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2011年止痛药使用情况及趋势评估

杨春梅

关键词:止痛药, 用药金额, DDDs
摘要:目的:评估止痛药使用情况及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2011年用药金额、DDDs及构成比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止痛药消耗总金额、DDDs 及构成比显著降低,中、重度止痛药消耗总金额、DDDs 及构成比显著增加;吗啡类制剂成为止痛药主流;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及缓控释制剂价格略高。结论止痛药使用基本合理,建议合理调控价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CO2激光联合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 CO2激光联合局部注射干扰素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 CO2激光+300万 U 干扰素肌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 CO2激光+200万 U 干扰素肌内注射联合100万 U 干扰素基底注射,观察2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1.7%,复发率为8.3%;对照组治愈率61.8%,复发率38.2%;2组在治愈率、复发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干扰素肌内注射和基底注射治疗优于 CO2激光联合干扰素肌内注射治疗。

    作者:洪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控制和治愈了各种感染性疾病,显著减少了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合理应用抗菌药是指在有明确用药指征的情况下,选用有效的药物,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简而言之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治疗有效。

    作者:覃红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与护理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总体反应分析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并对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好转率为5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 G)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秦艳琴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凝血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凝血酶是人体凝血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所产生的一种多功能蛋白酶,是机体正常凝血过程的一种关键酶。现将凝血酶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报道。

    作者:任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ADAM1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家族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具有多功能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有40多种类型,ADAM17是其家族成员之一,因其可水解细胞膜上的肿瘤坏死因子,又称肿瘤坏死因子转换酶(TACE)。

    作者:丁华;张雪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左卡尼汀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类、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尼卡汀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为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程智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48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哮喘疾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周升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野芋头加生盐联合抗生素治疗126例腹腔内脓肿的临床观察

    通过采取用野芋头加生盐外敷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腹腔内脓肿,可促进患者腹腔内脓肿吸收,从而尽可能避免手术处理,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选取腹腔内脓肿的病例126例,通过采取用野芋头加生盐外敷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腹腔内脓肿,治疗过程中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及复查 B 型超声了解腹腔内脓肿的大小变化,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勤;邓忠南;利仕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榄香烯抗恶性骨肿瘤研究进展

    榄香烯(elemene)是我国首先从姜科植物温郁金的根茎中提取的抗肿瘤有效成分,是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目前的制剂以β-榄香烯(化学名:1-甲基-1-乙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已烷,分子式为 C15H24,分子量为204)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少量γ-和δ-榄香烯及其它萜类化合物,3者均为抗癌活性物质,统称为榄香烯。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β-榄香烯对多种骨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效应,由于其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对榄香烯近几年在骨肿瘤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做简单介绍。

    作者:苏志国;刘国强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克拉维酸钾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克拉维酸钾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医院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拉维酸钾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克拉维酸钾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张子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HCV 新疗法让特殊人群不再“特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常见致盲性角膜疾病,主要由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潜伏感染和复发引起,可导致一系列眼部并发症,HSK 具有易复发、迁延不愈的特点,致盲率占角膜病的首位,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药物[1]。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丽科明)联合阿昔洛韦治疗 HSK 8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廷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及心率震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进行,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推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 PR 间期和 QRS 波群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QTc、LVEF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48、72h 完全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短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TO 绝对值、TS、SDNN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TO、TS 阳性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显著改善心率震荡的临床效果。

    作者:袁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血清 CysC 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检测在早起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79例,分为糖尿病未并发肾病组(A 组)4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B 组)39例;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B 组 CysC 值明显高于 A 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 GLU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CysC、Cr、BUN 阳性率分别为22.5%、5.0%、2.5%;B 组分别为72.5%、15.0%、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 的检测为 T2DM 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梁丽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60例(18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94眼)和对照组80例(91眼),2组患者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观察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9±0.8)d,对照组为(5.8±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复舒应用于翼状胬肉术后可促进创面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和组织再生修复,角膜表面得以快速恢复,有效防止纤维组织、结膜上皮等侵入角膜,也减少了创面感染机会。

    作者:陈巧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强的松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伴心肾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强的松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的改善及其利尿作用。方法45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40~60mg/ d,2周后强的松逐渐减量,每周减5mg。治疗过程中定期测肾功能、体质量变化、观察生命体征、水肿、尿量等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检查 X 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肾功能改善程度。结果强的松治疗14d 后,4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尿量连续增加,体质量明显下降(4.2±2.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血电解质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强的松能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显著降低尿酸水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作者:张天元;王海洪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用药调查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对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率前四位的抗高血压药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固定配比复方制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占调查处方的32.07%,以二联用药为主,其中 CCB 与 ARB 联用处方多。结论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基本合理。。

    作者:平慧;汪宇;陆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中药炮制中的“火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称为“炮炙”。由于中药材大多是生药,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炮炙处理,才能符合治疗需要而充分发挥药效。因此,根据不同治疗要求而有了多种炮炙方法。其中火制有炒、烫、炙、煅、煨5种方法。本文就火制的目的、方法做一下简要论述。

    作者:查高刚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唇腭裂患儿的护理

    唇腭裂是一种额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如不及时整形治疗,将影响患儿颌面部的发育及正常的吸吮功能、语言功能以及面容形态,并容易产生呼吸道反复感染或咽鼓管炎而影响听觉功能,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合适的手术年龄,单侧唇裂3~6个月,双侧唇裂为6~12个月,腭裂修补原则上宜在患儿学习语言之前,一般在出生后10~12个月。此时幼儿手术耐受力增强。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引进国际友人资助的“阳光微笑工程项目”,实施在全麻下进行唇腭裂修复术1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凤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硝普钠并多巴胺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普钠及多巴胺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传统常规治疗和传统常规治疗联合硝普钠及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心胸比率(HTR)值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贇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