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蒋文玉

关键词:抗抑郁药, 抑郁症, 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承受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多,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球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已占到总人口的1%,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及治疗抑郁症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和正在研发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本文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73/87),高于对照组的71.3%(6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4)分,试验组为(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5)。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7.9±3.0)分,试验组为(5.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2,P<0.05)。治疗后对照组 ADL评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19,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12/87),试验组为4.6%(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侯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10/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表现不是很典型,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相关探讨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100例,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段、引发的系统损害或者是组织损害、引发不良反应药品。结果各个年龄段患者均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使用药品时,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多,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累及器官多的为皮肤与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损害等。结论通过药学监护理念监护临床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丁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奥曲肽辅助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辅助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2008—2013年收治的10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痊愈29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44/5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7.41%(31/5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P<0.05)。试验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为(3.2±1.2)d,对照组为(6.8±2.9)d,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1.5)d,对照组为(10.1±2.7)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7/54),对照组为29.6%(16/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肠梗阻药物。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儿童早期抑郁的预测因素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儿童抑郁症,而且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早期抑郁可以被诊断。但是,究竟哪一种变量可以预测儿童早期抑郁,这些预测因素是否与儿童其他发展阶段的预测因素类似,目前还不清楚。对此,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系的 Sara J. Bufferd 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早期抑郁的预测因素与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预测因素相似。该研究结果近发表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杂志上。这是一项多方法、多被调查者的纵向研究,研究对象为一个大型社区的3~6岁儿童。在他们3岁时评估他们6岁时的抑郁发作预测因素,包括:儿童精神病理学(通过父母诊断会谈评估)、儿童性情、同龄人功能教师评分、父母精神病理学(通过诊断会谈评估)和心理社会坏境(父母的敌意、家庭应激原和父母教育)。研究结果显示,若干变量预测了儿童6岁时的抑郁发作,包括:儿童焦虑症病史、难以自制的儿童性情、较差的同龄人功能、父母情感障碍、焦虑和物质滥用既往史,早期和近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父母教育。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记录,统计分析其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大部分科室都用到了质子泵抑制剂,共计使用1532例次,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共计60例次,主要包括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配伍问题等。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整体上处于合理水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因多态性、用药时间、患者情绪等;依然存在部分不合理应用情况,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对药物的认识。

    作者:单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恰当、有效的非语言性沟通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同患儿的关系,促使患儿有效的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春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加强药剂科管理对改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加强药剂科管理对改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从我院各个科室随机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后;同时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从我院各科室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前。对加强管理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及处方药物金额进行比较。结果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处方药物金额均低于加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有效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使耐药菌的增长得到延缓,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临床实用性、可行性较高。

    作者:沈杉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门诊确诊的肛周尖锐湿疣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CO2激光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别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93.8%)高于对照组(54.7%),复发率(14.1%)低于对照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郑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缝合,观察组产妇采用背带式缝合,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止血。

    作者:张玉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眼部奴卡菌感染一例报道

    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奴卡菌感染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通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眼部外伤或手术时发生条件性感染。本院实验室于2014-03-07检出1例眼部奴卡菌感染患者,此菌感染在本实验室实属罕见,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李倩;刘福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国际视觉模拟( VAS)评分分别为(4.5±1.2)分、(7.6±1.3)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无一例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患儿发生尿潴留、牵拉痛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雪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硝唑与硫酸镁湿敷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甲硝唑与硫酸镁湿敷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后会阴切口水肿的农村产妇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湿敷;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产妇用药1周后会阴部疼痛感和水肿状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会阴切口水肿状况、会阴部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硝唑、硫酸镁湿敷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和疼痛感比较,甲硝唑的效果更佳。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蛋白尿可能是 IgA 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

    IgA 肾病( IgAN)是全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妊娠是年轻的IgAN女性患者一个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是IgAN患者的妊娠结局还不明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宏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匹配的队列研究证实妊娠期间的蛋白尿是IgAN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一个风险预测因子,提示对于妊娠的 IgAN 妇女蛋白尿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11月的AJKD杂志上。该结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价肾功能下降的IgAN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妊娠对肾功能下降的IgAN患者肾脏病进展的影响。将来的研究还应该评估降低蛋白尿的干预措施(如佳的血压控制范围或在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中使用激素治疗)对妊娠预后的影响。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泻白散的临床运用报道

    探讨泻白散的临床运用效果。选取便秘、盗汗、丘疹的典型病例,采用泻白散治疗,观察临床疗效。3例患者采用泻白散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无复发,效果显著。

    作者:李勤;陆爱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肛门功能及血清清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血清清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化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清蛋白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后,35例患者肛门功能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0例,其中88.57%(31/35)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患者术后血清清蛋白为(38.6±11.7)g/L,高于术前的(25.4±1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5, 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血清清蛋白明显降低。

    作者:邹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检测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检测心血管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两个亚组即急性心肌梗死组(观察1组)、慢性心力衰竭组(观察2组);另选取126例健康人群将其设为对照组。应用荧光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人群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甲状腺刺激激素( TSH)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清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血清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血清T3、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功能有关,该检测指标可以作为心血管患者病情发展、预后转归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贺世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β2-微球蛋白评估小儿肾功能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评价小儿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肾病患儿2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的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β2-MG、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 Cr)水平及增高率。结果观察组血清β2-MG、BUN、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β2-MG增高19例(76%),BUN增高4例(16%),Cr增高3例(12%),血清β2-MG增高的例数多于BUN、Cr增的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β2-MG在预测小儿肾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作者:陈翼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92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腹胀、嗳气、上腹疼痛、反酸改善时间)、Hp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44/46),高于对照组的78.3%(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嗳气、上腹疼痛、反酸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Hp清除率为73.9%(34/46),高于对照组的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 VAS)评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紧张、抑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后治疗组VAS评分、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