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对红细胞、内皮细胞及体液影响小。适用于血管造影、脑和腹部 CT 扫描及尿道造影,因其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不良反应小于离子型碘造影剂,因而被广泛用于心血管造影。随着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增加,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也逐年增加。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怀疑药品为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09例,其中严重报告157例(22.14%)。其严重报告病例中严重过敏反应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水肿、过敏样反应和呼吸困难等[1]。现将碘普罗胺注射液近年引起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陈柳珠;李观婷;谭毓治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肠溶片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该院门诊就诊的90例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各45例。2组均给予阿莫西林治疗1周,克拉霉素治疗1周。在此基础上 A 组再给予雷贝拉唑治疗4周。 B 组再给予奥美拉唑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Hp 根除率和 pH >3起效时间。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 B 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 Hp 根除率大于 B 组、pH >3起效时间短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义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输卵管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输卵管炎的临床及 X 线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慢性输卵管炎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子宫输卵管 X 线造影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对12例慢性输卵管炎患者都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临床结合 X 线造影检查,是诊断慢性输卵管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并能为临床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洪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甲亢危象28例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其主要救治措施。结果25例(89.29%)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处理后,于12~52h 症状缓解,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下降,病情逐渐稳定,于7~14d 完全恢复;死亡3例(10.71%),其中2例因合并脑出血、脑水肿、急性左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因合并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结论早期、积极的综合抢救措施可有效减少甲亢危象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肖利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