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燕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到我院门诊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患者42例,参照《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对小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超量用药者16例(38.1%),不对症用药者18例(42.8%),不对症用药且超量用药者5例(11.9%),因患者主动要求用药而出现超量用药且不对症用药者4例(9.5%)。结论对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做好药量监控,且应尽量对症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宝生;王少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作者:向斌;向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重症阑尾炎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治疗,试验组采用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18/20),高于对照组的6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陈宇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2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康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梁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缝合,观察组产妇采用背带式缝合,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止血。
作者:张玉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近的研究发现,B细胞来源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肥胖患儿较同龄其他患儿预后差。该研究发表在近的Blood杂志上。该文章的共同作者、洛杉矶儿童医院糖尿病和肥胖项目负责人Steven D. Mittelman博士认为,该研究首次揭露了肥胖对诱导治疗后患儿预后的影响意义重大。此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的患儿来自洛杉矶儿童医院,共纳入198例ALL患儿,主要是西班牙裔,127例(64%)体型较瘦,30例(15%)超重,41例(21%)肥胖。诱导治疗1个月,化疗方案根据患儿疾病的危险程度运用四药联合或三药联合。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的180例住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149/180),低于观察组的94.4%(17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观察组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5例,面红2例,头胀3例,头晕3例,皮疹及荨麻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般性过敏反应,经暂停用药及对症治疗后均消失,且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并给予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瞿建刚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检索2000年7月—2014年7月报道的塞来昔布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共收集到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病例13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结果塞来昔布所致的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28~90岁,其中<40岁者2例,41~60岁者7例,>61岁者4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1d者5例,1~4d者5例,5~15d者3例,短为1.5h,长为14d;累及消化系统4例,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例,累及心血管系统2例,累及泌尿系统2例,出现全身性损害1例,出现水肿3例。结论应加强对塞来昔布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居宇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辅助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2008—2013年收治的10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痊愈29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44/5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7.41%(31/5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P<0.05)。试验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为(3.2±1.2)d,对照组为(6.8±2.9)d,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1.5)d,对照组为(10.1±2.7)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7/54),对照组为29.6%(16/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肠梗阻药物。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78例,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采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痊愈8例(20.5%),有效25例(64.1%),无效6例(15.4%),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痊愈3例(7.7%),有效15例(38.5%),无效21例(53.8%),总有效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试验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7例(17.9%),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1例(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5)。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守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4周、3个月、6个月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足内翻、足下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
作者:曾军红;刘小明;罗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合并乙型肝炎产妇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合并乙型肝炎产妇,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护理后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乙型肝炎产妇实施整体护理可消除其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钟玲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急诊静脉滴注的患儿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两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病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恐惧、焦虑及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诊小儿静脉滴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静脉滴注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练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红光加以心理疏导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6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强脉冲光组、红光组),每组32例。红光组单用红光治疗,强脉冲光组单用强脉冲光治疗,联合组在联合应用强脉冲光和红光进行治疗的同时予以心理疏导。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红光组和强脉冲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SAS、SDS评分低于红光组和强脉冲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有3例发生红斑水疱、水肿、暂时性色素沉着,症状均较轻微,未做处理,不影响治疗。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红光加心理疏导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胡早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p1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中药组、黄芪组及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每组大鼠等量补肾活血方、黄芪、0.9%氯化钠溶液灌胃。提取含药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鉴定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RT-PCR法检测p16基因的表达。结果中药组、黄芪组血清培养细胞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 G0/G1期细胞比例均减少(P<0.05),且中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黄芪组(P<0.05)。中药组、黄芪组血清培养细胞p16基因表达较0.9%氯化钠溶液组下调( P<0.05),且中药组血清培养细胞p16基因的表达较黄芪组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延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p16的表达而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
作者:张毅;蔡智刚;唐新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40例孕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肢体畸形31例,其中30例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诊断准确,另有1例误诊,4例漏诊,12例伴有其他类型的畸形,同时孕周<18周、25~32周、>32周孕妇共漏诊4例,而18~24周孕妇无一例漏诊。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是产前检查的必要手段,可有效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有利于适时终止妊娠,减轻负担,同时应不断提高产前超声检查水平,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苏菊霞;武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加强药剂科管理对改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从我院各个科室随机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后;同时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从我院各科室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前。对加强管理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及处方药物金额进行比较。结果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处方药物金额均低于加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有效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使耐药菌的增长得到延缓,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临床实用性、可行性较高。
作者:沈杉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承受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多,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球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已占到总人口的1%,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及治疗抑郁症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和正在研发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本文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蒋文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新的研究表明,急诊科里阿片类药物过量使用屡见不鲜,其中超过2/3的药物是处方类阿片药物,包括美沙酮在内。该研究由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药学院的 Michael A. Yokell 及其同事开展,并在线发表于2014-10-27的JAMA内科学杂志。他们研究了2010年整个美国急诊科135971个阿片类药物过量使用的患者,其中处方类阿片药物占67.8%,二醋吗啡占16.1%,未说明的阿片类药物占13.4%,联合阿片类药物占2.7%。处方类阿片药物的过量使用多发生在农村(84.1%),国家南部(40.2%)以及女性(53.0%),且多数患者有健康保险。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