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穿孔缝合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效果比较

彭映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 穿孔缝合术, 胃大部切除术,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穿孔缝合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胃肠科门诊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穿孔患者,依据患者病情、手术适应证等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9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术后发热6例;对照组出现15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9例,术后发热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复发4例,其中再次穿孔3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8例,其中再次穿孔6例,复发率为21.1%;两组复发患者Visick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单纯缝合修补术均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有效的手段,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穿孔特点等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门诊需静脉采血的患者318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59例。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采血操作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采血后的不良事件即局部淤血、局部发红、血肿、回血障碍、出血疼痛、神经损伤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1.8%(146/159),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7%(11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局部淤血、局部发生血肿、回血障碍(不回血或回血慢)、出血疼痛、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采血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采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司春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10/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表现不是很典型,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燕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性期前收缩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维拉帕米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9),低于对照组的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雷龙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40例孕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肢体畸形31例,其中30例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诊断准确,另有1例误诊,4例漏诊,12例伴有其他类型的畸形,同时孕周<18周、25~32周、>32周孕妇共漏诊4例,而18~24周孕妇无一例漏诊。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是产前检查的必要手段,可有效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有利于适时终止妊娠,减轻负担,同时应不断提高产前超声检查水平,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苏菊霞;武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0例盆腔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桂枝茯苓胶囊及中药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30/32),高于对照组的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3~6个月后,研究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1%,对照组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叶红;敖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正规降糖、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糖变化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55例(91.7%),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42例(70.0%),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内心绞痛、肺水肿、心率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对患者的血糖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夏耀廷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所收治的140例真菌阴道性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行常规护理外,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前 SAS 评分为(53.8±0.7)分,护理后为(52.3±0.9)分;干预组护理前 SAS 评分为(54.2±0.9)分,护理后为(32.6±0.4)分。护理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1%(61/70),干预组为94.3%(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可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于睡前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 FBG、2h 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标准差及极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1例(3.3%),对照组低血糖反应7例(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效果好,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吴忠权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症状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及尿常规检查异常。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胡晓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18.881、14.583、8.696,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试验组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两组自产妇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大限度地满足母婴实际需求。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我院中药房发放药品处方5703张,其中,2013年11月发放2746张作为对照组;2013年12月发放2957张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未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率正确率、复核差错率。结果试验组处方审核正确率、调配率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复核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规范中药房药管理,确保供药流程合理顺畅,从而有助于降低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沈云士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妇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的研究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妇96例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妊娠羊水正常产妇9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72.9%,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晚期发生羊水过少会对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应引起重视,对羊水过少产妇分娩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洪小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7例。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治疗前后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护理组Harri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及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2013年送检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 DDDs)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 DDDs,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及依替米星排名及用量占比无明显变化,头孢硫脒、头孢吡肟及氨曲南排名及用量占比明显减少。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哌拉西林消耗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头孢吡肟消耗量与阴沟肠杆菌耐药率呈负相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消耗量对阴沟肠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呈正相关,而部分则呈负相关。

    作者:张冠军;叶云;张士勇;程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使用左氧氟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及是否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累及皮肤27例,累及心血管系统12例,累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7例,累及神经系统4例。多数患者不良反应在停药后逐渐消失,无需特殊治疗,部分不良反应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而未留下后遗症。结论临床医生应当详细了解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朱立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承受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多,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球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已占到总人口的1%,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及治疗抑郁症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和正在研发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本文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蒋文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眼部奴卡菌感染一例报道

    眼部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奴卡菌感染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通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眼部外伤或手术时发生条件性感染。本院实验室于2014-03-07检出1例眼部奴卡菌感染患者,此菌感染在本实验室实属罕见,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李倩;刘福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检索2000年7月—2014年7月报道的塞来昔布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共收集到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病例13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结果塞来昔布所致的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28~90岁,其中<40岁者2例,41~60岁者7例,>61岁者4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1d者5例,1~4d者5例,5~15d者3例,短为1.5h,长为14d;累及消化系统4例,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例,累及心血管系统2例,累及泌尿系统2例,出现全身性损害1例,出现水肿3例。结论应加强对塞来昔布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居宇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波离散度、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15d后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2,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

    作者:颜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泼尼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与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腹痛、便血、皮疹、关节疼痛等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24/26),高于对照组的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0例(38.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呕吐2例(7.7%),呕血3例(11.6%),面色潮红、烦躁5例(19.2%);试验组有2例(7.7%)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兴奋、失眠。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中,甲泼尼龙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氢化可的松,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金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