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病人的护理

王晶;郭冰莹;张德茹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闭塞, 光凝固术, 护理
摘要: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疗法是利用安装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上的激光光柱,在观察眼底的同时,可随时进行视网膜光凝.该激光治疗方法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操作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却显示了其独特的治疗优点和治疗效果.是目前对无法应用一般方法激光治疗病人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42例(46眼)无法应用裂隙灯激光及眼内激光治疗的病人施行了双目间接眼底镜激光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肾衰竭和多器官功能失常与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急性肾衰竭(ARF)的病死率目前仍超过50%[1],其结局取决于并发的败血症、黄疸、低蛋白血症和其他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ARF是多器官衰竭(MOF)综合征的一部分[2],也是肾移植治疗时的危险所在.目前,已有学者提议将MOF归之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表现之一,并将多器官衰竭改称为多器官功能失常(MODS),

    作者:朱宗令;邢晓明;赵振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心病伴低渗透压血症43例临床分析

    低渗透压血症是肺心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常表现为神经、精神障碍,容易与肺性脑病相混淆,贻误治疗.因此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可降低其病死率.近20年我院共收治肺心病伴低渗透压血症病人4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若平;王彦;刘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天疱疮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天疱疮又称大疱型脓疱病,为新生儿脓疱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多发生于生后1~5周的新生儿,病情多较严重,且易并发败血症.以往由于产科隔离消毒制度不完善及新生儿护理措施的缺陷,本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护理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该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1998年4~5月,我院产科病房曾发生新生儿脓疱病流行,其中8例诊断为新生儿天疱疮,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鞠英华;张爱萍;林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梗死病人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内皮素(ET)是目前所知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作用强的生物肽,它对脑血管病的影响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探讨ET在脑梗死(CI)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4例CI病人的血浆总ET含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芳;赵化璋;江晓津;冷秀梅;纪琳;肖成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①目的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②方法参照卫生部卫医字(1990)6号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了我院1999年上半年出院的住院48h以上病人6 562例.③结果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7.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为主.各科室各部位感染率差异较大.④结论医院感染涉及各科,病情危重、老年病人多、免疫功能低下、侵袭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易发因素;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监控.

    作者:曹洪涛;孙立贵;黄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乙状结肠扭转46例临床分析

    1986~1997年,我院共收治肠梗阻654例,其中乙状结肠扭转46例,占同期肠梗阻的7.03%.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26~85岁,平均67.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h~4d,平均6h.本组46例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左下腹有压痛.32例病人腹部可见肠型,9例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既往有长期便秘史29例,左下腹绞痛史23例,大便后腹痛缓解.病人术前均行腹部普通透视检查,17例行钡灌肠检查.术前诊断肠梗阻42例,消化道穿孔4例.其中诊断乙状结肠扭转33例,术前确诊率为71.7%.

    作者:宋敏;刘彤;杜文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集尿袋与导尿管中尿液细菌学及药敏检查分析

    ①目的了解集尿袋与导尿管中尿液的细菌污染状况.②方法对30例导尿病人在导尿期间,每隔2~3d,同时采集集尿袋与导尿管中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③结果细菌培养结果表明,集尿袋第4天、导尿管第7天出现阳性结果,集尿袋阳性12例,导尿管阳性2例,集尿袋较导尿管易受细菌污染(X2=8.1,P<0.01).尿中细菌计数均<108/L,培养出的细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④结论保持集尿袋的无菌是预防医院内泌尿系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冰梅;李春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①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②方法选择5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③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92%,与对照组6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71,P<0.05);心绞痛消失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14.78,X2=4.50,5.75,P<0.05).④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培林;王涛;李雅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的变化

    ①目的观察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对110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进行了连续7d的动态观察,并与100例普外科住院病人血压变化进行了比较.③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病人均以入院后首次血压(FBP)为高,不采取任何降压措施,脑卒中组病人血压迅速下降,4~5d达低值,以后血压在此水平上下波动;24h内下降幅度以发病前有高血压者为著(F=5.47,q=3.70,P<0.01).入院后第10天仅有1/3的病人血压仍呈高水平,而对照组血压下降不明显.④结论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存在着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急性期降压应慎重.

    作者:高祀贤;朱建勋;李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①目的验证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 120例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纳络酮治疗组与维脑路通对照组,纳络酮组又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③结果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u=2.163,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而小剂量纳络酮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0.726,P>0.05).48h内大剂量纳络酮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48h后治疗组(t=2.473,P<0.05).④结论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作者:张顺开;潘光强;易兴阳;胡永启;池丽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硬结病并发鼻咽癌1例

    病人,女,46岁.因鼻塞、脓涕、鼻出血5年,颈部包块1.2年就诊.病人5年前出现鼻塞、脓涕,偶有鼻出血,于左侧鼻底及鼻中隔分别取活检诊断为鼻硬结病.给予硫酸链霉素肌肉注射,2次/d,0.5g/次,连续用药40d后暂停10d,再连续用药40d.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偶有少量涕血.1.2年前发现右侧颈部包块,无痛,渐增大;0.5年前出现双侧鼻塞,有较多的脓血涕.查体:双侧鼻阈稍狭窄,左侧鼻底稍隆起,质软;鼻咽部狭窄,可见肿物阻塞;右侧颞肌及咬肌收缩无力,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张口困难Ⅱ度,张口时下颌左偏;右侧颈深上淋巴结直径约3.5cm,颈后三角亦可触及直径约2.5cm的淋巴结,均无压痛,可活动.颅底X线片示左侧颅中窝骨质破坏,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活检均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行60Co放射治疗,总剂量(DT)70Gy,共49d.1.8年后死于鼻咽癌复发.

    作者:孙彦;刘华敏;孙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外伤性前房出血62例治疗效果

    1994年2月~1999年2月,我院共收治前房出血病人69例(69只眼),根据病情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病人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5~71岁,平均38岁.外伤时间2h~3d,平均67h.外伤原因:弹弓石子致伤30例,拳击伤23例,铁器击伤8例,啤酒瓶盖与鞭炮致伤6例,其他2例.

    作者:仇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左叶脓肿脏面自发破溃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3例报告

    近5年来,我院共收治肝左叶脓肿脏面自发破溃病人3例,均于术中被确诊,但术前均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25岁.因上腹部疼痛6d,突发加剧2d人院.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慢性钝痛,伴厌食、乏力、恶心、发热,体温高达38.5C,应用青霉素治疗效果差.

    作者:王春祥;张云华;王业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病人院内感染预防措施的探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预防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身心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及使用率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现将老年病人院内感染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胡青芳;李春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观察与护理

    1995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简称为极低儿)2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病儿中,男16例,女10例;胎龄28 ~34周,出生体质量0.8~1.5kg;出生1min内Apgar评分高8分,低2分;住院时间22~52d.26例病儿中,并发高胆红素血症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颅内出血3例,硬肿症3例,败血症2例,吸人性肺炎2例,坏死性小肠炎(NEC)2例,肺透明膜病1例.经临床治疗痊愈19例,自动出院4例,24h内死亡3例.

    作者:赵春玲;丛金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内皮素的测定

    对肿瘤病人血浆内皮素(ET)改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报道不多.我们用放射免疫法(RIA)对62例肝细胞癌病人的ET水平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肝细胞癌病人62例,男49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58.6岁.经CT,B超等相关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原发组)28例,甲胎蛋白(AFP)含量为680~23 680mg/L;另外34例为继发性肝癌(继发组),AFP含量均<100mg/L,原发灶位于肠、肺、胰腺等.对照组20例为健康志愿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6~48岁,平均37.5岁.

    作者:李红;魏太华;纪令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精神病病人并发躯体急症11例误诊分析

    精神病病人并发躯体性急症,由于原发病病情的影响往往缺乏相应的主诉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11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例病人,男8例,女3例;年龄35~76岁,平均51岁,均符合CCMD-2-R的相应诊断标准,均排除躯体性、药源性精神障碍.精神病病程7~35年,平均24年.

    作者:安伯云;景艳玲;张泮民;张爱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青年脑血管病偏瘫的护理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中青年脑血管病病人偏瘫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偏瘫病人占脑血管病幸存者的60%,这给中青年病人今后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使中青年病人在保存生命的同时,减少或减轻后遗症,使之能重返社会,减少社会和家族负担,我科自1996年10月以来,对中青年脑血管病偏瘫病人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桂霞;孙文莉;宋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X-刀治疗胰腺癌9例效果分析

    1997年12月~1999年1月,本院应用X-刀治疗胰腺癌9例,初步效果较好.现就X-刀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年龄34~78岁.原发肿瘤3例,瘤体直径5~6cm;转移瘤6例,瘤体直径1例为2cm,其余为4~7cm,其中3例伴有他处转移.病理诊断:腺癌4例,黏液腺癌1例,鳞癌3例,未分化癌1例.

    作者:韩宝山;乔丽;张淑伶;林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病人的护理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疗法是利用安装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上的激光光柱,在观察眼底的同时,可随时进行视网膜光凝.该激光治疗方法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操作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却显示了其独特的治疗优点和治疗效果.是目前对无法应用一般方法激光治疗病人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42例(46眼)无法应用裂隙灯激光及眼内激光治疗的病人施行了双目间接眼底镜激光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晶;郭冰莹;张德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