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结果观察

萧凤仪

关键词: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不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提供流行病学的信息,为临床医师治疗患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送检到检验科的不同临床标本,共4340份,其中血液标本共835份、呼吸道标本共1605份、粪便标本共820份、尿液标本共80份、其他标本1000份。对这些标本进行接种培养,记录阳性结果,计算阳性率,比较各种标本阳性率的差异。结果4340份标本中,478份结果培养为阳性,总阳性率为11.01%;阳性检测率高低排序依次为呼吸道标本(19.00%)、尿液标本(8.75%)、血培养标本(6.95%)和粪便标本(5.00%);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与血液标本、粪便标本及尿液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16.35、87.00、23.42,P ﹤0.05)。结论临床分析不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的区别,可以指导临床医师更好的医治患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酪酸梭菌活菌散佐治婴儿湿疹38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活菌散佐治婴儿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湿疹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处予3%的硼酸外洗,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每次0.3~0.5袋;对照组仅予等量硼酸外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儿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用药物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儿湿疹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景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静脉输液中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同时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1]。它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输液量大、药品种类繁多、护士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是护理安全主要风险。我院在全面落实“患者安全目标”计划时,重点强调用药安全,我科将静脉输液做为重中之重,针对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对策,进行环节控制,减少了差错,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邓钰;孟桂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优势。方法将2005年后采用 VSD 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 VSD 组,将采用开放换药的40例患者作为开放组,比较2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SD 治疗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效,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作者:王玉虎;姚敏;杨建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粘连性肠梗阻79例的护理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肠袢间相互粘连或粘连带压迫肠管所致,以腹部手术后多见,多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少数也可转化为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则高达8%~13%。临床常规以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为主,若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且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围手术期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我院7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穴位注射氟哌啶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氟哌啶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时引起恶心呕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肿瘤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疗效观察。21例患者首次化疗疗程采用传统静脉注射方法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第2次化疗疗程则另加用穴位注射来预防和治疗,观察患者在化疗期间有无恶心呕吐等主观感受。结果穴位注射总有效率达85.7%明显高于传统静脉注射方法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注射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疗效明显。

    作者:黄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DHS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观察 DHS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7月采用 DHS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6例,进行优良率的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优38例(57.6%),良23例(34.8%),可3例(4.5%),差2例(3.1%),优良率92.4%。1例 DHS 术后松动,后经制动患肢而愈合,但留有不同程度的髋内翻畸形。结论 DHS 是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朱勤庄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防治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入诊的80例孕妇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取综合性干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分娩方法、产妇满意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抑郁症发生率仅为5.0%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妇的满意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防治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儿给药途径的临床分析

    儿科药学研究的对象涉及胎儿、新生儿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孕妇用药势必对胎儿产生效应,药物也可以分布至乳汁,对母乳喂养小儿产生影响[1]。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在每个发育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尤其是新生儿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酶系统也不够健全,药代动力学参数随着年龄变化表现出对一些药物很耐受,而对另一些药物则又十分敏感[1]。小儿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药物在体内表现出不同于成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1]。

    作者:贾树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及早干预可防艾滋病毒感染者骨折

    传染病学科带头人卢洪洲教授指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干预,会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骨折的合理策略。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联合注射用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注射用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常规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必要时输血,在此基础上予奥美拉唑针40mg 静脉滴注,每天2次,并联用注射用血凝酶1KU 静脉推注,后予1KU 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5d 为1个疗程,评价其疗效。结果86例中显效64例(74.42%)、有效17例(19.77%)、无效5例(5.81%)。总有效率94.19%;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头晕、乏力,停药后自行缓解,不需要对症治疗。结论注射用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缩短了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荣模;朱应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并发症及临床处置方法

    膀胱造瘘术是泌外常见的尿流改道方法,通常在耻骨上膀胱切开造口、尿流改道,有效解除了尿路梗阻,保护了肾脏功能维持了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平衡,然而,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也带来了不少并发症,通过积极的治疗,这些并发症通常可以缓解,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彬;权永志;杨丽芳;高翠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方法,提高透析护士对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技术,减少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意外渗血事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C 组各40例,在血液透析时分别运用 A、B、C 3种方案的固定方法对动静脉穿刺针进行固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 C 组透析时发生“滑针”率和拔针过程中发生“滑针”率为0,与 A 组、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 方案即“Ω”固定胶布法既能预防穿刺针脱出致意外失血的事情发生,又能方便护士的操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宫颈癌疫苗国内仍待上市不能治疗相关疾病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全球第一个用于癌症预防的疫苗--HPV 疫苗(宫颈癌疫苗)已经问世。据了解,目前 HPV 疫苗已在多个国家上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将 HPV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者需要在6个月内打完三针接种。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用来预防由 HPV 6、11、16和18型引起的宫颈癌和生殖器官癌前病变的癌症疫苗。至于宫颈癌疫苗预防原理,默沙东医学部介绍,HPV 疫苗是重组的 HPV 病毒样颗粒抗原,它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制备而成,其表面构造、形状和大小(直径约55nm)均与感染性 HPV 病毒类似,但无病毒 DNA,从而保留了免疫原性而无感染性。机体通过注射 HPV 疫苗后,它们会诱发中和性抗体产生,当再次感染时可与 HPV 病毒颗粒结合而防止它们感染细胞,从而预防相关的疾病。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同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实际负担。

    作者:蔡静;刘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专家首次为大肠杆菌植入人工碱基对

    英国《自然》杂志7日公布的一项合成生物学研究显示,科学家首次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插入大肠杆菌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中,且并未影响其生长和复制过程。这一成果向利用合成技术“订制”特定生物组织迈进一步。遗传物质 DNA 由两条很长的糖链结构形成骨架,通过碱基对的结合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自然界的生命多姿多彩,基本的碱基对却只有两种:腺嘌呤-胸腺嘧啶(A-T)和胞嘧啶-鸟嘌呤(C-G)。但美国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体,它稳定包含一种代号为“ X-Y”的人工碱基对。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介绍说,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植入活体生物细胞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比如人工碱基对需要与天然碱基对融合以保持 DNA 结构稳定。此外,DNA 在自我复制及转录为 RNA 的过程中,人工碱基对必须能在拉链样结构的 DNA 链中成功地“分分合合”,还要避免被 DNA 修复机制当作“外来者”而清除掉。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临床药师参与危重病例会诊体会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是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也是临床药师的职责之一和显示临床药师作用和地位的关键环节。我院临床药师3次受邀参与了1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例的会诊,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王伟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咖啡酸片预防肺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预防肺癌术后化疗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在化疗开始时给予咖啡酸片口服,对照组不给予口服药,2个疗程后根据白细胞减少程度给予适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中骨髓抑制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2个疗程后升白细胞治疗中,观察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咖啡酸片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缩短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

    作者: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患者290例护理体会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从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以上颌窦炎为常见,且以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作为一项基本诊疗手段[1]。回顾性分析我院五官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治疗鼻窦炎29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翠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40例,A 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B 组实施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B 组 MAP 下降较为平稳,而 A 组于气腹后 MAP 上升明显;2组于麻醉气管插管中呼吸加快,A 组较 B 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应激反应小,且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程富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研究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将社区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健康教育及相关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城镇社区中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日常锻炼的自觉性,有利于疾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