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伟;丁树盛
目的:探究脐带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伴窒息者31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31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pH值、PO2和PCO2及观察组不同Apgar评分患儿pH值、PO2、PCO2。结果观察组pH值、PO2低于对照组,P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Apgar评分为0~3分的患儿pH值及PO2均低于4~7分的患儿,PCO2高于4~7分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脐带血血气分析可以较迅速的了解新生儿缺血缺氧状态,对新生儿的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作者:富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对结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6%(3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护理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有2例死亡。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梁彩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10/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表现不是很典型,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微信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利用透析时间进行床旁教育,赠送透析知识手册供其自行阅读。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微信健康教育小组人员利用微信平台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分享。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及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兆娣;张蕾;杨秀梅;杨恩萍;刘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波离散度、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2,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
作者:颜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国际视觉模拟( VAS)评分分别为(4.5±1.2)分、(7.6±1.3)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无一例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患儿发生尿潴留、牵拉痛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雪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探讨有效的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62张抗生素处方,对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2张抗生素处方中,74张为不合理处方,占8.6%。74张不合理处方中,头孢菌素类41例(55.4%),喹诺酮类22例(29.7%),大环内酯类11例(14.9%);口服用药53例(71.6%),静脉注射16例(21.6%),肌肉注射5例(6.8%)。不合理用药类型以重复用药多,共25例,占33.8%,其次为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剂量不足、给药方式不当、药理拮抗以及3种抗生素联用。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有针对性的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徐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流行病学和双生子研究表明,多动症常与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和与ASD有关的特征同时发生。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常见的分子遗传变异复合是否可预测一般人群中的多动症和与ASD有关的特征。对此,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的 Joanna Martin 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近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该项研究基于发现的儿童多动症个案对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计算父母和儿童 Avon 纵向研究(ALSPAC)人群样本(N=8229)的多基因危险评分。使用回归分析,评估多基因风险评分是否可以预测 ALSPAC 样本中的多动症特征和与ASD有关的症状(实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在签署的多动症项目中,比较男孩和女孩的多基因风险评分。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接诊的78例小儿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检测观察组患儿用药前、术后第1、3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渗血、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第1、3天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术野渗血、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安全、可靠,有效地减少了患儿渗血、出血量以及引流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肠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20),对照组为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肠炎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熊开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清蛋白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清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32/39),高于对照组的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董一民;周龙珍;李杰;李菁华;刘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恢复情况、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作者:宗一;蒋建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血清清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化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清蛋白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后,35例患者肛门功能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0例,其中88.57%(31/35)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患者术后血清清蛋白为(38.6±11.7)g/L,高于术前的(25.4±1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5, 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血清清蛋白明显降低。
作者:邹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高于对照组的81.8%(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0.4%(41/51),高于对照组的45.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顾建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加强药剂科管理对改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从我院各个科室随机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后;同时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从我院各科室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前。对加强管理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及处方药物金额进行比较。结果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处方药物金额均低于加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有效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使耐药菌的增长得到延缓,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临床实用性、可行性较高。
作者:沈杉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奎硫平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唑吡坦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睡眠潜伏期长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奎硫平是临床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有效药物,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宋秘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所收治的140例真菌阴道性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行常规护理外,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前 SAS 评分为(53.8±0.7)分,护理后为(52.3±0.9)分;干预组护理前 SAS 评分为(54.2±0.9)分,护理后为(32.6±0.4)分。护理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1%(61/70),干预组为94.3%(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可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宫口松弛程度、止痛效果、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四级疼痛0例,三级疼痛0例,二级疼痛28例(28%),一级疼痛72例(72%);对照组患者四级疼痛2例(2%),三级疼痛29例(29%),二级疼痛65例(65%),一级疼痛4例(4%)。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7.5±1.6)ml,对照组为(16.9±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3例,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3%,对照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6例,其中4例患者轻度头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6%。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良好,具有镇痛效果好、易于松弛宫口、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陈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探讨泻白散的临床运用效果。选取便秘、盗汗、丘疹的典型病例,采用泻白散治疗,观察临床疗效。3例患者采用泻白散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无复发,效果显著。
作者:李勤;陆爱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