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雨春;后军;陈铸石;张令达;张建湘;潘涛;武建潮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该病少见,但有其一定的临床特征。1989年以来共收治6例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989~1997年间收治并经手术切除胸内肿块病检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的6例病例(见表1),其中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22~31岁,平均27.8±3.4岁。多数病例无临床症状,1例以胸闷、气促、消瘦、体检时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腔积液,1例因疲劳就诊。所有病例无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异常,胸片及CT表现为弧立性,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的软组织阴影,2例有多个小点状钙化。肿瘤大小3 cm~10 cm,4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肺门,1例位于左第8后肋间,再发1例位于肺斜裂中部。
作者:杨鸿生;叶卫华;施云飞;肖正清;晃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ICE表达的调控。方法 将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膀胱癌细胞HTB9,应用RT-PCR检测bax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ICE蛋白表达水平,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可诱导HTB9细胞凋亡,调亡细胞百分率可达50.4%;bax mRNA和蛋白水平增高,ICE和Bcl-2蛋白水平分别增高和下降。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很可能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ICE、Bax和Bcl-2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张小田;陈维刚;黎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为研究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生存时间等)的相关性。方法 我们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FⅧ因子在60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60例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N0、N1、N2(23.44±12.31、29.31±9.65、39.16±16.64),P<0.05;复发组(40.08±12.45)和无复发组(30.81±20.12),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的复发与肺癌内微血管密度(P=0.0021)密切相关。Willcoxon检验发现一年,三年,五年生存率与肺癌内微血管密度、淋巴转移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任迎春;张进华;张普洪;李翔九;段国辰;曹利娟;刘敬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大肠癌肝转移分布情况,并为治疗方法及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肠系膜上、下动脉供血范围,以脾曲为界,将大肠分为左、右两半,分别观察各半大肠癌在肝左、右两叶转移分布情况。结果 肠系膜上、下静脉及脾静脉在汇入门静脉后,血液未充分混合,存在流线型分流,影响肝转移的分布。右半大肠癌患者肝转移主要转移至肝右叶,约占87.9%(58/66);左半大肠癌患者肝转移则随机转移至肝左、右两叶。乙状结肠癌发生肝转移者占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69.3%(203/293),与原发于其它部位的大肠癌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右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转移至肝右叶,左半大肠癌肝转移则随机转移至肝左、右两叶。乙状结肠癌极易发生肝转移。除经肝动脉化疗外,经门静脉系统化疗可能更合理、更有效。
作者:赵景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乳腺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间有明显差异,而同一国家或地区内则发病率相近。此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的发病率模式与女性胎儿乳腺组织发育过程中宫内激素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在前期对发病率迥异的美国和上海妇女妊娠期激素水平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上海市区和南汇县孕妇在第16和27孕周与妊娠有关的各种激素水平。结果 上海市区和南汇县孕妇16和27周前后雌二醇、雌三醇、孕酮等妊娠期激素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相对其类似的乳腺癌发病率模式,上海市区和郊县孕妇的妊娠期激素水平也相似。
作者:徐飚;俞顺章;李旭亮;汤明荣;宋月华;胡晓敏;法金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介入治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SRAE)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接受SSRAE治疗并随访评价症状改善情况,肿瘤面积变化百分比以及肿瘤内三种成分的改变。将疗效与开放手术病例(16例)比较。结果 6例症状消失,肿瘤面积平均缩小66 %,肿瘤内血管平滑肌成分基本消失,脂肪变化较小。SSRAE的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同。结论 SSRAE治疗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各种体积的、有症状的病例。瘤体内易于出血和引起病状的血管平滑肌对栓塞极为敏感。
作者:曾令奇;孙则禹;陈承志;孙西钊;戴玉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常见的症状、体征为右上腹包块、食欲减退、消瘦、黄疸等。然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约只占肝脏肿瘤的3.4%,故对其病因学、发生与发展机制尚缺乏认识,对预后缺乏客观判断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我们总结了我院收治的8例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并对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DNA倍体水平进行了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常规病理组织制备 8例肝母细胞瘤为我院1983年~1998年收治的患者,肝脏肿瘤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病理形态学检查。 二、肿瘤细胞标志物和增殖活性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AFP、CK8、Vimetin、SMA、PCNA、Ki-67均为DAKO公司产品,DAB显色,按说明操作。
作者:王一;吴孟超;吴伟清;冼志红;张秀忠;丛文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Annexin-V荧光标记FACScan法、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在肿瘤细胞株化疗药物敏感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将DDP、MMC、5-FU、EPI按血浆峰浓度(PPC)、1/10 PPC、1/5 PPC、5 PPC、10 PPC与结肠腺癌LoVo和Ls-174-t细胞温育24及48 h,用FACScan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并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LoVo与Ls-174-t细胞经化疗药物诱导48 h后,FACScan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在PPC时高,TUNEL法检测的凋亡率与MTT法检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正的直线相关(P<0.05)。结论 Annexin-V荧光标记FACScan法检测细胞凋亡既能优选出敏感的药物,又能寻找合适的药物浓度,是目前优选有效化疗药物种类及剂量的一个可探索、选用的方法。
作者:邢同海;彭志海;裘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经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批准,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11月10日在广州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参加大会的成员单位有全国28家肿瘤专业期刊编辑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及其医学委员会,会址设于北京。 本会推举《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主任谭颖波编审为主任委员,舒味冰、白润萍、张麟、雷通海、钟均行、刘亚民为副主任委员,魏玫玫为秘书。 会议根据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章程制定了本会的工作条例。本会的建立对发展建设我国的肿瘤期刊编辑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心任务为:进行医学编辑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探索,以加强编辑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指导各编辑部提高业务水平,加快编辑部的自身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培养本学科的专业队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自杀基因CD对小鼠胃癌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方法转导自杀基因CD,通过体外实验观察CD基因对小鼠胃癌MFC细胞的杀伤性和旁观者效应;体内实验中首先在615小鼠建立胃癌模型,然后分组将病毒上清注入瘤体内,并应用前药(5-氟胞嘧啶,5-Fc),观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D基因在体外即显出明显的杀伤作用,20%的转基因细胞可以杀伤70%~80%以上的肿瘤细胞。体内实验表明CD基因结合前药5-Fc可显著杀伤肿瘤,而单纯转导CD基因或应用5-Fc并不能起到杀伤作用。结论 自杀基因CD联合前药5-Fc对体内外小鼠胃癌细胞产生显著杀伤作用,不仅转基因细胞被杀死,而且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大量周围细胞。
作者:郭善禹;顾琴龙;朱正纲;尹浩然;林言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将于2001年第三季度末于辽宁沈阳市召开。本次会议将重点讨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及统一认识。会议期间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及经验教训剖析、答疑。征集论文内容包括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诊断及治疗经验教训总结,细胞学及病理学研究;妇科肿瘤普查普治;及有关妇科肿瘤诊断治疗技术进展等有关论文。本次会议期间将颁发2000年妇科肿瘤优秀论文奖及大会优秀论文鼓励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德彪-CCRF中国奖”由瑞士德彪集团和中国癌症基金会于1994年9月共同创办。 德彪集团属科研开发投资集团,下设3个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公司。即创立于1979的德彪药物公司;创立于1988年的德彪产品研究所,专攻药物制剂;创立于1990年的德彪药物器械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微技术应用。 德彪药物是科研人员和制药工业间的桥梁,其宗旨乃寻找和发现科学家和发明家,以经济资助的方式,将他们的发现进一步发展。1994年德彪药物公司成立了中国新药开发部,以促进中国和欧洲科研及制药工业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德彪-CCRF中国奖”通过与中国癌症基金会合作,旨在鼓励抗癌治疗及老年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不同领域的中国新药开发事业。其中包括:生物制剂,天然提取物及合成分子等,要求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科技含量。 第一届颁奖已于1995年9月在北京举行。第二届颁奖于1997年11月在香港举行。第三届颁奖也于1999年8月在兰州举行。 “德彪-CCRF中国奖”将根据科研项目的科研价值和新颖性颁发三项奖: 一等奖:5000瑞士法郎,并向获奖项目发明人或法定代理人提供到欧洲进行两周业务交流的全部费用,必要时还可另外提供一笔科研经费。二等奖:5000瑞士法郎,三等奖:3000瑞士法郎。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自1999年2月以来,在内镜直视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各类食道狭窄2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晚期食道癌食道狭窄20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放射治疗并发食道瘘2例。狭窄部位:上段2例,中段16例,下段8例。其中4例为食道下段加贲门胃底癌所致狭窄。吞咽困难程度,采用Wu-Wc分级法[1]:1级(进固体食物困难)5例,2级(进半流质食物受阻)9例,3级(进流食受阻)9例,4级(液体不能通过)3例。全部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病理检查确诊。
作者:张莉;李元平;王天连;张丙新;秦北宁;任爱琴;古彩喆;耿洪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测定肝癌对阿霉素(ADM)、顺铂(DDP)、氟尿嘧啶(FU)、长春新碱(VCR)、丝裂霉素C(MMC)及噻替哌(TSPA)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为肝癌化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滤纸支持组织块培养-MTT终点-计算机图像分析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法。结果 在1倍血浆峰浓度(1 PPC)时作用强的药物为MMC,其抑制率中位数(MIR)为26.5%,其次是ADM为13.0%,DDP、TSPA、5-FU和VCR为4.0~8.5 %。在5倍血浆峰浓度(5 PPC)时作用强的药物亦为MMC,其MIR为92.0%,次为ADM、DDP和TSPA为41~50%,5-FU和VCR为16.0~17.0%,DDP和TSPA在5 PPC的MIR比在1 PPC时大5.0和5.8倍以上,MMC、ADM和VCR则大2~3.5倍,5-FU只增大1倍左右。结论 结果提示MMC对肝癌抑制作用较强,DDP和TSPA剂量增加与疗效提高可能有较大的关系。天然来源的药物ADM、MMC和VCR之间,无论在1 PPC或5 PPC水平,其相关系数均较大(r=0.5539~0.7208),表明部分肝癌具有多药耐药性。
作者:梁永钜;周昕熙;潘启超;冯启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促进和总结我国肿瘤耐药研究及肿瘤化疗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肿瘤耐药与肿瘤化疗药物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定于2001年第三季度在海口市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会议除编辑出版《肿瘤耐药与肿瘤化疗临床研究进展》外,会后中华医学杂志将组织一期“肿瘤耐药与肿瘤化疗临床应用”重点号发表。现将征文内容通知如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象,了解骨髓侵犯与临床分期、病理、血尿β2-MG、血LDH、外周血象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恶性淋巴癌患者的骨髓象作分类比较。结果 骨髓侵犯率18%,以Ⅲ、Ⅳ期具有B组症状患者为主;病理以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裂-无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多见。初诊时血尿β2-MG、血LDH升高者、外周血象异常者易发生骨髓侵犯。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骨髓侵犯者预后不良。
作者:宋红蕾;洪春霖;李军民;陈钰;曾晓颖;沈志祥;熊树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获得高效表达肝癌相关抗原HAb18G的CHO细胞株。方法 构建含有肝癌相关抗原HAb18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经限制性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插入是否正确。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蛋白表达情况。用有限稀释法将筛选的细胞进行单克隆化,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高效表达株。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b18G并经限制性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基因插入正确。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实:HAb18G高效表达于转染细胞的胞膜上。流式细胞仪筛选获得了1株高效表达的CHO细胞。结论 实验结果为HAb18G蛋白分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邢金良;陈志南;米力;李郁;冯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粘膜端粒酶RNA与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逆转录—PCR、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114例胃粘膜组织标本端粒酶RNA与端粒酶活性,其中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2例、不典型增生(AH)34例、胃癌(GC)48例。结果 原位逆转录—PCR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RNA阳性率为57.9%(66/114),显著高于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检出率(44.7%,51/114,P<0.05)。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AH及GC组的端粒酶RNA阳性率分别为52.9%、100%,而CSG组胃粘膜中未检出端粒酶RNA;AH及GC组的胃粘膜端粒酶RNA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CSG(P<0.05),而GC组端粒酶RNA阳性率亦明显高于AH组(P<0.05)。端粒酶RNA主要分布于胃粘膜癌细胞及癌前病变上皮细胞的胞核内。结论 端粒酶RNA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原位逆转录—PCR检测胃粘膜端粒酶RNA可能是较端粒酶活性更灵敏的生物学指标,对胃粘膜癌变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继军;方向明;熊碧芳;柳亢宗;邓丽珍;黄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和泌尿外科专家谢 桐教授于2000年10月27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7岁。 谢 桐教授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泌尿外科的学科带头人。196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成为泌尿科介入治疗的先驱。他在国际上首先进行电刺激膀胱的动物实验。他和其学生发现了乳糜尿的发病机制,并首创用喜树碱灌洗膀胱防治膀胱肿瘤的复发,他与有关单位共同研制的小型人工肾机器和国产空心纤维透析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他开始了主持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并处于全国先进水平。1985年把环孢素用于肾移植病人,使肾移植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由于他对泌尿外科、肾移植、血液透析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曾评为各级劳动模范乃至全国先进工作者。多次评为局优秀党员,他曾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副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并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肿瘤杂志等副主编及编委工作,他主编了国内第一本透析疗法的专著《透析疗法》,并先后主编了《前列腺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图解》、《肾移植》等专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