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帅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重症阑尾炎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接诊的78例小儿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检测观察组患儿用药前、术后第1、3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渗血、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第1、3天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术野渗血、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安全、可靠,有效地减少了患儿渗血、出血量以及引流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波离散度、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2,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
作者:颜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在气管切开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气管切开术后需留置胃管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的80%(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低于对照组的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插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蓝春风;廖秀英;蓝雪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近年来,关于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多药耐药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重要方面,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介导的卵巢癌耐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些年已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激素类基因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本文综述了激素类基因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君;刘恩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承受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多,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球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已占到总人口的1%,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及治疗抑郁症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和正在研发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本文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蒋文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异丙酚、顺式阿曲库胺靶控静脉麻醉,研究组予以芬太尼与异丙酚、顺式阿曲库胺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警觉-镇静( OAAS)评分。结果研究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可缩短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加强胆囊切除手术安全性。
作者:张岳春;高红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辅助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2008—2013年收治的10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痊愈29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44/5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7.41%(31/5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P<0.05)。试验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为(3.2±1.2)d,对照组为(6.8±2.9)d,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1.5)d,对照组为(10.1±2.7)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7/54),对照组为29.6%(16/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肠梗阻药物。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加强药剂科管理对改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从我院各个科室随机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后;同时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从我院各科室抽取的药物处方120张,即加强管理前。对加强管理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及处方药物金额进行比较。结果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应用率、问题发生率、处方药物金额均低于加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有效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使耐药菌的增长得到延缓,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临床实用性、可行性较高。
作者:沈杉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奎硫平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唑吡坦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睡眠潜伏期长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奎硫平是临床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有效药物,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宋秘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应用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试验组。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未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复发率以及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和药物使用掌握率。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及药物使用掌握率分别为93.0%(40/43)、90.7%(39/43),高于对照组的65.1%(28/43)、48.8%(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和药物使用的掌握率。
作者:何艳;尹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胃溃疡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胃黏膜保护剂类、抗幽门螺杆菌类药物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胃溃疡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胃溃疡合并抑郁症病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胃溃疡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4)d、(7.6±1.6)d、(15.6±2.4)d,长于治疗组的(9.0±1.6)d、(5.0±0.7)d、(11.5±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9例(22.0%),治疗组中出现不良反应1例(2.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临床实际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谢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校医务室及西乡塘社区医院2008年1月—2014年4月随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服药后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依从性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药物。
作者:陈芳莲;农秋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症状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及尿常规检查异常。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胡晓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2014-11-14在日内瓦表示,由于供应不足及缺少临床数据支持,当前有前景的埃博拉试验性药物有限。世卫组织于11日至12日针对埃博拉病毒试验性干预手段召开技术咨询会议,来自临床、制药、药物监管等领域的专家重点对埃博拉试验性药物、康复期全血和血浆疗法等干预手段进行了讨论与评估。世卫组织14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已收到来自科学界的约120份埃博拉潜在药物建议,但其中诸多药物经测试后证明无法抵抗埃博拉病毒。针对部分埃博拉患者被转移至其他国家成功治愈的案例,世卫组织表示这些患者治愈率高的原因可能源自高标准的护理,初步数据无法证明其他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单纯穿孔缝合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胃肠科门诊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穿孔患者,依据患者病情、手术适应证等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9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术后发热6例;对照组出现15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9例,术后发热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复发4例,其中再次穿孔3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8例,其中再次穿孔6例,复发率为21.1%;两组复发患者Visick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单纯缝合修补术均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有效的手段,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穿孔特点等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彭映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脐带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伴窒息者31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31例,将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pH值、PO2和PCO2及观察组不同Apgar评分患儿pH值、PO2、PCO2。结果观察组pH值、PO2低于对照组,P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Apgar评分为0~3分的患儿pH值及PO2均低于4~7分的患儿,PCO2高于4~7分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脐带血血气分析可以较迅速的了解新生儿缺血缺氧状态,对新生儿的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作者:富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儿均给予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童三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2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康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梁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试验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70±21)mm,小于对照组的(85±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试验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5±19)mm,小于对照组的(59±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8,P<0.05);试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12)%,高于对照组的(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5)。结论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志福;王亚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