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鸿雁
我国的黄花乌头主要生产区为长白山脉的丘陵区,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且日照时间长的海拔200~900m 的山坡、沟旁灌丛以及草地上,是一种喜温暖和湿润气候的植物,刚出生的幼苗不能受到强光的照射,比较耐严寒,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宜在疏松、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土层厚的沙壤土中生长。其主要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块根繁殖2种,大面积种植时主要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本文就黄花乌头种质资源与规范化栽培进行探讨分析,为种植户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为制药企业以及药物市场提供较为优质的原料。
作者:王文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7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有剖宫产史患者(观察组)和无剖宫产史患者(对照组)各35例。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和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切口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腹腔粘连情况重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拥有较多的远期并发症,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血清白三烯 B4(LTB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因子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过敏性紫癜患儿4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测定2组小儿血清中血清 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基于 SPSS 19.0统计学方法进行水平差异比较,分析五个指标对过敏性紫癜评定性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LTB4、MMP-9、IL-4、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LTB4、IL-2、MMP-9、IL-4、IL-17联合检测 HSP 的准确度为88.5%,灵敏性为90.6%,特异性为89.6%,分别高于各自单独测量的指标诊断性能(P <0.05)。结论血清 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均具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 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高,准确度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月辉;李艳廷;田燕;张灵新;冯妥;谢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水平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9例健康围绝经期妇女,其中绝经前组63例与绝经后组46例。另选同期月经正常女性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每位妇女血清中雌二醇( 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含量并进行两者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前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绝经后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为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2与 DHEAS 呈正相关(P <0.0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 E2水平下降,可能与 DHEAS 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李红;张瑶;雷灵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排多层螺旋 CT 扫描的胸骨骨折患者34例、肋骨肋软骨骨折157例、肩胛骨骨折79例、胸椎骨折68例,分别对比常规轴位 CT 和后处理 MPR 图像结果。结果后处理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于横行胸骨骨折及未移位胸骨骨折、无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胸椎中柱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轴位 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对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艳;张军;齐力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小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1]。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甚至影响和阻碍了患者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在针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护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治疗的整体效果。笔者对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脑瘫患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韶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碘普罗胺注射液是一种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因高渗透压引起的不良反应;溶液呈中性,不会影响带电荷的蛋白质和细胞膜结构,也不干扰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对红细胞、内皮细胞及体液影响小。适用于血管造影、脑和腹部 CT 扫描及尿道造影,因其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不良反应小于离子型碘造影剂,因而被广泛用于心血管造影。随着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增加,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也逐年增加。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怀疑药品为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09例,其中严重报告157例(22.14%)。其严重报告病例中严重过敏反应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水肿、过敏样反应和呼吸困难等[1]。现将碘普罗胺注射液近年引起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陈柳珠;李观婷;谭毓治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45例和川芎嗪组46例。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7d 末综合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血栓通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栓通组低于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区域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卫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腹股沟疝患者390例,随机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各130例,分析比较3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传统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病情持续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长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应用止痛药次数多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手术所需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复发率低等,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史鹏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0.56%,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雅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钠肽前体 N-末端肽(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基于全自动电化学免疫法测定血清 NT-proBNP 水平、免疫竞争放射法测定血清 NSE 水平,并将二者与脑梗死面积,有无意识障碍,有无高血压及病情好转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 NSE、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脑梗死面积,意识障碍,高血压,病情好转作为自变量,分别对血清 NSE水平和血清 NT-proBNP 水平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证明4个因子与血清 NSE、NT-proBNP 水平紧密关联。结论血清 NSE、 NT-proBNP 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明显,二者用于临床脑梗死及病情发展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平华;曹明芳;李会英;张建荣;李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跌倒后常致伤、致残,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笔者探讨了对肝硬化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防跌倒的动态评估,并采取有效防跌倒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静彩;周俊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老年性痴呆(A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也给整个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所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AD 进行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笔者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 AD 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分析 AD 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红霞;郭红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20世纪80年代后,生存质量被重点运用在对特定肿瘤与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结局的测评,并出现了大量疾病专业化相关测定量表[1]。生活质量量表为现代医学,尤其是急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对生存质量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使得生存质量量表更好地运用到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定当中,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土芬;李业伟;陈凯琪;蒙云;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口服抗生素、降糖等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溃疡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 HIE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采用保温、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综合干预,比较2组运动发育情况、预后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2、14个月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脑瘫、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40)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E 的早期综合干预对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 DR 与 CT 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术前均行 DR检查及 CT 检查的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116例,将2种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比较2种诊断方法结果。结果DR的肺撕裂伤及肺挫伤检出率明显大于 CT 检查(P <0.05);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方面,DR 和 CT 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R 及 CT 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均具有较大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联合使用2种检查方式。
作者:张利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阿魏酸是桂皮酸的一种衍生物,其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释放5-羟色胺,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血栓素 A2(TXA2)生成,其存在形式多为脂类物质。此外,在白细胞减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阿魏酸也是一种基本原料,其具有良好的护肤、健美作用[1]。有文献报道[2],在多种中成药制剂中,均含有阿魏酸,阿魏酸也是用于测定部分中成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探讨含阿魏酸药物制剂含量分析及质量表征研究进展,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阿魏酸含量的相关因素、阿魏酸质量表征检测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秀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联合应用)与对照1组(单用麝香保心丸)、对照2组(单用曲美他嗪),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日耗量、心电图变化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3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比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硝酸甘油耗量、24h 心肌缺血总时间、S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硝酸甘油耗量、24h 心肌缺血总时间和 ST 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师晓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直径(LV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LVD 均低于治疗前,LVEF 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6%(1/61)低于对照组的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石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