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催产素引产催产的效果观察

邓红梅

关键词:催产素, 引产, 催产,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催产素引产催产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掌握正确催产引产方法,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 对386例孕妇正确应用催产素引产、催产,追踪其妊娠结局,对孕妇催产前后宫缩变化等进行比较.结果 催产素滴注后孕妇的宫缩持续时间较滴注前延长;宫缩间歇时间明显少于滴注前;滴注后宫颈开口明显大于滴注前,滴注后先露下降速度快于滴注前.阴道分娩293例,占75.9%;剖宫产93例,占24.1%.结论 临床上对于符合引产指征的孕妇进行正确催产,能够有效地诱导宫缩,提高阴道分娩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痛药物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大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是基本的止痛疗法.本文分析了临床应用药物治疗癌痛存在的不足之处,推行治痛的新理念和合理应用药物,为指导持续有效地消除癌痛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付辛芳;冯琴琴;薛梅苓;刘泳;刘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配合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目前有机磷农药中毒仍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病死率高.主要是因为该药物毒性剧烈,中毒途径广泛,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各脏器,肝内浓度高.治疗过程中胆碱酯酶复能困难以及难以彻底清除游离的有机磷成分,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HP)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ASOOP的治疗效果,但仍有许多患者因迅速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支持,且脱机困难,长期机械通气继发肺炎,脏器功能不全,预后较差,我院ICU自2009年6月开始应用血必净注射液配合治疗ASOPP患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刘景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银杏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逆转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体检筛查出血脂高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60例,给予口服银杏叶胶囊19.6mg,3次/d,口服,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胶囊10mg,1次/d,口服.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复查血脂和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 用药后3个月、6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个月、6个月颈动脉斑块厚度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确切,有效预防脑卒中.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7月我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4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选用手术治疗的治疗组14例;选用非手术治疗的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治疗后统计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5例,死亡1例(感染性休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3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对该类患者早期的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前体下,适时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黎向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和观察组(替吉奥胶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涂德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老年男性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对确诊为脂肪肝的中老年男性患者的三酰甘油(TG)、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空腹血糖(FPG)和血尿酸(UA)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生化指标异常和脂肪肝的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12例中老年男性的生化检查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和生化指标检查,用B超对脂肪肝患者进行确诊,将脂肪肝和非脂肪肝两个人群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312例中老年体检者中,共发现脂肪肝患者102例,脂肪肝的发生率为32.69%.其中属于轻度脂肪肝的有51例(占50.0%),属于中度脂肪肝的有40例(占39.22%),属于重度脂肪肝的有11例(占10.78%).脂肪肝组患者的TG、γ-GGT、FPG和UA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患者的TG、γ-GGT、FPG和UA等指标异常情况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的TG、γ-GGT、FPG和UA等生化指标常发生异常,对其脂肪肝患者定期加强生化指标检测很有必要.

    作者:李灵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京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44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抗组胺药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半年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复发2例,对照组半年复发11例.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内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获得寒冷性荨麻疹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朱永红;罗雁;朱建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分成对照组(33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医治;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结合奥扎格雷医治.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头晕、头痛、脑缺血发作等症状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有效率较高.

    作者:胡吉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国临床用药中药学监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入世,加强了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民生命健康必须与国际接轨,才能够提高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就临床中药监护中的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而做出简单论述,以及对开展临床用药监护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程步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床边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我科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护理分工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使护士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技术方面对患者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方面实现连续、全程和个性化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英;苏桂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清热平肝方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平肝方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肝火亢盛型)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服用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25例)服用吲达帕胺 2.5mg,疗程为56d,监测各组患者服药前 后血压、中医症候、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在降压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在改善症候、降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该清热平肝方治疗轻中度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路;魏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经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2].

    作者:卢天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研究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各60例.比较组别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溃疡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均十分显著且差异不大,但雷贝拉唑作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空间更大,值得推广.

    作者:徐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性治疗.甲组患者60例,采用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乙组患者64例,采用单纯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有效止血率、复发率、止血时间、输血量、不良反应.结果 甲组有效止血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输血量等情况均显著优越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止血迅速,适应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义胜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8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应用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0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所收住的1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进行治疗,48h后若病情无缓解的患者改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直接进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在置管后3d内的临床症状或者体征.结果 在非癌性肠梗阻、癌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和大肠梗阻4种肠梗阻类型的治疗中,观察组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们认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本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应用现状,评价其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4-7月门诊处方3600张,对其中抗菌药品种、使用频率、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抽查的36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总数为874张,占总处方数的24.28%,共涉及7类抗菌药物,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含抗菌药物处方的64.42%,注射抗菌药物处方含抗菌药物处方的35.58%,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1.55%.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用药行为.

    作者:曹力波;何芬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晚期炎症因子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为发病基石,早、晚期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推动其病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参考了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拟重点从炎症反应早、晚期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方面阐述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作者:胡卡利;吴惠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联合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我院门诊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经过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永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