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芝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9年 KDIGO CKD-MBD 指南指出:在慢性肾脏病(CKD)1-3期,由于未发生显著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仍可称其为传统意义上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对于 CKD 1-3期成年人是适用的,对于3期以后的 CKD 患者随着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出现,患者出现了肾性骨病,骨密度(BMD)低者应该被称为“CKD-MBD 伴低BMD”[2]。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马忠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服尼群地平治疗,比较2组降压和降糖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餐后血糖降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探讨 X 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X 线图像及各项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26例患者首诊未检查出肋骨骨折,占13.0%;14例患者复诊时发现骨折根数有漏诊现象,为7.0%。结论未发生错位的骨折、肋软骨及肋骨中段骨折、胸片两侧的肋骨交叉互叠处特殊位置等,均不易通过 X 线发现,易造成诊断失误现象。提高 X 线检查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是降低诊断失误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查正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抽选出562例涉及抗菌药物应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650例中,有562例涉及抗菌药物的应用(86.46%);共涉及102种抗菌药品;预防性及治疗性用药分别为51.96%、42.70%。结论医院肾内科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合理用药,但仍具有改善空间。
作者:张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日益提高,医院药品使用品种和数量迅速增长,这对医院门诊药房的日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药房药品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高效,保障患者用药更加安全、合理,医院药房的自动化成了当前大型医院药房发展的新方向[1]。我院与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1年时间的共同研究开发,通过构思、筹备、规划、实施,于2011年3月完成了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建设并顺利投入了正常运营。系统的建立给医院药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药房工作的传统模式,使药房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到对外服务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作者:王晓萍;周红成;熊存全;房丹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60例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4mg,每天1次,并联合精蛋白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 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精蛋白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 治疗,根据血糖要求调整个体化的胰岛素给药剂量。每3个月监测患者体质量、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监测期为2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治疗组未合并高血压患者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HbA1c、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 <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用药24个月中,监测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均合格,治疗过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患者 FBG、2hPG、HbA1c、三酰甘油(TG),其临床疗效同样确切,甚至更优,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作者:廖艺;韦宁;盘红梅;王为民;甘振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胆石症胆囊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43例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胆囊炎老年患者,对围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更加安全的治疗方案。结果43例手术患者中,进行急诊手术20例,行择期手术23例,治愈4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分别为肺部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心力衰竭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论老年胆石症胆囊炎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应把握适应证,进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高双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解毒利水膏外敷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癌症晚期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病例6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4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敷解毒利水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患者 INF-γ与 IL-4的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INF-γ偏低,IL-4偏高,治疗后2组 INF-γ均升高,IL-4均下降,且联合组 INF-γ升高程度与 IL-4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解毒利水膏外敷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显,在 INF-γ与 IL-4水平调节方面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靖;张晓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思密达、硫酸镁及甘露醇导泻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加大黄、芒硝及甘草导泻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黄、芒硝及甘草联合应用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具有导泻、解毒、保护胃肠黏膜等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国杰;郑义;宋彩霞;闫永霞;范冬梅;马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与有效防疫。方法经证实的80例COPD 患者给予药物(噻托溴铵)治疗控制,大部分接受6个月以上治疗。结果全组 COPD 患者共80例,其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30%。结论 COPD 治疗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故在 COPD 治疗期内应及早加强下呼吸道的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胡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实施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82例孕妇,按照入院号码的单双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单纯丙泊酚予以麻醉镇痛;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镇痛。针对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予以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观察组孕妇的用药总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陈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用药的现状,分析门诊处方的不合理之处,探讨其解决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5~12月门诊处方8624张,统计处方中各类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8624张处方中,主要存在药物选用不合理、不符合药代动力学、溶媒选用不当、毒性相加、理化性状改变、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尚存在,应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纠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例在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范慧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h 内,产妇的阴道出血量>500ml,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因宫缩乏力引发的产后出血为常见,在产后出血的总数中约占到70%[1],居于国内各类产妇死亡病因首位。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会引起产妇的子宫收缩障碍,使胎盘附着面的血窦无法闭合,从而使得出血量增加。因此,做好产后24h 内的出血观察、急救,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改善母婴结局。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向英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治疗的以喘息为主要特征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普米克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起效快,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要小,操作简便,价格适中,易为家长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长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对我院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该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临床注意事项,为临床及相应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诉“纳差,双下肢乏力伴间断低热1月”于2013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艾滋病”收住入院。因患者活动及突然站立后出现头晕等不适,考虑脑供血不足导致直立性低血压,11月1日予疏血通静脉滴注活血扩血管治疗。11月4日,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颜面及躯干充血,可见风疹块,医嘱暂停使用该药,并予10%葡萄糖酸钙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注射用地塞米松5.0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静脉注射、氯雷他定10mg 口服。经上述抗过敏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缓解,充血现象消失。
作者:徐璐;李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大量研究证实,手术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我院新上岗护士多担任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高。因此,了解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建立合理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秀霞;寻丽彬;赵兵;李芳芳;赵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院患者逐年增加,跌倒是造成老年患者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有研究表明,>65岁的老年人,至少有1/3每年发生1次跌倒;65~69岁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0%,>80岁的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1%。以跌倒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曲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治疗产后出血中所起的作用,为妇产科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1月治疗的35例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欣母沛治疗,首次深部肌内注射250μg,间隔15~90min 可重复使用。观察患者用药后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5例患者应用欣母沛治疗后,显效29例(82.9%),有效6例(17.1%);5例(14.3%)出现恶心、呕吐,2例(5.7%)出现面部潮红,1例(2.9%)出现头痛。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素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