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星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利尿剂治疗心源性水肿的效果.②方法选取住院心源性水肿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自制复方利尿剂和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③结果用药3d后,对照组血K+,Na+,Cl-浓度明显低于实验组(t=2.29~2.41,P<0.05),尿量差异无显著性.用药30d,对照组血尿酸浓度高于实验组(产2.13,P<0.05),但未超过正常值,实验组用药前后血尿酸浓度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副作用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为13.33%.④结论自制复方利尿剂具有利尿效果佳,对电解质影响小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毕朝晖;王军;齐爱云;孟斌;于海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普外科胃肠道手术多见,术后正确营养与饮食对病人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胃肠道手术后病人各阶段营养与饮食护理特点报告如下.1.禁食阶段的特点及护理胃肠道手术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增加,器官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出现了机体急需营养而难以及时补充的状况,并且在此期即使供给足够的热量,机体也难以充分利用,同时增加了器官的负担.所以,有的学者提出代谢支持的观点,认为术后早期应给适量的蛋白质热量(每天<146.3kJ),降低糖用量,糖脂比调至6:4,提高蛋白质供给量(每天2~3g/kg体质量).即在禁食阶段一改过去那种高热量的供给方法,改为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目的在于促进内脏蛋白质的合成,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创伤组织的修复能力.此阶段要严格记录各种引流液量及液体出入量,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促进机体各种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文彦;王菊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全麻知晓的发生率.②方法随机对226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1d病人全麻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10例病人有知晓经历,其中6例有听觉;4例有痛觉,其中1例导致创伤后应急紊乱.④结论全麻知晓是一个严重的潜在并发症,如何预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袁莉;王世端;王明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心脏二尖瓣球囊扩张(PBMV)、部分左侧旁道射频消融(RF)及经房间隔左心造影等技术中,常用房间隔穿刺技术经左心房输送诊疗器具.因此房间隔穿刺是上述介入或造影技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由于心脏的扁平解剖形态,病人取仰卧位穿刺时此点更加突出,若穿刺失误,可伤及主动脉或心房壁造成主动脉窦右房漏、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虽然有右房造影、电生理及超声等引导穿刺房间隔方法可供选择[1,2],但都没有透视引导下穿刺法方便和快捷.因此,熟练掌握透视下房间隔穿刺的影像技术要点,为术者和介入影像技术人员的重要基本功.我们对118例病人进行了透视下房间隔穿刺,均获成功,故将此法中的影像技术要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高守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本文分析了16例SLE病人妊娠期的临床变化,以探讨SLE妇女在妊娠期的某些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SLE病人16例,年龄20~37岁,平均28.2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4例.病程1.5~6.0年.12例SLE在孕前已确诊,均经泼尼松、部分加用环磷酰胺(CTX)治疗,病情稳定0.5年以上,仍继续服用泼尼松10~20mg/d维持治疗;4例SLE在妊娠期确诊,确诊前均自然流产,确诊后均每天给予泼尼松1mg/kg体质量顿服治疗.
作者:赵琰清;任岳钦;徐怀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的安全性.②方法选择年龄23~35岁,单纯药物流产(药物流产组,n=301)或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组,n=302)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健康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妊娠结局.③结果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人工流产组(22.19%)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12.29%),差异有极显著性(X2=10.34,P<0.001).其中先兆流产发生率人工流产组(11.92%)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3.99%),差异有极显著性(X2=12.95,P<0.001);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人工流产组(12.25%)与药物流产组(15.28%)差异无显著性(X2=1.67,P>0.05);妊娠结局人工流产组(21.59%)与药物流产组(24.83%)差异无显著性(X2=0.89,P>0.05).④结论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并分娩都是安全的.
作者:刘莹;崔风华;王翠萍;李惠军;肖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人,26岁.因孕40+1周临产人院.查体:头先露,宫口容指,宫缩不规律,骨盆内外各径线均正常.因胎膜已破,将缩宫素2.5u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引产.7h后,宫口开全,胎儿宫内窘迫并宫缩乏力,行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术,娩出一健康女婴.产后产妇宫缩良好,宫底脐上2指,在产房观察2h,自解小便后安返病房.次日排尿通畅.第3天,13h无尿,给予按摩下腹部,促其小便无效,病人自觉下腹部胀痛.查体: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遂给予导尿,见尿量少,呈血性.急请泌尿外科医生会诊,确诊为膀胱破裂.遂行急症手术,术中见膀胱顶部及后壁向腹腔内破裂,予以修补,缝合腹膜后,作腹膜外膀胱造瘘术.术后7d拆线,膀胱注水试验(-),产妇痊愈出院.
作者:赵金艳;曾凌;郭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胸膜间皮瘤可伴有低糖血症昏迷,但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病人,女,63岁.2年来反复出现头晕、多汗、心慌,反应能力下降,有时不省人事,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发作时查血糖为0.4~0.7mmol/L经口服糖水,昏迷时静滴葡萄糖注射液,症状可缓解.B超检查胰腺正常.X线胸片示右胸腔占位病变,但病人无胸闷、气短、胸痛.查体:气管左移,右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腹软,无包块,肝脾未触及.胸部CT示:右胸腔中下野有一14cm×14cm×14cm巨大圆形病变,CT值31~43Hu,边界清楚,轮廓规整,包膜完整,密度均匀,纵隔结构清楚,纵隔受压向左侧错位,支气管显示通畅.术前空腹血糖0.45mmol/L.开胸探查,右胸腔见一有蒂、直径20cm的球形肿瘤、质硬,蒂基底位于右侧胸壁,包膜完整,与纵隔胸膜及右肺中下叶轻度粘连.
作者:史明;曹荫桐;付长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88~1998年,我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共9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74例,女22例;年龄65~82岁,平均72岁.病程短者21d,长者5年,平均75d.头下型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9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其中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38例,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者43例,并发泌尿系感染4例.
作者:马永革;刘永涛;于凤珍;霍庆寒;赵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肺母细胞瘤临床上少见,预后不良.1985~2000年,我院经手术切除并确诊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29岁.咳嗽、胸闷并右胸痛,痰中带血0.5年.查体:右下背部叩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片示右下胸腔有一约10cm×8cm大小实性病变,边缘较光滑.术前诊断: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剖胸探查,术中见一实性包块占据右肺下叶2/3,有暗红色较厚包膜,表面血管丰富,质软,与后胸壁、中叶及上叶肺粘连,余1/3肺叶呈退行性改变.经广泛游离,切除右肺下叶,清扫隆突下、肺下韧带及汇总区淋巴结.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母细胞瘤,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0.5年出现多处骨转移,1.6年死亡.
作者:马锴;葛冰;赵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但也不可避免存在着滥用、乱用问题,细菌耐药性也随之发生了变迁,且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就氨苄西林而言,过去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抗生素,但近几年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对该药的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原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使之失去活性.舒氨西林等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舒氨西林为氨苄西林与舒巴坦的复方制剂.舒巴坦为不可逆性竞争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破坏;与氨苄西林联合应用可使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恢复敏感性.本文对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舒氨西林在我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瑞香;隋忠国;王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预后较差,病死率高,为了解本病的临床特征与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1990~1997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10例,糖尿病并发AMI病人39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糖尿病并AMI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41~78岁);均为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诊断按WHO标准,不包括因AMI引起的一过性应激性高血糖.AMI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8岁(44~81岁).AMI的诊断均符合AMI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与血清酶学改变.
作者:郭其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儿,女,12-4岁.出生后左颊较右颊隆起,逐渐增大,无痛无不适,90d时曾在当地医院,行左颊部肿物切除术,因肿物大,未能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大型畸胎病.近1年来,左颊部渐进性增大.检查:左颊部口角至耳前可见一包块突起,约7cm×5cm×4cm大小,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前界为口角,后界达耳屏.触之较软,界限不清,活动度差,触痛(+),包块表面皮肤无色素沉着及溃疡,左侧耳前有一直线刀痕,长约4cm,双侧颌下淋巴结不大.诊断为左颊部畸胎瘤.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左颊部畸胎瘤切
作者:李公勇;翟恒微;白云殿;谭先锋;魏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7年10月~1999年11月,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14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例病人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5~52岁,平均35岁.均符合骨不愈合的诊断标准.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8例;左侧7例,右侧7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4例;原为钢板固定的6例,均为股骨骨折,原为外固定架固定8例,均为胫骨骨折.骨不愈合时间240d~1.5年,平均1.0年.
作者:孙刚;姜成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CT表现的特异性与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③结果 CT显示14例两侧肺门、纵隔广泛性对称性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性强化.9例显示肺实质异常,其中6例兼有淋巴结增大.典型改变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结节(4例)、小结节(7例)和肺间质纤维化(2例).④结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作者:殷泽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重症肌无力危象、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病人常要行气管切开,以挽救其生命,而及时应用正确恰当的方法将痰液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疾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但若操作不当则可能引起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黏膜损伤、气管痉挛、肺不张、动脉大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对43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肖建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性操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除采用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反复使用的器械、敷料高压蒸气灭菌质量的管理.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初玉云;李福翠;吴爱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主要急症之一.目前,在国内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在监护和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有关规律,探讨急救护理措施,乃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我科自1992年11月成立监护室以来,至2000年4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63例,其病死率由成立监护室前的37.0%下降到16.3%,现将26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秀兰;魏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4年9月~1999年10月,我院利用带蒂大网膜包盖弧形脾残端24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外伤性脾破裂病人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2~45岁,平均34岁.人院时间为伤后20min~6h.1.2.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应用碘附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单,取左上腹部经腹直肌探查切口,长约16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止血、护皮,切开腹直肌前鞘,分离肌层,切开后鞘与腹膜,打开腹腔,吸出腹腔内积血,然后行弧形半脾切除术.均采用裁剪法,在大网膜中动脉右侧切断结扎胃网动脉弓,再垂直向下裁剪,切断结扎大网膜动脉弓,剪开大网膜,保留大网膜左动脉和副动脉,利用离脾脏近的左半部分,帽式包盖弧形脾残端.
作者:刘兴振;刘军;王振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外有关资料研究表明,2%~6%足月新生儿发生窒息,其中10%~20%发展为HIE,25%左右的病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及时诊断HIE,准确分析病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66例HIE病儿的CT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单连红;杨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