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映华
探讨泻白散的临床运用效果。选取便秘、盗汗、丘疹的典型病例,采用泻白散治疗,观察临床疗效。3例患者采用泻白散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无复发,效果显著。
作者:李勤;陆爱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单纯穿孔缝合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胃肠科门诊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穿孔患者,依据患者病情、手术适应证等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9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术后发热6例;对照组出现15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9例,术后发热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复发4例,其中再次穿孔3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8例,其中再次穿孔6例,复发率为21.1%;两组复发患者Visick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单纯缝合修补术均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有效的手段,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穿孔特点等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彭映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评价小儿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肾病患儿2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的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β2-MG、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 Cr)水平及增高率。结果观察组血清β2-MG、BUN、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β2-MG增高19例(76%),BUN增高4例(16%),Cr增高3例(12%),血清β2-MG增高的例数多于BUN、Cr增的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β2-MG在预测小儿肾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作者:陈翼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将安全管理应用于常规护理中。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进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应用安全管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效果,降低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试验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d,早餐半小时后服用;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d,分两次服用。在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发现颜面潮红10例,头痛20例,心悸12例,下肢水肿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1%,试验组发现颜面潮红2例,头痛6例,心悸4例,下肢水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8%,其中部分患者同时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朱宇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血清清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化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清蛋白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后,35例患者肛门功能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0例,其中88.57%(31/35)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患者术后血清清蛋白为(38.6±11.7)g/L,高于术前的(25.4±1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5, 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血清清蛋白明显降低。
作者:邹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7例。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治疗前后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护理组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恢复情况、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作者:宗一;蒋建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在气管切开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气管切开术后需留置胃管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的80%(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低于对照组的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插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蓝春风;廖秀英;蓝雪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根管适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24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2例。对照组采用根管超充治疗,观察组采用根管适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4%)高于对照组(63.9%),疼痛发生率(6.6%)低于对照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管适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确切。
作者:张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的患者48例,其中23例患者于产前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为观察组;另外25例患者产前未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b,总出血量、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b高于对照组,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的患者于产前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及子宫切除率。
作者:肖建英;郭久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奎硫平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唑吡坦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睡眠潜伏期长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奎硫平是临床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有效药物,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宋秘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性期前收缩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9),低于对照组的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雷龙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T2加权成像( T2 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膀胱憩室癌患者,对其行包括 DWI的MRI检查和MRI平扫,并分析T2 WI联合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与术后病理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及其对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显示,膀胱憩室癌患者36例,非膀胱憩室癌患者4例;T2 WI+DW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膀胱憩室癌患者34例,非膀胱憩室癌患者6例。T2 WI+DW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膀胱憩室癌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75.0%、25.0%、83.3%、97.1%和50.0%。结论 T2 WI+DWI+动态增强扫描对膀胱憩室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龙;钟祖春;刘小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2014-11-14在日内瓦表示,由于供应不足及缺少临床数据支持,当前有前景的埃博拉试验性药物有限。世卫组织于11日至12日针对埃博拉病毒试验性干预手段召开技术咨询会议,来自临床、制药、药物监管等领域的专家重点对埃博拉试验性药物、康复期全血和血浆疗法等干预手段进行了讨论与评估。世卫组织14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已收到来自科学界的约120份埃博拉潜在药物建议,但其中诸多药物经测试后证明无法抵抗埃博拉病毒。针对部分埃博拉患者被转移至其他国家成功治愈的案例,世卫组织表示这些患者治愈率高的原因可能源自高标准的护理,初步数据无法证明其他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13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统计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时间及合理性。结果联合用药34例(26.2%),单一用药96例(73.8%);抗菌药物种类包括第2、3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患者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12例使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应加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水平,以此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发生率。
作者:汪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18.881、14.583、8.696,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试验组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两组自产妇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大限度地满足母婴实际需求。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32例,对其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分成试验组16例(16只眼)和对照组16例(16只眼),试验组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对照组未注射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3例(18.75%),好转11例(68.75%),无效2例(18.75%),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1例(6.25%),好转8例(50.00%),无效7例(43.75%),总有效率为56.2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结论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张兴琚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门诊及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9例)和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43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龈沟出血指数( SBI)和探诊深度( P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法检测各组血清 SAA 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素介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并分析SA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SAA水平与FBG、TNF-α、IL-6、SBI、Fins、PD和HOMA-IR成正相关(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清SAA水平与炎性反应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是反映牙周破坏程度的敏感指标,可成为判断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江萍;王瑶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