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树华
目的 观察氨溴索注射液辅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止咳、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和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索注射液辅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对6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凸畸形及骨髓损害情况.结果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钢板内固定35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21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8例.治疗后X线检查显示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后凸畸形情况、合并脊髓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取得较满意效果,3种入路及内固定方法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明显缓解脊柱结核的症状,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术后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效果明显,但应注意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等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内固定方式.
作者:罗成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例1.女,45岁.因左侧卵巢癌手术后4年,术后行放疗1次,第2年及第3年间断化疗,近期出现左下腹肿块.平素小便正常,近2个月大便有时带血.2012年4月突然发现小便中混杂粪渣并渐出现尿频、尿痛,4d后入我院治疗.入院后经B型超声、CT检查,发现左下腹实质性肿块、边界不清,肛门指检约7cm处见直肠内肿块,妇科检查阴道未见粪性分泌物,行三腔气囊导尿管保留导尿后见蛋花汤样尿液,禁食、保留尿管持续冲洗4d,仍未见转清,考虑直肠-膀胱瘘,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左下腹肿块粘连一片,直肠、膀胱粘连,行直肠旷置、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术,术后2d小便转清,造瘘口排便正常,10d后出院.
作者:朱永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改善,大众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也日趋重视.因此,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趋势,其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对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目前县级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和药师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县级医院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和药师职能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树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蛋白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将SLE合并肾损害住院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尿蛋白测定,分析各项尿液指标与临床病程、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尿蛋白阳性率为3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尿蛋白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SLE患者的肾损害,并与疾病的活动度及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作为发现SLE肾脏损害的重要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相互交流、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人文护理模式[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水平要求的提高,尤其在儿科门诊,由于患儿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差,不能详细表述临床症状,加上患儿父母不能充分认识医师的治疗方案和患儿的疾病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3月收治的患儿68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彩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经典的形态学科,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对人体解剖内容的理解有了长足的提高[1].但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长期分离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大顽症,笔者探讨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实践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子宫背带式缝合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纵向机械性压迫可有效挤压子宫壁弓状血管,使血流明显减少,局部血栓形成而止血;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致其关闭从而止血.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采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该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方法 对应用地高辛患者53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0.8ng/ml 4例,0.8~2.0ng/ml 45例,>2.0ng/ml 4例.结论 在疾病治疗中严格控制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0ng/ml既达到了治疗作用,又有效的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特殊患者应用地高辛应据临床症状和血药浓度变化相应调整药物剂量,减少地高辛不良反应.
作者:瞿魏江;倪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患者,女,28岁.因停经40+周,阴道少量流液0.5h于2012年5月27日入院.末次月经2011年8月17日,预产期2012年5月24日,孕1产0.孕期经过顺利,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 100/80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好,面色粉红,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均予DHS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74例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7.84%,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14%.结论 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稳定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公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所有原发于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髓,均可被称为骨髓转移瘤(MCBM),疾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1].骨髓发生MCBM后,由于骨髓被癌细胞浸润,可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进而导致造血功能紊乱.因此,临床上血液学改变常为MCBM的首发表现[2],也易与血液系统疾病相混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共收治骨髓转移癌患者20例,笔者针对该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振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乙酰螺旋霉素片剂和胶囊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将乙酰螺旋霉素随机分为片剂组和胶囊组,2组均进行药物体外抗菌实验,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绿脓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对2组的抗菌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片剂组MIC及MBC值均高于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螺旋霉素片剂抗菌效果优于胶囊剂,可将片剂作为抗菌作用的佳剂型.
作者:赵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产房是产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产妇临产后观察产程和接产的特殊场所,因此产房工作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变化快等特点.助产士负责母婴生命安全与健康,在工作中面临极大的风险.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助产士的素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除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有学者提出,当前的护理工作要建立8个观点、3种意识[1].将这些观点和意识贯穿于工作的每一细节处,才能更好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本文探讨产房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氏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不同途径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0例.A组采用2%利多卡因宫腔注射镇痛,B组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C组术前不用任何止痛方法.对比3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全身反应情况、术后2min自动离床率、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结果 A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5.0%高于B组的85.0%及C组的5.0%(P<0.05);A组、B组6号吸管通过率分别为100.0%和92.5%,均高于C组的13.3%(P<0.05);A组全身反应总反应率为8.3%低于B组的20.8%和C组的65.0%(P<0.05);A组术后2min离床率为100.0%高于B组的91.7%和C组的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宫腔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镇痛效果较满意,全身反应低,且不增加手术出血量,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一项有创性检查,由于腰椎穿刺时患儿意识清醒,手术可引起患儿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并造成穿刺后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腰痛[1].笔者对2011年5-12月我院收治的施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189例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芳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低场强MRI表现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E磁共振成像机进行MRI检查,采用ABC法检测P53蛋白,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MRI表现及肿瘤内P53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疾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MRI表现为肺野内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病灶直径1.0~3.0(2.2±0.4)cm.其中边缘有小分叶者30例(75.00%)、边缘毛糙者33例(82.50%),16例(40.00%)可见小毛刺.T1加权像一般表现为骨骼肌样信号或略高,T2加权像中呈明显高信号.40例患者P53阳性表达28例(70.00%).30例有小分叶者P53阳性表达25例(83.33%),10例无小分叶者P53阳性表达3例(3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有小毛刺者P53阳性表达14例(87.50%),24例无小毛刺者P53阳性表达14例(5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有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表达18例(90.00%),2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表达10例(5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在显示特殊部位的周围型小肺癌,及其邻近结构受侵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周围型小肺癌MRI征象和信号与肿瘤组织内P53蛋白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许月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2组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医师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成就感满意度和护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评分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自评及他评非常积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成就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分层次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理关系,推动医院工作有序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肛门直肠病主要包括痔、瘘、裂、息肉等,出血是肛门直肠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肛门直肠部血管丰富,手术后易出血,一旦出血则出血量较大,应立即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法,合理的止血措施和综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探讨肛门直肠病术后大出血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乃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肾康注射液、泼尼松及冬虫夏草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1±6)d短于对照组的(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本立;王从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