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20例围手术期护理

尚晓娜;李冬莉;熊小伟;张玥

关键词:房颤, 射频消融,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且房颤随着年龄的上升,发病率逐渐增加,因而其防治突出的成功研究成为热点与难题.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长期药物治疗难免发生不良反应,且患者的依从性亦有限.射频消融是近二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房颤治疗手段,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并发症多而严重,复发率也较高,因而对于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对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20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危害及防治对策

    目的 研究药品零差价销售前后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5月门诊及住院部处方4000份,定为控前组;2012年1~5月门诊及住院部处方4000份,定为控后组.由知名专家成立的评议组进行判断,记录不合理处方数目及不合理原因等.结果 控前组不合理处方数为296张(7.40%),控后组不合理处方数为71张(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处方中各种原因所占比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医师培训,转变医师认识及观念,加强<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学习,加强监督及管理等,以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及提高抗生素有效利用度.

    作者:翁玉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目的 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作者:石文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双叶汤治疗尿路感染20例体会

    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当地土单验方双叶汤治疗尿路感染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35~50岁.临床表现: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红细胞(+~++).1.2 治疗方法取莴笋叶、芹菜叶各50g,洗干净后用刀切碎,加开水500ml,煮5min后关火,放凉后分2次口服,3~5d可见效.

    作者:曹静静;吴秀云;孙瑞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枳香和胃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 介绍枳香和胃胶囊的制备,并建立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根据枳香和胃胶囊处方中不同药材的提取特点,选用水煎的方式进行提取,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ODS柱(6.0mm×150mm);柱温:常温;流动相为乙腈-0.025ml/L磷酸溶液 (1:4);流速:1ml/min.结果 水煎煮的佳提取条件为加14倍量水,煎煮2次,3h.芍药苷进样量在0.087~1.13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09172x+47290,R2=0.9837.结论 该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作者:张叶青;宋志勇;郝立娟;王蕊;方明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NP,比较2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儿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可显著减少腹股沟斜疝手术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钟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病死率居世界首位[1].大多数食管癌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基本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其所致的吞咽困难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食管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因此,患者食管支架置入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2011-2012年我院消化内科对97例患者实施了食管支架置入术,术后效果良好,现特将围手术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沈元春;薛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其症状缓解和内镜下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内镜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治疗RE疗效显著.

    作者:陈红莉;唐建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和后遗症不容忽视[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一般好发于卵巢,直肠子宫陷凹盆腔腹膜和子宫肌壁等,其他部位也可发生,但较少见.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术后并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也逐年增多.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月玲;孙继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我院神经内科静脉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

    静脉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多的护理实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人员使用频率高的一项无菌操作[1].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途径主要靠静脉输液治疗,穿刺技术的高低、穿刺器材及穿刺途径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静脉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笔者通过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静脉治疗的现状,并提出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静脉治疗的质量,减少并发症,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钟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骨外科是外伤患者集中的地方,具有年龄跨度大、范围广,常伴有多处复合伤,病情隐匿,工作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医学技术、护理模式的发展,护理人员承担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护理缺陷、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现将骨外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白云珍;王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根据科学研究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铅、钙、镁、锰、碘、隔、砷、硒、硅、硼、磷等,这些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很少,但它是维持机体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的主要成分,或是多种酶系的激活剂,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一旦缺少微量元素就会引起相关的疾病和症状,然而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引发人体生理异常或引起疾病.由此可见微量元素在人类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分述如下.

    作者:王丽娟;刘菊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障的发展,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透析治疗日益完善,使得透析患者生命延长.中心静脉导管及半永久性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随之增加,如何保持中心静脉导管及半永久性的中心静脉导管通畅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因此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尤其重要,现将几年来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血尿为主的IgA肾病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为IgA肾微观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血尿为主、尿蛋白24h定量≤1.0g患者100例,观察中医辨证与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肉眼血尿患者中风热上扰型发生率高(44.4%),镜下血尿患者中湿热下注型发生率高(50.0%),镜下血尿伴蛋白尿患者中尿阴两虚型发生率高(63.8%),血肌酐升高发生率低;中度系膜增生中风热上扰较湿热下注发生率高,Lee分级Ⅰ~Ⅱ级中风热上扰较瘀血阻络发生率高,阴虚内热中局灶增生较中度系膜增生发生率高;球性硬化、血管病变患者中瘀血阻络发生率高(66.7%),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瘀血阻发生率高(55.6%).结论 血尿为主的IgA肾病部分辨证分型与病理结果相关,可以为微观辨证提供依据.

    作者:王少华;张红霞;刘桂芬;关光普;晋中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涂抹及手术切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腋臭明显患者作为A组,另选择同期轻型腋臭患者30例作为B组,重型腋臭患者30例作为C组.B、C组均给予密陀僧散包涂抹双腋窝治疗;A组行常规手术切除大汗腺,测定并比较手术前、后腋窝汗液铁含量.结果 A组所有患者手术后腋窝汗液铁含量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予以中药涂抹后疗效明显30例(100.0%);C组予以中药涂抹后较满意20例(66.7%).结论 中药涂抹治疗轻型腋臭即可达到良好疗效,而重型腋臭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根除.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青年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青年乳腺癌组,年龄22~35岁;另选择同期住院中老年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中老年乳腺癌组,年龄36~67岁,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0~65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青年乳腺癌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中老年乳腺癌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这可能是导致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丽芳;常建伟;权永志;李欣;赵晓彬;陈静;刘军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肢体肿胀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肢体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瘀斑减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肢体肿胀效果确切,满意度高.

    作者:钟洁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20例围手术期护理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且房颤随着年龄的上升,发病率逐渐增加,因而其防治突出的成功研究成为热点与难题.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长期药物治疗难免发生不良反应,且患者的依从性亦有限.射频消融是近二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房颤治疗手段,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并发症多而严重,复发率也较高,因而对于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对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20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尚晓娜;李冬莉;熊小伟;张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级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Ⅰ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粘贴肾俞穴治疗,Ⅱ组不予任何镇痛药物与措施.2组用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并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 Ⅰ组用药后VAS评分及NE、E含量低于用药前及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产妇在分娩中的应激反应.

    作者:闫学花;杨海霞;闫利荣;朱红霞;苏心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流变检测的影响因素

    血液黏度反映了血液运输及供应状况,测定血液黏度对于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性,解释由于血液黏度增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机理和规律,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与变形规律的学科称为血液流变学,目前血流变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实验项目,更引人关注的是血流变检查能及早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发病因素,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十分有益,并能对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段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奈韦拉平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引起皮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中,使用奈韦拉平发生皮疹的情况及皮疹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方法 将85例艾滋病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A组45例和B组40例,A组予以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抗病毒方案,B组予以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抗病毒方案,分析皮疹的发生特点.结果 A组皮疹发生率为37.8%,高于B组的10.0%;初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的皮疹发生率为58.8%,高于初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皮疹发生率为30.8%,女性为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奈韦拉平皮疹的发生率高于依非韦伦,皮疹的发生与初始治疗时CD4+细胞计数水平有关,但与性别无关.

    作者:黄珊凤;陈惠丽;刘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