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资讯网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点评制度,以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方法2013年1月开始,即随机抽取上个月归档病历100份,用于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微生物送检率。随机抽取当月清洁手术病历300份,用于计算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药物选择、使用疗程等。结果2013年共抽取点评1000份病历处方,经抗菌药物专家组复核后有293份病历处方存在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不合理率为29.30%。其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209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71.33%;治疗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处方有84份,占不合理病历处方数的28.67%。结论定期对病区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点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助于提高临床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张德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医院制剂有其自身的生存空间,并将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转变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加大投入,按照 GPP 的要求,完善制剂室的软硬件设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医院制剂充分发挥特色,为临床服务。
作者:石玉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中药坐浴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3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26例。观察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给予2%苏打水阴道冲洗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中药坐浴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玉芝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 CSP 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中外院误诊3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甲氨喋呤(MTX)动脉内灌注后清宫16例,MTX 治疗后清宫1例,手术治疗2例,B 型超声监测下直接清宫1例,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无子宫切除病例发生。结论应提高临床医师对 CSP 的认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 CSP 的重要方法,对不同 CSP 患者应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动脉介入治疗后清宫是较为安全可靠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高妍妍;周德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个月”入院。否认既往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膜炎、高血压病史。语言、行动正常,无障碍。6年前始行“诺和灵30R针16U、12U”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降糖治疗。其夫常从报纸、杂志上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故6年来患者未曾至医院随访,均为其夫根据血糖变化,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自觉血糖控制良好。本次因“乏力”入院,入院时指测随机血糖3.8mmol/ L,患者自诉无心悸、胸闷、出冷汗等不适。采集病史时发现其反应迟钝,声音低微,易恐慌,定向力差,记忆力明显减退,小便偶有失禁。追问患者家属,述其该表现已1年余,且逐渐加重。入院后予胰岛素多次减量,测血糖仍偏低,指测血糖<2.8mmol/ L 时,患者颜面部有微汗,遂完全停用胰岛素。查头颅MRA 提示脑白质广泛性脱髓鞘样改变。行肝炎系列、HIV、梅毒、EB 等检查均呈阴性,免疫球蛋白及脑脊液穿刺检查均呈阴性,基本排除其脱髓鞘改变为病毒感染或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诱发。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结合其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的病史,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可能与大脑长期缺血缺氧状态有关。建议纠正低血糖状态,高压氧舱治疗,另可尝试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但疗效不确切。患者家属因经济原因及不愿意承担激素治疗风险,放弃治疗出院。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主动式倾听查房在护士长下午查房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8月某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查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7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查房方法,试验组采取主动倾听模式,比较2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士治疗落实情况、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投诉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主动式倾听查房可应用与护士长下午查房中,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张丽;熊伟娜;吴梅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创伤性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新生儿颅脑损伤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脑损伤疾病。主要是因产伤引起。新生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其生理调节和适能力差,一旦受伤后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早产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做好其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很大的作用[1]。现将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黎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对严重创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各60例,分别应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进行液体平衡量管理,监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 A 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值等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较非限制性早期液体正平衡策略更有利于维持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高永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宫颈癌为我国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1]。而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同时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使用麻醉性止痛剂降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2]。为预防尿潴留发生,临床常采取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排尿、定期夹闭导尿管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但常因措施无效需再次导尿,增加患者痛苦与细菌上行性的尿路感染。我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患者的术后尿潴留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静脉输液治疗给药直接、迅速,是疾病治疗和急救的一种基本给药手段。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患儿多、病情变化快、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多只注重静脉给药过程,忽略了用药后静脉的保护,导致输液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局部皮肤变青。不仅增加了再次注射时静脉选择的难度,且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心理,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成为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了解和分析皮下淤血、皮肤变青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合理地使用、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的应用质量,对促进病儿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赵希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痤疮属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使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反应。其中,囊肿型痤疮除有粉刺、丘疹、脓疱外,深部的炎性反应也可形成巨大的脓肿,有的含有较大的黑头粉刺。在囊肿内含有带血的胶冻状脓液,后发生明显的瘢痕,有的形成瘢痕疙瘩[1]。此型痤疮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美容及身心健康。我科从2011年始采用芦荟珍珠胶囊(河北君临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我院自制的痤疮霜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质子泵抑制剂(PPIs)又称为胃酸泵,为 H +/ K +-ATP 酶抑制剂,属于苯丙咪唑类衍生物,主要作用于吡啶环或苯并咪唑环进行不同的修饰而增强其抑制胃酸的功能,通过在酸性环境中代谢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而发挥抑酸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酸相关性疾病,其早生产的药物为1987年在瑞典上市的奥美拉唑(omeprazole),后来又有多个质子泵抑制剂上市[1~3]。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提高高危壶腹癌根治术治疗成功几率的临床护理过程。方法利用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对高龄、高危壶腹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创造手术治疗的良好条件。结果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患者本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及家属与社会多方支持是高危壶腹癌根治术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
作者:焦柳英;叶彩云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瘢痕子宫患者由于子宫存在较大瘢痕,一般怀孕较困难,并且一旦怀孕很容易导致宫外孕或子宫破裂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都有可能引起瘢痕子宫,其中剖宫产是常见的原因。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产妇对分娩痛的畏惧,部分产科医师未能严格把握剖宫产的适应证等,导致剖宫产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瘢痕子宫的发生率,不仅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还造成产妇阴道分娩的难度增加,引发各种并发症[1]。作为产科医师需要明确知道,剖宫产并不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唯一的终止妊娠方式,而是阴道试产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方法。我院对3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维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哮喘积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缓解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探讨相关对策。方法2012年药检所采用传统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模式,即不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质量抽查;2013年初,本所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该院实际情况,指派专人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抽查,并将所得结果公示及时告知患者。结果2013年该院药剂科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2012年,药品质量事故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医院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应引起药检所及医院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陈金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大量研究证实,手术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我院新上岗护士多担任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高。因此,了解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建立合理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秀霞;寻丽彬;赵兵;李芳芳;赵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ICU 成为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ICU 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为了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许多医院的 ICU 都采取封闭式(半封闭式)的管理,取消家属探视或采取限制式家属探视[1、2]。危重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短暂的探视时间不能满足部分危重患者对亲情的持续性需求,实行针对性陪护制度是适应危重患者心理需求的体现[3],更是医学伦理学的要求。针对性陪护是指在 ICU 中选择需要及适合陪护的患者,对陪护人员、时间、交接方式等因素均加以严格规定的陪护制度[4]。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患者,女,46岁,肾移植8年后再行血液透析4年,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半年前于血液透析治疗回家后自觉导管隧道口处疼痛,无发热,体格检查:导管隧道口见红肿,按压之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0.18×109/ L,血红蛋白85.1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78;(2)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3)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诊断为:1.长期导管隧道感染2.慢性肾衰竭( CKD-5期)。患者自诉有“头孢”过敏史,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每天2次×10d,治疗第6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自觉症状良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6×109/ L,血红蛋白84.7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第11天改口服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5d。治疗结束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导管口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32×109/ L,血红蛋白88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4;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及阿米卡星0.4g 肌内注射,每天2次×20d,治疗第10天血常规示白细胞7.28×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2%;第14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无疼痛。同时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百多邦”外用,观察半年患者未再出现导管隧道感染。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对我院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该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临床注意事项,为临床及相应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诉“纳差,双下肢乏力伴间断低热1月”于2013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艾滋病”收住入院。因患者活动及突然站立后出现头晕等不适,考虑脑供血不足导致直立性低血压,11月1日予疏血通静脉滴注活血扩血管治疗。11月4日,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颜面及躯干充血,可见风疹块,医嘱暂停使用该药,并予10%葡萄糖酸钙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注射用地塞米松5.0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静脉注射、氯雷他定10mg 口服。经上述抗过敏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缓解,充血现象消失。
作者:徐璐;李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