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拉帕米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药

药品资讯网

关键词:维拉帕米, 治疗高血压, 型糖尿病, 小鼠实验, 心脏病, 偏头痛, 科学家, 常用药, 治愈, 新药, 人员
摘要:研究人员近日宣布,维拉帕米这种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和偏头痛的常用药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药。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在小鼠实验中,维拉帕米能够完全治愈1型糖尿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1年7月-2012年9月间接受人工流产患者75例进行用药分析,所有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19例及 D 组18例。A 组患者单纯采用异丙酚麻醉,B 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C 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静脉麻醉,D 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麻醉;分别对4组患者麻醉情况进行监测,其中包含患者 SPO2值、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短,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通过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行观察,A 组患者无药物并发症出现。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能够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靳书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便为早期预防和后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35例与非骨质疏松组37例。通过比较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病程、血磷、血钙等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BMI、空腹胰岛素、糖尿病病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钙、血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低体质量指数、长病程、低空腹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古丽加那提·马斯开;翟晨辉;伊力扎提;侯志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管理职能

    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前必经的关键环节,通过临床试验来对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科学评价,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评和批准上市提供重要依据[1]。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必须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FDA)和卫生部组织的资格认证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一起作为临床试验中的研究方,承担着对医疗机构有关临床试验的医疗与研究条件的系统管理职责和对所承担项目的管理职责[2]。而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是临床试验机构下设的重要职能部门。

    作者:柳梅;寇莹莹;李玫;郑红;赵青;汤依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6例护理体会

    我国大中城市医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比较多。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县级的医疗机构也开始广泛普及。近4年我院共对16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了确保术后的康复质量,我院为这些患者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术后护理措施,并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礼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痛风患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变,虽然吃、穿、住、行都越来越好,但是无节制、不规律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严重,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日渐年轻化。痛风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给治疗带来了不少困难。作为一名护士面对大量痛风患者,除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外,为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必要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痛风相关知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日常生活使痛风获得很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开展及时的健康教育可增进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医疗护理措施的理解,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使之配合治疗,接受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自然得体的护理指导与沟通,体现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一种关爱,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在此过程中,护士的知识性得以体现,也有利于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作者:施燕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配制浓度对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配置浓度对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对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进行不同浓度的配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pH 仪对不同浓度的奥美拉唑滴注液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奥美拉唑经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经8h 连续观察发现,不同组别滴注液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并未出现显著的变化,不同组别滴注液的 pH 随浓度增大逐渐降低,并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未发现有颜色上的变化发生。结论使用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对奥美拉唑进行配制,浓度在0.08~0.8g/ L 范围内,时间在8h 内,含量、pH 值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稳定性较好。

    作者:杨炫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检测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对60例儿童 ALL 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60例儿童 ALL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共26例(占43.3%)。结论儿童 ALL 容易出现细胞遗传学改变,常规染色体核型因各种原因导致检出率降低,应联合 FISH 检测异常克隆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万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药效。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依次予0.10%、0.15%、0.20%的罗派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记录3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满意,B 组、C 组阻滞起效时间与痛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4%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锋;谢海辉;吴婉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灭鼠药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灭鼠药急性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病例。目前生活中常见的杀鼠剂通常含有磷化锌、安妥等化学毒物,但由于一些厂家非法将氢化物掺入灭鼠剂,使之成为剧毒急性杀鼠剂,该药有严重的二次中毒作用,属禁用品。由于这些厂家的非法销售,造成环境污染和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琳;聂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儿科患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力以及治疗合作性较差,和成人科室相比,其护理纠纷率较高[1]。对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程度以及因素进行了解,能够有效保障患儿的医疗护理安全。笔者对我院儿科发生的护理纠纷的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住院患者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1日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品名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频度前3位长期为 CCB、ARB、利尿剂;单品种排序中销售金额前3位是缬沙坦(代文)、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科素亚;用药频度前3位是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缬沙坦(代文)和螺内酯片。结论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晓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标准化护理晨间床旁交接班的实施与评价

    标准化是指为更好地达到某些目的而提供依据,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1]。交接班的重要环节就是护士床头交接班,是护理交接班的决定因素[2]。未标准化的交班形式因其内容模糊,会出现不规范交接班现象,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护士职业能力的提高[3]。因此标准化床头交接班对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1月开始,我科护士对床头交接班的模式进行了标准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彭琳;詹婷;何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父子同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1例报告

    2009年4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某中学发生腮腺炎暴发流行,接到报告后,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市疾控中心应急采取有效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未向其它班级及学校扩散,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席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成都市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的维生素 D 营养状况。方法在2011年9月测定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135例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作为观察组;与同期及同年11月份首次测定血25羟维生素 D 的患者比较,对照组9月份50例、对照组11月份42例,分析其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差异。结果健康女性组血25羟维生素 D 水平(14.92±6.23)ng/ ml 与对照组11月份(14.70±5.94)ng/ ml 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远远低于同期对照组9月份水平(60.56±23.54)n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健康女性组维生素 D 充足比2.96%、不足比12.59%及缺乏比84.44%与对照组11月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缺乏和不足的比例为97.04%远高于对照组9月份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 D 缺乏严重,这将极大地影响其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苟晓琴;李勤;李世云;李强;郑振;熊萍;钱少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青霉素致急性肾衰竭1例

    青霉素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其它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笔者现就我部1例青霉素致急性肾衰竭资料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兴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作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为25%,易发生于脱水患者及老年患者,多发生在透析结束之际。痉挛部位包括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上,症状为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疼痛难忍,一般情况下无法坚持透析,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1]。现将透析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宋文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mTORC2信号通路或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

    近日,来自洛克斐勒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信号通路,其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细胞摄入葡萄糖,或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该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老年人跌倒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院患者逐年增加,跌倒是造成老年患者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有研究表明,>65岁的老年人,至少有1/3每年发生1次跌倒;65~69岁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0%,>80岁的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1%。以跌倒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曲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但要认真对待糖尿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自我监测,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对于血糖的长期控制,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秋兰;王淑丽;王永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