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高桂林;陈莉

关键词: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2例,疗程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18例(56.2%)、有效11例(34.4%)、无效3例(9.4%),总有效率为90.6%,副作用轻微,无明显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综合精神医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有关感应性精神病归类的建议

    感应性精神病的定义,归纳起来有四点,其中两条是:(1)感应者一定是个妄想障碍的病人;(2)被感应者发病后的症状也是类似的妄想性障碍.临床上,能符合全部四条,特别是上述两条的病人极少.回顾以往报告,真是寥若晨星.

    作者:卢胜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虑平引起颜面水肿1例

    患者,女,38岁,因眠差2年,情绪低落、焦虑3月,首次门诊治疗.病前性格内倾,家族史、个人史、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初诊为神经症,予多虑平25 mg每晚顿服,2天后出现颜面水肿.查体:心肺(一),化验肝肾功正常,考虑为多虑平所致,立即停服多虑平,并静脉输液,加速药物排泄,3天后,水肿逐渐消失,患无不适感,查体无异常.

    作者:罗思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精神科的治疗

    自<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实施以来,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权益问题日趋受到重视,患者或者监护人有权了解病情、诊断结论、治疗方案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对某些治疗手段有权作出同意或者拒绝的决定.这对精神科医生既往的诊疗习惯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注意治疗上的一些关键环节以防范医疗纠纷,应当值得我们注意加强研究.本文结合国外有关的立法内容,对精神科合理治疗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志阳;谢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日本精神卫生工作见闻

    我有幸作为浙江省精神科护士的代表,被日本国福井县政府入选为2000年度福井县海外技术研修员,于2000年10月1日赴日本福井县立医院精神神经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医院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的研修.一年的研修生活使我体验了世界经济大国医院管理的模式,受益匪浅.研修期间,正值医院对日本<精神保健福利法>修改稿的学习讨论,经指导老师介绍精神保健福利法修改概要,结合该院实际操作,我认识到依法行事不但维护病人的权益,保护精神卫生工作者,同时又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真正理解了法律在精神科医学领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将有关日本精神卫生工作见闻简介如下.

    作者:姜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2例,疗程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18例(56.2%)、有效11例(34.4%)、无效3例(9.4%),总有效率为90.6%,副作用轻微,无明显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作者:高桂林;陈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利培酮治疗64例少儿精神分裂症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64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给予利培酮观察治疗8周,分别以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显效率为74.14%,起效时间为2周,有效治疗剂量为2~2.5 mg/d.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耐受性好,适合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作者:陈巧灵;黄劲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精神药物导致癫痫发作29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药物导致癫痫发作的时间、先兆症状与诱发因素.方法先对18 805例住院患者进行筛选,再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检出的29例药源性癫痫患者住院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癫痫发生率为1.54‰;大多数发作在服药第15~45天之间和服药后4小时内,呈正偏态分布;55.2%癫痫发作与药物达峰时间相符;先兆症状有:极度疲乏、头痛、烦燥不安、睡眠中肌肉抽动增多.诱因为:劳累、加药过快、剂量偏高、尿潴留、骤然减药或停药.结论应重视对精神药物所致癫痫的先兆症状的观察、诱发因素的干预和脑电图复查.

    作者:唐文新;鲁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4例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

    目的探讨精神损伤的司法鉴定.方法对54例与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司法鉴定进行分析,按精神损伤程度分重伤组与非重伤组统计,卡方检验.结果54例中,颅脑创伤所致智能障碍38例(70.4%),遗忘综合征1例(1.8%),精神病7例(12.9%),反应性精神病3例(5.6%),诱发精神疾病5例(9.3%),均没有评定损伤或伤残等级.重伤组与非重伤组颅脑外伤等级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8.54,P<0.01).与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有增多的趋势.结论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颅脑外伤损伤程度有关,制定统一的精神损伤鉴定标准,进一步完善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刻不容缓.

    作者:徐琼;池森;戴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联合会议纪要

    金秋时节,由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联合主办的2002年度学术年会于11月30日在上海市青松城召开.来自全市200余名主要由医疗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专业人员构成的两会会员参加了会议.

    作者:肖泽萍;张新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自杀行为患者血小板5-HT浓度

    目的通过测定伴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血小板5-HT浓度,以探讨其5-HT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研究组65例(男21例,女44例);疾病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采用HAMD及PANSS评定证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检测血小板5-HT浓度,采用HPLC及电化学检测仪测定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5-HT浓度的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12).自杀1次与自杀至少2次者之间治疗前血小板5-H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35).治疗后HAMD及PANSS评分的变化与血小板5-HT浓度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疾病伴自杀行为者血小板5-HT浓度未见显著下降.自杀至少2次者的浓度明显降低,提示与1次自杀者之间存在异质性.精神症状的变化与血小板5-HT浓度的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李华芳;林治光;王慧芳;潘令仪;庄冬梅;姚培芬;顾牛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60%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35%的患者单有焦虑症状;②住院冠心病患者的HAMD和HAMA总分受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数以及A型行为类型等因素的影响;③住院冠心病患者的SCL-90总分及其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结论住院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作者:张怀惠;陆峥;蔡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恋物癖1例

    患者男性,16岁,技校学生.从12岁起就经常偷拿女性的胸罩和袜子.当时尚未发育,只是有强烈的兴趣,不偷拿不行,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渐差,性格也逐渐孤僻.14岁开始发育,见到女性的胸罩和袜子就产生性兴奋.有时把偷拿到的胸罩、袜子紧抱于胸前,闭上双眼,深深地呼吸沉浸于性兴奋之中,有时边抱着这些物品边作手淫.15岁后在读技校期间,偷女人胸罩袜子的行为数次被别人发现,结果被学校除名,家人感到问题严重,故送医院就医.入院后检查:患者发育良好,智力正常,脑电图等各项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恋物癖.

    作者:唐贤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26例女性精神病人性侵害案例分析

    目的了解女性精神病人被强奸情况,更好地保护精神病妇女的合法权益.方法自制调查表对126例女性精神病人被强奸案例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被强奸的精神病人中精神发育迟滞多,占64%,其次为精神分裂症,占26.6%,其他精神病人占9.4%;性自卫能力丧失82.54%,性自卫能力削弱17.46%;在所有案件中,多数发生在白天,且多数发生在病人家中或罪犯家中;罪犯多数为被害人所熟悉的人,其结果说明,女性精神病人被强奸与其性自卫能力丧失或削弱有关.结论女性精神病人被强奸与正常强奸案不同,司法部门加大打击犯罪力度的同时,社会及家属还要加强对女性精神病人的性教育及监护治疗.

    作者:孟庆丰;王永柏;赵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反复呃逆为首发症状的抑郁症1例

    患者,男,37岁,干部,大专文化.因阵发性呃逆、少语、少动、忧愁10年,复发2个月于2002年5月8日来诊.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服刑犯人心因性精神异常的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服刑犯人心理因素、刑期对精神异常、服刑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1例心理因素组与35例生物学因素组刑期、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服刑能力对精神异常产生的影响.结果刑期与两组犯人之间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因素组犯人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明显少于生物学因素组(t=2.13,P<0.05),心理因素组犯人产生精神症状后服刑能力与生物学因素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82,P<0.01),心理因素组内刑期短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χ2=4.56,P<0.05).结论两组犯人在刑期相近情况下,在精神异常出现时间、服刑能力有明显不同.

    作者:陈致宇;韩宝淦;马黎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85例儿童孤独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患儿首诊主诉、发病与就诊时间间隔、个人史以及家庭史.采用PPVT、DDST智力量表,CARS、ABC孤独症量表以及ADQ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测试.结果85例患儿临床症状完全符合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临床特征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智力迟滞以及主动回避与他人眼对视为主.患儿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延迟22个月.45例(占53%)患儿系由剖宫产或产钳助产而娩出.结论作者提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综合性行为、语言等训练对孤独症来说至关重要.

    作者:庄宝玲;杜亚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以氯氮平为对照,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研究组和氯氮平对照组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周末进行PANSS评分和TESS评价疗效.结果奎硫平组和氯氮平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在认知因子和阴性症状减分率方面,奎硫平组与氯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奎硫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头昏、低血压、食欲减退等.结论奎硫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作为调查工具,对51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作调查,并与50名非精神病人做正常对照.结果调查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身理想与实际家庭类型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理想的家庭类型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别,患者组与对照组实际的家庭类型的比较、对照组理想与实际家庭类型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情感障碍患者的疾病复发可能与家庭功能状况有关,如果在疾病康复期指导中,加强家庭功能的心理治疗,可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

    作者:张凯;吴瑜;贾杰;谭庆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格障碍属于精神疾病吗?

    人格障碍属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历来争论的问题,迄今尚未阐明.早年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并非精神疾病;近年来有的主张它是精神疾病,但一些研究者持谨慎态度,认为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需要继续探索.

    作者:翟书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调查

    目的了解城区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务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为在一级医疗机构中设置心理咨询专科作可行性的研究.方法选取三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A院已经设立心理咨询专科6年;B、C院未设,但B院曾协助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专项调研)在岗医务人员进行随机独立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以患者向医务人员提出需了解的精神卫生知识,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以多选题和是非题的形式解答,解答对象不记名,但记录从医年限、职称、专业科室、精神卫生知识是接受培训还是自学获得.对问卷按掌握、基本掌握、熟悉、了解、基本不了解分成五类.结果A院中医务人员掌握、基本掌握和熟悉精神卫生知识的占81.39%,了解占9.30%,基本不了解仅2.33%.B院中掌握、基本掌握和熟悉精神卫生知识的占32.00%,了解占38.00%,基本不了解30.00%.C院掌握、基本掌握和熟悉精神卫生知识的占8.89%,了解占44.44%,基本不了解46.67%;但已经开设心理咨询专科门诊A院的高、中级人员都达到基本掌握和熟悉程度.工作年限、专业与掌握和了解精神卫生知识无显著关系.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专科门诊服务是切实可行的,对充实一级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结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有明显作用.

    作者:王政科;孙翠琴;傅荷芬;陈红卫;于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综合精神医学(医学)杂志

综合精神医学(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