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曹莉珺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心理护理
摘要: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娴熟应用所掌握的医学护理知识与技巧,对患者实施关怀,支持和帮助,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满足患者需要,逐步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进而促进患者康复[1].本文着重叙述脑血管患者心理类型的护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F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仅予以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间段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3周末及治疗结束后2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3.3%,高于对照组的47.6%、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FC疗效确切.

    作者:刘树刚;国献素;王红艳;冯永格;苏秀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NP,比较2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儿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可显著减少腹股沟斜疝手术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钟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清Neuregulin-1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清Neuregulin-1β(NRG-1β)的表达水平,评价NRG-1β在CHF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CHF患者(心衰组)和2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NRG-1β、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测定其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NRG-1β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NRG-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NYHA Ⅱ、Ⅲ和Ⅳ级者逐级升高(P<0.01);NRG-1β与LAD、LVEDD、Ln(NT-proBNP)均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NRG-1β对CHF有重要诊断价值,NRG-1β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判断心力衰竭的程度.

    作者:张慧英;宋书凯;韩百智;董培康;吕孝欣;万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20例围手术期护理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且房颤随着年龄的上升,发病率逐渐增加,因而其防治突出的成功研究成为热点与难题.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长期药物治疗难免发生不良反应,且患者的依从性亦有限.射频消融是近二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房颤治疗手段,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并发症多而严重,复发率也较高,因而对于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对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20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尚晓娜;李冬莉;熊小伟;张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办了一批新型的地方性大学,即职业大学[1].历经30年的发展,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然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任职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因此,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各高职院校竞相研究的热点.

    作者:辛俊勃;李芳;于广华;程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肢体肿胀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肢体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瘀斑减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效果确切,满意度高.

    作者:钟洁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及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使其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达到佳健康状态.

    作者:王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力康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8.2%、38.5%、92.3%,高于对照组的15.4%、17.9%、71.8%;2组治疗后PLT、MPV、PDW、P-LCR水平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

    作者:吴维英;李颖仪;卢结文;莫玉芳;黄玉兴;陈为民;罗韶辉;蔡早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16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小儿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喘息在学龄前儿童非常常见,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现新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1)早期一过性喘息;(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3)迟发性喘息/哮喘[1].认识和总结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特点,对防治婴幼儿喘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近1年半来诊治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文霞;张建玉;蒋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目的 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作者:石文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烧、头痛、咳嗽、流鼻涕、肌肉酸痛、咽部红肿等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儿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一直以来,大多数使用于临床的儿科药物,均参照成人药物临床试验,未经过儿科临床试验验证;但从本质上来说,儿童与成人的生理机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内分泌、神经功能及肝肾等脏器功能;用药后,儿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有可能与成人不一样,而这类不良反应在成人药物临床试验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在儿科治疗用药中,儿科医师通常处于两难境地:要么放弃给予患儿可能有利的治疗;要么依据成人用药给予儿童潜在风险的药物治疗[1].为了提高儿童治疗的有效性,本文特对儿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廖国平;孙德贵;胡建华;邓芳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预测检测HCY及UA水平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判断病情的指标.方法 将8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中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余2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根据造影结果再将AMI组和UAP组部分患者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各15、14、1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CY、UA水平,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和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和U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41,P<0.01).结论 血清HCY和UA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的水平能反映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万荣;马建亮;郭水连;侯善荣;汪进;张慧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碳酸氢钠治疗艾滋病患者HAART致高乳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不同剂量在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发生高乳酸血症的治疗意义.方法 将90例在HARRT治疗中发生高乳酸血症的艾滋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剂量1组、剂量2组、空白组各30例.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剂量1组予以碳酸氢钠片0.5g口服,3次/d,治疗3个月;剂量2组予以碳酸氢钠片1g口服,3次/d,治疗3个月;空白组不予以碳酸氢钠片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剂量1组治疗前、后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治疗后血乳酸浓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2组治疗后血乳酸浓度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剂量1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1组治疗后血乳酸浓度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高乳酸血症,建议每天使用碳酸氢钠1g/次、3次/d的剂量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血乳酸,防止高乳酸中毒的发生.

    作者:秦英梅;黄绍标;吴念宁;何琦;卢祥婵;潘彩芳;农影星;杜丽群;李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护理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约10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我国调查显示,51%~61.6%的恶性肿瘤患者伴有疼痛[1].疼痛是指恶性肿瘤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难耐受的症状之一,是由恶性肿瘤本身或与其治疗有关的精神、心理社会等原因所造成.

    作者:陈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提高临床心力衰竭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极易发生.其后果不仅是引起反应性高血糖,还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未及时发现或纠正可导致患者昏迷,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减少或避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笔者对我科3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

    作者:詹巧玲;詹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院神经内科静脉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

    静脉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多的护理实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人员使用频率高的一项无菌操作[1].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途径主要靠静脉输液治疗,穿刺技术的高低、穿刺器材及穿刺途径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静脉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笔者通过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静脉治疗的现状,并提出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静脉治疗的质量,减少并发症,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钟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郭德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宋内志贺菌引起一起食源性疾病的调查

    2011年10月10日,市卫生局接到报告: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52名学生因8日进食早餐后陆续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表现,判定为一起宋内志贺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此种因外购早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属我市首例,也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因职能不清发生的第一起食源性疾病.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秀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