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长虹
目的:了解早产儿发生状况,为早产儿的防治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12年玉林市辖区内7县市区早产儿监测结果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玉林市总活产儿128323例,早产儿总数为4489例,早产儿发生率为3.50%,早产儿发生率高为北流市4.37%,低为福绵区1.95%。结论早产儿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围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也获得了不少积极成果。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李立博;刘瑞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护理工作复杂,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护士繁重的工作量、快节奏的工作、医患之间的误解或冲突、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现象刺激等,均可能会导致紧张、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及睡眠质量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护士生活质量。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大多数为工作量大、节奏快,这些压力直接影响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质量。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特别是手术室的护士,由于危重患者密集,抢救多,周转快,导致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远大于普通病房,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1~4]。然而,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手术室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疏导方法。
作者:叶琼瑶;钟清华;肖新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自拟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高血脂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自拟降脂方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脂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效果十分理想,无不良反应,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吴德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会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而引起心力衰竭,其病死率高达30%~50%,约50%的患者出现早产或宫内发育迟缓,严重者更会危害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属妇产科的严重合并症[1]。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一般主张对已妊娠者早期终止妊娠。笔者回顾分析了30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办法及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海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近日,来自洛克斐勒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信号通路,其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细胞摄入葡萄糖,或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该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用药的现状,分析门诊处方的不合理之处,探讨其解决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5~12月门诊处方8624张,统计处方中各类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8624张处方中,主要存在药物选用不合理、不符合药代动力学、溶媒选用不当、毒性相加、理化性状改变、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尚存在,应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纠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药效。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依次予0.10%、0.15%、0.20%的罗派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记录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满意,B 组、C 组阻滞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锋;谢海辉;吴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运动与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0例60~65岁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5例。对照组遵医嘱予口服降糖药和饮食控制,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运动与护理干预。2组在治疗前后均测定患者血糖,血脂等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仅在干预组中显著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前后显示,干预组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的变化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运动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糖、脂代谢紊乱,同时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倩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现代社会进步和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发展,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更高要求。在这一要求下,我国的临床药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临床药学通过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探讨药物的应用规律,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的目的[1]。药学监护(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 Hepler 和 Strand 提出,1990年Hpler 等提出了 PC 定义:“PC 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这一定义明确的提出了药师的使命即提供负责的药学监护。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治疗过程实施药学监护的案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切入点及工作体会,为临床药师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作者: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46岁,肾移植8年后再行血液透析4年,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半年前于血液透析治疗回家后自觉导管隧道口处疼痛,无发热,体格检查:导管隧道口见红肿,按压之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0.18×109/ L,血红蛋白85.1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78;(2)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3)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诊断为:1.长期导管隧道感染2.慢性肾衰竭( CKD-5期)。患者自诉有“头孢”过敏史,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每天2次×10d,治疗第6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自觉症状良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6×109/ L,血红蛋白84.7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第11天改口服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5d。治疗结束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导管口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32×109/ L,血红蛋白88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4;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及阿米卡星0.4g 肌内注射,每天2次×20d,治疗第10天血常规示白细胞7.28×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2%;第14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无疼痛。同时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百多邦”外用,观察半年患者未再出现导管隧道感染。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实施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及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能够有效的减少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凌云;管有林;周瑜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评价分析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8例,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并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 HAMD 评分显著下降(P <0.01)。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叶锋;李小芬;毛卫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在风湿性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小剂量硫唑嘌呤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然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安全性受到影响。笔者对小剂量硫唑嘌呤治疗风湿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9年 KDIGO CKD-MBD 指南指出:在慢性肾脏病(CKD)1-3期,由于未发生显著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仍可称其为传统意义上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对于 CKD 1-3期成年人是适用的,对于3期以后的 CKD 患者随着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出现,患者出现了肾性骨病,骨密度(BMD)低者应该被称为“CKD-MBD 伴低BMD”[2]。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慢性肾脏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总患病率为10.8%,预计有1.195亿患者,肾脏病患者人数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1]。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肾脏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2种。腹膜透析具有较高的早期生存率、良好的残余肾功能(RRF)保护作用、较低的交叉感染率等优点,对 RRF 的保护作用优于血液透析[2],是作为一线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功能替代疗法。
作者:何东;廖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但要认真对待糖尿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自我监测,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对于血糖的长期控制,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秋兰;王淑丽;王永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我国大中城市医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比较多。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县级的医疗机构也开始广泛普及。近4年我院共对1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了确保术后的康复质量,我院为这些患者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术后护理措施,并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礼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2011年6月-2013年8月接受过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导尿处理,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处理及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的例数。结果试验组重置尿管、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采用间歇性导尿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的恢复自行排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翠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比较。方法选取1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组)和对照组(胺碘酮组)各110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7.27%、80.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患者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同胺碘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
作者:张大贤;王从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