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陶志雁;李琴;张智香;田恒峰

关键词:小儿脑瘫, 康复, 护理
摘要: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1]。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全面的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自2010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85例脑瘫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方法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长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护士长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处于特定的位置,身兼病区的领导者、管理者、协调者、组织者、指导者、计划者、执行者等多种角色,是命令的执行者和传递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担当重要的角色。现就护士长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在护理管理中的一些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杨春庆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法莫替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美玲;卢倩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炎琥宁注射液在儿科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应用炎琥宁的安全性及建议。方法收集整理5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资料,从年龄、性别、受累器官进行统计。结果0~3岁幼儿在使用炎琥宁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多,受累器官主要是皮肤及消化系统。结论应该进步加强儿童用药安全性监测。

    作者:贾歆;任辉;刘强;贾世浩;杨建彬;李芹格;高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疏血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探讨 DPN 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 DPN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和甲钴胺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丹参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疏血通联合甲钴胺片能有效地修复 DPN,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 DPN 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雪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硝普钠并多巴胺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普钠及多巴胺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传统常规治疗和传统常规治疗联合硝普钠及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心胸比率(HTR)值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贇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效观察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我院确诊 ITP 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至30×109/ L、50×109/ L和100×109/ L 时间分别为14.6d、17.4d 和23.4d;显著少于对照组18.2d、24.9d 及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恢复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升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 ITP 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应用泼尼松,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

    作者:孙少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注射用庆大霉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注射用庆大霉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给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注射用庆大霉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在室温(25℃)条件下配伍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庆大霉素和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常温下8h 内,配伍液外观及 pH 值无明显变化,配伍液的紫外吸收曲线、大波长几乎无变化,含量变化﹤5%,可以配伍使用。4h 后 pH 值随时间推移略有降低。结论临床注射用庆大霉素和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宜放置过久,好应在4h 内用完。

    作者:姚苗苗;陈瑞云;陈翠花;巨航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中房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所有心脏病中其发病率高达18.0%,以往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但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预后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房室间隔缺损治疗中,但是介入手术的要求较高,术前准确的检查和术中精准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超声心动图成为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1]。我院在26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应用了超声心动图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晓清;易永忠;夏润生;吴建云;欧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N2 O)吸入在无痛分娩过程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产妇1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传统组各80例,研究组在分娩过程中给予 N2 O 吸入实施无痛分娩,传统组在分娩过程中吸入氧气。观察记录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出生的状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吸入 N2 O 分娩时镇痛作用明显,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程时间、分娩时失血量、新生儿出生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 N2 O 吸入在无痛分娩过程中起到良好镇痛效果,安全、有效、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张雅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5~10mg·kg -1· d -1,对照组静脉滴注红霉素20~40mg·kg -1·d -1。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18.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7例(34.0%),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见效快,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楼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我国科学家发现镇痛新靶点:GLP-1

    头痛、牙痛、腰背痛、炎症痛、神经源性痛,每一种慢性疼痛都能将人折磨到“痛不欲生”,现有镇痛手段却不多。上海交大一科研团队近日宣布,首次发现脊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可产生有效镇痛作用,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潜在性镇痛靶点分子。该成果发表于当期国际神经科学权威性杂志《神经科学杂志》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卡托普利与螺内酯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右心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螺内酯(安体舒通)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右心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8月来医院住院的右心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治疗,即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卡托普利、安体舒通及生脉注射液治疗。3周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托普利与安体舒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治疗右心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好,且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的时间,改善心的舒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

    作者:钱群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 PICC 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把导管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管尖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随着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持续的静脉通道,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同时需要输注甘露醇、脂肪乳等多种高浓度的药物,对于外周血管的刺激性大,常导致液体外渗、静脉炎的发生, PICC 满足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输液、抢救以及中心静脉(CVP)压力的监测,利于及时的调整循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但由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多数为意识障碍,不能很好配合护理人员操作,导致较普通患者更易出现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等并发症。为了探讨 PICC 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用中出现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现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危重患者49例施行 PICC 置管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尼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

    自50多年前青霉素被发明利用以来,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伤员患者的生命,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近年来我们对抗生素的滥用,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谓滥用抗生素,主要是指违反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无指征、无目标、超剂量、超疗程、追求高档、喜好多联地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分析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其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并总结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抗生素滥用的对策。

    作者:李福长;刘梨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异种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烧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复合自体皮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42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切削痂术处理创面,并进行消毒。覆盖自体微粒皮与大张异种脱细胞真皮,后用石膏托固定。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全部植皮成功,植皮成活率为100%,随访18~24个月,42例患者植皮修复术后外观和质地基本接近正常皮肤。瘢痕增生不明显,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是深度烧伤创面良好修复材料,较异体脱细胞真皮来源广,成本低,适合大范围临床推广。

    作者:孟永博;周涛;辛俭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实施胃十二指肠溃疡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意义重大,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机体恢复,临床应加以重视。

    作者:葛珊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孟鲁司特联合其他中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

    咳嗽性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1972年由Glause 教授首先提出,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在支气管哮喘开始发病时,大约有5%~6%是以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此时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者年龄﹥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而在儿童时期,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甚至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先兆。

    作者:张璐;程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入科后均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择期局麻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试验组给予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护理人员按照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并在已执行的内容标记签名,缩短了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制订并完善临床路径的护理内容,避免了其护理的随意性,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各种护理的风险。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骨关节结核患者,临床完成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骨关节结核患者4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全部骨关节结核患者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比2组结核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效果以及治愈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结果2组结核患者完成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平均治愈时间方面,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骨关节结核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相关因素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凸显了诸多的优势。

    作者:赵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阿司匹林与依普利酮无明显相互作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