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救治

刘德玺;高禄斌;陈晓;朱拥军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 颅内出血, 婴儿, 外科手术
摘要: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Vit 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婴儿健康的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现将我院1981~1999年手术治疗2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0d者9例,31~40d者8例,41~50d者3例,51~60d者2例,61~90d者1例.剖宫产3例,早产儿2例.除4例为母乳加奶粉喂养外,其他均为单纯母乳喂养.23例均来自农村的丘岭或山区,均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纳络酮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呼吸异常35例效果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即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重症病儿常出现脑干症状,而表现出呼吸节律或(和)频率异常.我院应用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HIE并发呼吸异常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业;张永红;史德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母细胞瘤(附3例报告)

    肺母细胞瘤临床上少见,预后不良.1985~2000年,我院经手术切除并确诊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29岁.咳嗽、胸闷并右胸痛,痰中带血0.5年.查体:右下背部叩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片示右下胸腔有一约10cm×8cm大小实性病变,边缘较光滑.术前诊断: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剖胸探查,术中见一实性包块占据右肺下叶2/3,有暗红色较厚包膜,表面血管丰富,质软,与后胸壁、中叶及上叶肺粘连,余1/3肺叶呈退行性改变.经广泛游离,切除右肺下叶,清扫隆突下、肺下韧带及汇总区淋巴结.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母细胞瘤,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0.5年出现多处骨转移,1.6年死亡.

    作者:马锴;葛冰;赵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传统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对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前性功能正常28例男性病人(或其配偶)进行手术前后性活动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后的勃起功能状况、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性功能障碍与病人年龄、肿瘤分期的关系.③结果 28例中23例完全丧失性能力;2例保留一定的性活动能力;3例维持阴茎勃起,可以进行性交并获得性高潮,其接受手术时年龄分别为36,43和44岁,病理分期为T1期或T2期.④结论传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以导致绝大多数男性病人勃起功能丧失,其主要原因是手术损伤了支配勃起的盆丛神经分支-海绵体神经.

    作者:董胜国;于勤超;闫靖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冠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发展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大量临床实验表明,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有一定的相关性[2,3].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发病机制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的基础上出现不完全堵塞的血栓,这种血栓往往不稳定,可以被机体纤溶系统溶解或被快速冲走,提示冠心病(CHD)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4].血栓前状态是指机体的促凝和天然抗凝系统平衡失调,是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所引起的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现将CHD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及其在抗栓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姜忠信;刘成玉;谭齐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预后较差,病死率高,为了解本病的临床特征与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1990~1997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10例,糖尿病并发AMI病人39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糖尿病并AMI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41~78岁);均为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诊断按WHO标准,不包括因AMI引起的一过性应激性高血糖.AMI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8岁(44~81岁).AMI的诊断均符合AMI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与血清酶学改变.

    作者:郭其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14例临床分析

    1997年10月~1999年11月,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14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例病人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5~52岁,平均35岁.均符合骨不愈合的诊断标准.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8例;左侧7例,右侧7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4例;原为钢板固定的6例,均为股骨骨折,原为外固定架固定8例,均为胫骨骨折.骨不愈合时间240d~1.5年,平均1.0年.

    作者:孙刚;姜成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的检测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对带状疱疹发病的影响.②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30例带状疱疹病人、3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8,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③结果带状疱疹病人血清CD+8明显增高,而CD+4,IL-2,CD+4/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9~5.64,P<0.01).④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2水平对带状疱疹发病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赵平;张秀娟;聂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脾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附4例报告)

    近代大多数关于脾囊肿的分类都是根据Fowler于1940年提出的分类标准修正而来.除外寄生虫性囊肿,脾囊肿可分为真性脾囊肿和假性脾囊肿,表皮样囊肿是真性脾囊肿中常见的亚型.虽然随着临床上超声、CT,MR的广泛应用,对脾囊肿的检出已显得十分容易[1,2],但由于脾囊肿的发病率不高,加之由手术病理证实者也甚少,因而迄今国内仅偶见CT诊断假性囊肿及拟诊为单纯性脾囊肿的个案报道.我们收治经CT发现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表皮样囊肿病人4例,现将其病理和CT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新荣;吕奎荣;安丰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膀胱痉挛疼痛的护理

    术后膀胱痉挛一直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1999年5月~2000年12月,我科常规应用美施康定直肠给药解痉镇痛,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前列腺术后病人50例,膀胱肿瘤术后病人30例,年龄60~82岁,平均67.8岁.手术方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4例,耻骨上经膀胱摘除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1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9例.术后常规每隔12h定时给药,好避免排便,应用3~5d病人均达到了止痛的效果.

    作者:解兰凤;韩迎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983~1999年,我科共对356例病人植人心脏起搏器.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6例中男264例,女92例;年龄8~90岁,平均58.6岁.其中病窦综合征19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9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4例,三束支阻滞21例,双束支阻滞7例.起搏方式:非生理性起搏301例(VVI 295例,VVIR 6例),生理性起搏55例(AAI 12例,DDD 37例,DDDR 6例).电极导管采用分离、切开头静脉方法植入126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植入230例.埋藏式脉冲发生器通常放在右侧或左侧前胸上部皮下组织与胸大肌膜之间.随访时间:短90d,长13.2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电极脱位3例,阈值升高2例,血肿1例,电池提前耗竭1例,感知不良6例,心房颤动26例,脑栓塞2例,起搏器综合征或心力衰竭19例.

    作者:胡建;张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翻转3例

    1998年5月~1999年5月,我院共行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235例(448只眼),出现术后角膜瓣翻转3例,现报告如下.本文3例中.男 2例,女1例;年龄18~25岁.采用美国Summit公司提供的Omni Med准分子激光机和Placon公司提供的Mo-ria板层角膜刀行双眼LASIK于术.术后次日晨复诊时,病人自述右眼疼痛、不能睁眼、流泪,泪水浸湿纱布眼垫.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瓣翻转、水肿,结膜明显充血.即给予5.0g/L的Alcoin点限表面麻醉,在无菌条件下行角膜瓣重新复位,平衡盐液层间充分冲洗,特制吸血海绵充分吸水、干燥,局部点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混合液,令病人轻轻眨眼确认角膜瓣复位无误后,包眼,定期复诊.

    作者:马玉娜;王传富;刘美光;李晓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维CT模拟定位治疗计划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肿瘤的放射治疗对精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CT模拟定位和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可提高定位、治疗精度,开展适形放疗、复杂多野照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现代放疗技术,可减轻放射损伤及放射反应.三维CT模拟定位治疗计划系统是为实现精确放疗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现将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刘鹏;张专昌;周根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病人血清肿瘤特异性相关物质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相关物质(TSRS)对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的意义.②方法采用比色法,对213例恶性肿瘤病人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TSRS含量进行测定.③结果恶性肿瘤病人血清中TSRS含量明显升高,阳性率为79.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6.38,P<0.01);特异度为95.0%,有效治疗后TSRS含量及阳性率显著下降(t=4.15~7.29,X2=5.84~10.82,P均<0.01).④结论TSRS对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玉华;姚如永;李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蒸气灭菌质量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性操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除采用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反复使用的器械、敷料高压蒸气灭菌质量的管理.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初玉云;李福翠;吴爱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的观察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眼科常见的手术,术后眼压的变化对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1996年1月~2001年3月,我们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病人的眼压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38例(56眼),男20例,女18例;45~55岁6眼,56~65岁16眼,66~75岁23眼,76~85岁11眼;其中左侧29眼,右侧27眼.所有病人均不伴有原发性青光眼和其他眼部疾患.

    作者:于春花;赵桂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颈妊娠的彩超诊断

    1990年4月~2000年5月,我们对在本院住院的21例宫颈妊娠病人进行了彩超检查,现将其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检查对象为有停经史、伴阴道不规则流血或腹痛,尿或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病人,共21例.年龄23~29岁11例,>30岁10例,平均30.1岁.21例中有人工流产或刮宫史者14例,其中1次8例,2次2例,3次3例,4次1例;无流产史者7例;有足月产史8例;未婚者3例.停经60d以内者15例;60~90d者6例.

    作者:王雪梅;刘艾蓓;陶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CT表现的特异性与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③结果 CT显示14例两侧肺门、纵隔广泛性对称性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性强化.9例显示肺实质异常,其中6例兼有淋巴结增大.典型改变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结节(4例)、小结节(7例)和肺间质纤维化(2例).④结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作者:殷泽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全麻病人知晓情况初步调查

    目的调查全麻知晓的发生率.②方法随机对226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1d病人全麻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10例病人有知晓经历,其中6例有听觉;4例有痛觉,其中1例导致创伤后应急紊乱.④结论全麻知晓是一个严重的潜在并发症,如何预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袁莉;王世端;王明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透视下房间隔穿刺影像技术要点分析

    在心脏二尖瓣球囊扩张(PBMV)、部分左侧旁道射频消融(RF)及经房间隔左心造影等技术中,常用房间隔穿刺技术经左心房输送诊疗器具.因此房间隔穿刺是上述介入或造影技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由于心脏的扁平解剖形态,病人取仰卧位穿刺时此点更加突出,若穿刺失误,可伤及主动脉或心房壁造成主动脉窦右房漏、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虽然有右房造影、电生理及超声等引导穿刺房间隔方法可供选择[1,2],但都没有透视引导下穿刺法方便和快捷.因此,熟练掌握透视下房间隔穿刺的影像技术要点,为术者和介入影像技术人员的重要基本功.我们对118例病人进行了透视下房间隔穿刺,均获成功,故将此法中的影像技术要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高守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烧伤病人早期康复护理

    烧伤康复是创伤康复中复杂、困难的课题,现代康复医学认为,烧伤康复始于受伤之日,贯穿于在院治疗、出院及再次整复手术,直至心理和社会康复全过程.烧伤与康复治疗的目的、结果与烧伤程度、烧伤时年龄、社会地位、医疗费用形式、家庭条件有密切关系.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区现有的温泉资源,我们为病人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康复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建宇;李静琴;赵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