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艳
咳嗽性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1972年由Glause 教授首先提出,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在支气管哮喘开始发病时,大约有5%~6%是以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此时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者年龄﹥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而在儿童时期,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甚至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先兆。
作者:张璐;程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近年来,随着生育人群的分娩观念及当前生育政策的改变,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妊娠合并剖宫产史,产前及孕期肥胖,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增加,使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导致剖宫产术的各种并发症也相应增加。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给产妇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状况,甚至会引起临床上一些小的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对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引起重视。本文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作者:张爱群;闫西红;逯彩虹;李秀娟;高丽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使护理更能满足高血压患者的身心需求,能够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程度。
作者:嵇先文;邱明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癌症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是癌症时,不同的人其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亦是一门科学,对其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丽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感染心内膜或心瓣膜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其特征病变是心脏或大血管内膜表面附着有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病原微生物组成的赘生物。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其主要以亚急性心内膜炎多见,基础病变,致病微生物种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均有所不同。
作者:刘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针对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完成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骨关节结核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全部骨关节结核患者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比2组结核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效果以及治愈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结果2组结核患者完成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平均治愈时间方面,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骨关节结核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相关因素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凸显了诸多的优势。
作者:赵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5~10mg·kg -1· d -1,对照组静脉滴注红霉素20~40mg·kg -1·d -1。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18.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7例(34.0%),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见效快,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楼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化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以多西他赛为主联合吡柔比星化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完成化疗后,经过护理干预,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42例,发生率为70%;护理干预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能耐受化疗疗程,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切除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0d 后通过自编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连续干预6个月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30d 后观察组正确服药率和自我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不适感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康复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范维贞;左松波;师丽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所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记录其构成比、销售金额、排序情况、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总额从2011年的453.3万元增长至2013年的576.6万元,增长率为27.17%;销售金额排在前3位的一直是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其中 CCB 类药物的使用率一直﹥50%,而利尿剂和中药作为降压药物的使用率较低,但2013年复方制剂的使用率明显上升;排在前5位的药物一直是氨氯地平、缬沙坦、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所有药物的DDU 值均﹤1,说明其使用均合理。结论2011-2013年所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以长效 CCB 为主,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自拟调胃气血双补方对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调胃气血双补方联合西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单纯西医综合疗法。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新;李树波;卢文彩;郝晶晶;李怀印;武京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唇腭裂是一种额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如不及时整形治疗,将影响患儿颌面部的发育及正常的吸吮功能、语言功能以及面容形态,并容易产生呼吸道反复感染或咽鼓管炎而影响听觉功能,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合适的手术年龄,单侧唇裂3~6个月,双侧唇裂为6~12个月,腭裂修补原则上宜在患儿学习语言之前,一般在出生后10~12个月。此时幼儿手术耐受力增强。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引进国际友人资助的“阳光微笑工程项目”,实施在全麻下进行唇腭裂修复术1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凤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肛周脓肿脓液中奇异变形杆菌(PM)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耐药酶检测及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 PM 菌株31株(12.92%);31株 PM 中检出产酶菌株19株(61.2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10株(32.26%),产头孢菌素酶菌株5株(16.13%),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菌株4株(12.90%)。31株 PM 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保持着高的敏感性,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亦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度≥75%),但对头孢噻肟、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降低而耐药性逐渐增强。结论 PM 已经成为肛周脓肿的常见致病菌,且容易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建珍;郭爱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日益上升,预计在2025年左右,中国人的高血糖发生率为1:3~4[1]。在糖尿病人群中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饰[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故应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早防治。老年糖尿病(DM)患者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多,老龄相关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常见,低血糖易感性高,老年 DM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高。低血糖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其危害性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3]。因此防治老年 DM 患者的低血糖症十分重要,现将2008-2012年在我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 DM 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巧文;王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为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微机管理系统及麻醉药品专用账册进行统计,并用药物使用强度(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 I)为指标进行用药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是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结论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正。
作者:曾祥卿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肾囊肿患者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经后腹腔)24例和对照组(经腹)25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于术后24h 内拔出引流管,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符合肾囊肿,49例随访1~12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敬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1]。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全面的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自2010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85例脑瘫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陶志雁;李琴;张智香;田恒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急性红白血病(M6)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亚型细胞患者独立生长因子1B(GFI1B)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髓系白血病系初治住院患者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M6型10例,M7型4例)作为观察组,GFI1B 表达正常者1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 GFI1B 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 GFI1B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M6患者中缓解6例,GFI1B 平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4例,GFI1B 平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缓解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7患者中3例未行化疗,1例化疗后未缓解,未继续监测其 GFI1B mRNA 表达水平。结论 GFI1B 的表达水平反映 M6和 M7亚型的病情变化,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志兰;邢英杰;张永梅;冯丽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艾尔建公司(Allergan Inc.)近日宣布,保妥适( BOTOX,A 型肉毒毒素)已经获得了爱尔兰药物委员会( Irish Medicines Board)就其用于成年中风后病人的脚踝局部性痉挛治疗的积极意见,爱尔兰现在是欧洲互认程序( MRP)的参考成员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